華文網

“我當然瞭解你所有的自私與花言巧語,但我還是等你的”

中國古代女性,地位從來可憐。

當陽長阪,劉備兵敗;趙雲亂軍中懷抱劉阿斗歸來,

千古傳奇。但拋妻棄子、奪路南逃的劉備,卻甚少受指責;到後來陳壽寫《三國志》,讚美劉備有高祖之風;說趙雲仿佛夏侯嬰,這卻有些皮裡陽秋:四百年前,遭遇類似處境時,劉備的祖宗漢高劉邦,那也是慌不擇路、把孩子往車下扔,得虧駕車的太僕夏侯嬰,幾次三番,把孩子又抱回來放車上了。事情聽來慘無人道,但在當時卻是被理解的。因為在古代,
婦人孩子,都是男人的附庸;“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居然還是句籠絡人心的話呢。

所以偶爾有個把多情種子,肯對女人寫幾句好話,大家都會當做癡情漢來談論——哪怕癡情漢本身也未必多專一。

蘇軾的確對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但不妨礙他續弦,還跟他家那位名妾朝雲秀恩愛。

元稹的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但他老人家的情史那也是一筆糊塗賬。

甚或《浮生六記》,本來作者沈複,也不過是個蘇州士人;相比于同時代文人,有些趣味、能動手、精力也旺,頗有才氣,但抵不上他的心氣高。所以他的文章,內容與題材勝過文筆。這位總覺得自己很了得,但確實做啥都不太能成。他常念叨自己是林和靖之類,但骨子裡其實很好熱鬧,是紅塵中人,有蘇州小市民活潑的內心。所以整本《浮生六記》好看,不在沈複,在他妻子芸。

饒是如此,

作為古代名人裡的模範丈夫,沈複還是有堂而皇之大寫去廣東嫖妓的段落,還自命風流,洋溢著“兄弟我就是有魅力”、“像在下這樣對妻子好的,那實在不多了”,之類的情感。

非只如此,李漁、袁枚們,都有把女性物化的詞句。只是大家對古代人寬容度會高些,畢竟那時代男尊女卑。但民國那一代,包括初解放這一代文人,受的教育其實還是帶私塾氣。他們所受的教育,對女性要麼當家眷守之以禮,

要麼當歌姬謔笑狎玩,還要在男人間開玩笑聊女人。

雖然現在大家都很討厭政治正確,但其實直到梁實秋、林語堂這一代才子,其實都沒太成型的政治正確的概念。這一代才子,會覺得“我就是才子,率性自如說就是了”,所以他們談及女人的文字,不可謂不深情,不可謂不溫柔,但多少還是帶狎玩氣。他們甚至不是故意的,只是自己沒注意到而已。

所以《木蘭辭》千古有名。

許多人在意的是木蘭的孝心與戰績,然而最妙的,卻是其中女性色彩:木蘭出戰時,算她十六歲。大戰十二年歸來,也近三旬了。擱現在,那自然會被居委會大媽說是剩女,要逼著相親了。在古代,更加是大齡女子了。

可是她回來之後,對鏡理雲鬢,貼花黃,穿戴完了。出門看夥伴,夥伴都嚇一跳: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還來得及開個玩笑:

撲朔迷離啊,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擱現代,一個二十八歲的普通女孩子,能這麼硬氣地對男性說這番話,都算是豪氣干雲;何況她是一個精忠報國,孝父無雙,關山萬里,寒光鐵衣,辭去了尚書郎,悠然回故鄉,起碼二十八歲的單身大姑娘。人生半輩子在疆場,歸來還是舊衣,還是紅妝,還是談笑自若。在最慷慨壯烈瀟灑的時候,還能先用兔子打比方,舉重若輕地開個玩笑。

這份不讓鬚眉的派頭,比她的孝心和戰績,更加動人。

所謂強勢女性,未必是得跟老爺們猜拳喝酒比嗓門大。這份派頭,也可以。

歸有光有名文《項脊軒志》,結尾句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然而歸有光看似情深,納妾續弦那也是毫不含糊。

以及,這個意象,還真未必是原創。桓溫當年,“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類似意象,古人用太多了。

有一句話,比歸有光那句強多了。

歸有光之前二千年,晉國公子重耳——後來的晉文公——流亡到狄,娶了季隗。到他要走時,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嫁了吧。”

季隗笑道:“犁二十五年,吾塚上柏大矣。雖然,妾待子。” .

——“等你二十五年,我塚上的柏樹都大啦!——雖然如此,我等你。”

這故事有一個尚算甜美的結局,八年後重耳歸國,開始他春秋五霸的不朽偉業,與此同時,接回了季隗。

雖然如此,這故事最細膩處,卻是季隗的態度。

面對重耳這種自私的要求——“等我二十五年就嫁了吧”——季隗還笑得出來,是真被男人的涼薄逗樂了吧?

那第一句話極為悲哀,“二十五年,塚上的柏樹都大了”,這一句之利,足以壓倒歸有光;但更棒的是後一句,“雖然如此,我等你(雖然,妾待子)。”

那是已經看穿了男人們的自私,看明白了承諾的不可靠與命運的殘忍,於是先哀婉地嘲諷,戳穿了這句話,但還是,溫柔又堅決地,表達了自己的愛。

這大概是中國古代女子,對待殘忍命運時,最不卑不亢,卻情致深婉的一句話了。

安能辨我是雄雌?

擱現代,一個二十八歲的普通女孩子,能這麼硬氣地對男性說這番話,都算是豪氣干雲;何況她是一個精忠報國,孝父無雙,關山萬里,寒光鐵衣,辭去了尚書郎,悠然回故鄉,起碼二十八歲的單身大姑娘。人生半輩子在疆場,歸來還是舊衣,還是紅妝,還是談笑自若。在最慷慨壯烈瀟灑的時候,還能先用兔子打比方,舉重若輕地開個玩笑。

這份不讓鬚眉的派頭,比她的孝心和戰績,更加動人。

所謂強勢女性,未必是得跟老爺們猜拳喝酒比嗓門大。這份派頭,也可以。

歸有光有名文《項脊軒志》,結尾句曰:“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然而歸有光看似情深,納妾續弦那也是毫不含糊。

以及,這個意象,還真未必是原創。桓溫當年,“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類似意象,古人用太多了。

有一句話,比歸有光那句強多了。

歸有光之前二千年,晉國公子重耳——後來的晉文公——流亡到狄,娶了季隗。到他要走時,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你就嫁了吧。”

季隗笑道:“犁二十五年,吾塚上柏大矣。雖然,妾待子。” .

——“等你二十五年,我塚上的柏樹都大啦!——雖然如此,我等你。”

這故事有一個尚算甜美的結局,八年後重耳歸國,開始他春秋五霸的不朽偉業,與此同時,接回了季隗。

雖然如此,這故事最細膩處,卻是季隗的態度。

面對重耳這種自私的要求——“等我二十五年就嫁了吧”——季隗還笑得出來,是真被男人的涼薄逗樂了吧?

那第一句話極為悲哀,“二十五年,塚上的柏樹都大了”,這一句之利,足以壓倒歸有光;但更棒的是後一句,“雖然如此,我等你(雖然,妾待子)。”

那是已經看穿了男人們的自私,看明白了承諾的不可靠與命運的殘忍,於是先哀婉地嘲諷,戳穿了這句話,但還是,溫柔又堅決地,表達了自己的愛。

這大概是中國古代女子,對待殘忍命運時,最不卑不亢,卻情致深婉的一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