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宮太和殿經歷7次大地震屹立不倒,即使拆掉所有牆體,依然站立

故宮,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您知道嗎,故宮中有一座大殿,經歷了7次6級以上的大地震,依然毫髮無損。

這座大殿就是太和殿。

太和殿也叫金鑾殿,長64米,寬37米,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台基通高35.05米,是故宮中最高規模最大的建築。

太和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從西元1420年建成至今,京城距其90公里範圍內的地震不計其數,單是6級以上的大地震就有7次。這些大地震使京城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太和殿屹立不倒的秘密就在於它獨特的建築結構——斗拱。

斗拱是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樑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鬥,兩者合稱斗拱。

一塊像盛米的鬥,一塊像挽起的弓。鬥上置拱,拱上置鬥,鬥上又置拱。結構千篇一律,

造型卻又千變萬化。

根據清代的《工程做法則例》記載,斗拱的形式共有三十多種。鬥托著拱,拱又托著鬥,一層層伸展,就像一棵參天大樹。

世界其他地方的大部分建築都是依靠牆來承重,而中國古代建築則是依靠斗拱結構,就算是把所有的牆都拆除,整個房屋依然會屹立不倒。

斗拱是榫卯結合的一種標準構件,是力傳遞的仲介。當地震來臨時,採用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會"鬆動",卻不致"散架",這樣一來就能夠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大大降低整個房屋的地震荷載。斗拱結構就像彈簧一般,在一陣顫抖後又會恢復成一個整體。

太和殿雖然能夠抗震,但由於其採用了木質結構,所以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我們今天所見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也就是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現代力學認為,像太和殿這種,頂上不固定,地下不生根的幾何可變體系是站不住的,

但事實卻是,太和殿已經站了三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