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宮太和殿前太平缸上的刀痕是哪來的?

故宮,不僅有一重重朱紅大門,一座座雄偉大殿,那些擺放在殿宇前金光燦燦的鎏金大水缸,同樣引人注目。這是做什麼用的呢?

故宮的太和殿

故宮裡的建築大多為磚木結構,極易失火,光太和殿就曾被燒過4次。所以,殿宇門前的這些大缸平時貯滿清水,宮中一旦失火,可就近取水滅火。因此,這些大缸也被稱作“吉祥缸”、“太平缸”。

據《大清會典》記載,故宮內原有此類大缸308口,如今大概留有200口左右。太和殿、保和殿前各4口,重達3000多公斤,

可容水2000升,比一輛水車還能裝。

到了冬天,為了防止大缸裡的水結冰,每到10月至次年2月,都要給缸套上棉外套,缸口上加蓋,氣溫特別低時,還要在缸下燒炭加溫。這樣以來,缸內的水一年四季都能起到防火救火的作用。

這些大缸共分為鐵、銅和鎏金銅三種。一般來講,鐵缸是明代時鑄造的;銅缸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鎏金銅缸則全部是清代鑄造的。

太和殿前的鎏金銅缸

這其中屬鎏金銅缸等級最高,因此要設列在皇帝上朝議政的太和殿、保和殿兩側以及用於“禦門聽政”的乾清門外紅牆前邊。而在後宮及東西長街,就只能陳設較小的銅缸或鐵缸了。

設列在太和殿前的四口大銅缸腹大口收,兩耳加獸面銅環,本是雍容華貴,

流光溢彩,精美絕倫,可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的缸上佈滿了刀痕呢?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貪婪的侵略者在北京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闖入紫禁城的列強哪裡見到過這麼多寶物,全部都想據為己有,他們搶的搶奪的奪。搶紅了眼的匪徒,見到太和殿前光彩奪目的鎏金大水缸欣喜不已,但因為太大搬不走,便用刺刀刮削水缸上的金子,致使太和殿兩側的大缸上留下了累累刀痕,

變成了黑黃相間的樣子。

遭八國聯軍列強破壞、刀痕累累的鎏金銅缸

而明清政府為建造這些大缸,可以說耗費了相當大的物力、財力。據乾隆年間《奏銷檔》中記載,有關鎏金銅缸的造價:口徑1.66米的鎏金銅缸約重1696公斤,僅銅缸製造約合白銀500多兩,

再加上銅缸上的100兩黃金,共計需鑄造費至少白銀1500兩。

目前,故宮中尚存有18口鎏金銅缸。雖說只有這4口鎏金銅缸遭到了破壞,其餘的仍舊金光燦爛,華美無比。但這四口大缸上的刀刀傷痕卻記載著一段民族屈辱的歷史。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