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葬花吟③:塵世間,林黛玉活出了“仙女范”

葬花吟③·雅欣讀紅樓夢曲

《紅樓夢》插曲《葬花吟》

曲 作者:王立平

洞簫 演奏:徐波

文 撰寫/講述:曹雅欣

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 常務副秘書長

代表作:《琴夢紅樓》《琴頌詩經》《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琴夢紅樓》插圖 繪畫:于水

務虛精神

黛玉這種超凡脫俗的美,讓寶玉在山坡上聽得“不覺癡倒”。然而還有另外一種活色生香的美,也曾讓寶玉看得發呆忘情,那就是寶釵身上的魅力。

《紅樓夢》在章節設置上、在人物刻畫上,永遠都在構架一種相對的平衡,

讓讀者盡可能全面地瞭解到兩種不同的世界觀。

比如黛玉泣頌《葬花吟》的這一回中,就對應地寫到了“寶釵撲蝶”的情節:寶釵,帶來了另一種美的形式。

在同一日的春色裡,黛玉葬花,寶釵卻撲追一雙玉色蝴蝶,舉著小扇一路穿花度柳,香汗淋漓,嬌喘細細。作者是有意將寶釵的美與黛玉的美在同一回目裡作對比,用一個動態美、一個靜態美,關照著兩種不同的生命。

寶釵撲蝶,是追求活的價值;黛玉葬花,是叩問死的意義。我們不妨形象地將她們兩人比喻為一個是經濟家,一個是哲學家:

寶釵重入世,黛玉重出世;寶釵要在熱鬧中實現人生價值,黛玉是在孤獨裡提升生命品質;寶釵努力抓取眼前的利益,她看重的是現在,黛玉用心了悟終極的目的,她思考的是未來;

寶釵想要捉住蝴蝶,她關心的是迎入和獲得,黛玉要為花瓣善後,

她關注的是送別和失去。

在美學形象上:寶釵如一朵春天的鮮花,開在世間,尋求認可與讚賞;黛玉如一片秋天的紅葉,走向自然,獨自美麗與沉思。

在價值觀念上:寶釵務實,黛玉務虛。也許這是因為她們兩人,一個塵緣甚深,一個仙緣未了。

在美的領域裡沒有高下之分,不只寶釵與黛玉兩人,甚至妙玉論茶、甚至平兒理妝、甚至鳳姐弄權、甚至可卿懸樑……也都各有其美。紅顏白骨,

俱是你我。大千世界,有心即有美。

但從精神境界上來講,黛玉的生命形態呈現出一種更高層次的訴求。人類只有超越了自然性的行為、而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上來主動地反思自身的存在意義、存在形式,才可稱得上,是真正實現了文化自覺的人。

但塵世中過於務實的人是不會理解的,因為這些發乎靈魂的體悟和感觸,並不能為現世帶來多少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然而,寶玉卻懂得黛玉的一切。前世,神瑛侍者的甘露滋養著絳珠仙草生命的存活,今生,黛玉的詩情滋養著寶玉心靈牧場的豐盛。彼此懂得,是為知己。

務虛,有時候是一種高貴,是足夠豐富的心靈才能支撐出的一片精神世界。

【琴夢紅樓】往期閱讀

圖書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