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信你嘗嘗,《紅樓夢》裡的醬菜能吃出雞味兒

圖via網路

醬菜是最讓人覺得意味悠長的食物,吃厭了名貴食材的人會覺得醬菜美味,

清貧的人也會覺得醬菜美味。醬菜的滋味是踏實的,牢靠的,不論何時配一碗粥,都能溫暖進胃裡。《紅樓夢》中的人都像活在夢裡極盡精細奢華,但也逃不過醬菜的誘惑。

第四十一回 茄鯗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鳳姐奉賈母之命,

挾了些茄鯗給劉姥姥吃,劉姥姥吃了說: “別哄我,茄子跑出這味兒來, 我們也不用種糧食,只種茄子了。”

這道茄鯗的做法,書中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鳳姐向劉姥姥解釋得行雲流水輕巧得很, “摘下來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

再用雞脯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幹、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幹,將香油一收,外加糟酒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 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劉姥姥聽了, 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它,怪道這個味兒!”

別說劉姥姥了,我聽了也複雜得不行,現在做個草莓酒都等不到草莓泡進酒裡就吃光了,能把一根茄子襯托成這樣,真是有錢有閑而且精緻出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最佳代表。

所謂“鯗”是“魚幹”的意思,比如鰻鯗、白鯗就是黃魚幹,都是江浙沿海的產物,是南方人才有的叫法。而牛肉鯗,豬肉鯗,也就是片狀物——肉脯。那茄鯗就是曬乾的茄子。

於是,饞嘴的食客探索出來了茄鯗簡易的現代做法。

圖via笛子愛吃

1、將茄子沖洗後切成小骰子丁狀。

2、將雞胸脯肉用水洗淨,瀝幹水分, 切成小丁狀備用。

3、將各種乾果去皮用油炸酥脆。水 發香菇、蘑菇、豆腐乾、紅綠青椒切成小丁狀備用。

4、起鍋至旺火放入雞油,將茄子 丁炸成金黃色。鍋內留少許底油,放入蔥、薑片煸出香味即下入糟酒、醬油、鹽、糖、醋、清湯將茄丁煨透入味,勾入少許芡粉,出勺盛入盆中。

5、另起鍋放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熟, 下入雞胸脯肉,隨下入蘑菇、香菇、豆腐乾、紅綠青椒及各種幹果仁,澄去油後, 鍋內留少許底油,將蔥、薑片煸出香味後倒入劃散的主、配料,快速烹入用鹽、糟 酒、糖、雞精、清湯、水澱粉兌成的碗汁, 顛翻幾下,出勺覆蓋在茄丁上即成。

第四十九回 野雞瓜齏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時近年下,恰好李紈、寶釵和薛姨媽都有親戚進京,年歲大小差不多的姐妹湊齊了十三人,又正趕上下雪,李紈就在蘆雪庵中起了詩社。蘆花墜雪,河面鋪白,一片茫茫中更顯得出此處的闊朗素淨。

另一邊寶玉急不可耐的餓得慌,“直嚷著餓了,連連催飯”,最後”只拿茶泡了一碗飯,就著野雞瓜齏忙忙地咽了”。

這裡的“野雞瓜齏”,有人說是一道雞,有人說是一道瓜,要我說應該是和宮保雞丁差不多意思的一道醬瓜炒雞丁。

清代《調鼎集》記載過這道家常菜:“野雞瓜去皮、骨切丁,配醬瓜、冬筍、瓜仁生薑各丁、菜油、甜醬或加大椒炒。”爽脆的醬瓜冬筍,配上鮮嫩雞丁,味道鹹甜而略有薑之辛辣,雖是小菜,作早餐配菜卻正合適的。

江淮人稱動物腿肉為“瓜子”,如牛腿瓜子、羊腿瓜子、豬腿瓜子、雞腿瓜子,因其肉腱形似條瓜得名,炒雞丁用雞肉當然也用腿瓜子肉。比如現在還有叫“黃瓜條”的,就是牛腿肉的別稱。

第六十一回 醬蘿蔔炸兒

第六十一回中,主角是大觀園裡的下人們。柳家的忙丟了手裡的活計,便上來說道:..“我勸他們,細米白飯,每日肥雞大鴨子,將就些兒也罷了,吃膩了膈,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雞蛋,豆腐,又是什麼麵筋,醬蘿蔔炸兒,敢自倒換口味,.."

柳嫂子作為大觀園的廚房主管,不僅為主子們做飯,還要張羅二層主子的飲食。這段埋怨中就提及了,他們吃膩了肥雞鴨偏要折騰小菜。其中提到了一嘴“醬蘿蔔炸兒”,如今也在著名的紅樓宴四調味之中,和大名鼎鼎繁複至極的茄鯗並列。

醬蘿蔔炸兒是揚州醬菜,既是宴席上的調味佳品,也是日常生活中佐餐的美味,有鮮、甜、脆、嫩的四大特點。其中的“炸兒”多被理解為小蘿蔔醬成後脆嫩的狀態。

揚州醬菜主要品種有乳黃瓜、寶塔菜、蘿蔔頭、甜醬瓜、香心菜、什錦菜等,歷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間被列入宮廷早晚禦膳的小菜。清宣統三年(1911年),曾榮獲國際博覽會獎章。

第七十五回 椒油蓴齏醬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中秋夜宴上王夫人為賈母準備的一道椒油蓴(chún)齏醬。八月十五中秋節, 各房都要另外孝敬賈母些吃的東西,但送上來的賈母都不喜歡,並且嫌送菜一事是陳腐的老規矩,不如取消,因為比不得“在先輻輳(fú còu)的時光” 了。

只有王夫人說送來的是家常東西:“今日我吃齋,沒有 別的,那些麵筋、豆腐,老太太又不甚愛吃,只揀了一樣椒油蓴齏醬來。”討得了賈母開心“這樣正好,正想這個吃。”

所謂的椒油蓴齏醬,是將蓴菜切碎,以薑末蒜末並辣椒油所醃制的小菜。齏(jī)是指搗碎的薑、蒜、韭菜等。對比這道醬菜和之前十幾隻雞配茄子的茄鯗在書中出現的時間,加上榮寧二府的遭際,兩者滋味差了多少只有吃的人心裡能分辨。

但只談醬菜來說,椒油蓴齏醬真是配粥配飯兩相宜的小菜。陸遊在《洞庭春色》一詩中說,有"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的句子,。"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

蓴菜可用來製作西湖蓴菜羹、蓴菜黃魚羹、蝦仁拌蓴菜、蓮蓬豆腐等杭州名菜。烹製西湖蓴菜也很有講究,以西湖蓴菜羹為例,先將新鮮的西湖蓴菜放入煮沸的水中一氽,迅速撈出,放入湯碗中,然後把雞肉、火腿原湯和鹽一起放在鍋內燒開,澆在撈出的菜上,再撒上雞絲、火腿絲,淋上熟雞油,蓴菜翠綠、雞白腿紅、色彩鮮豔、味道清香、清洌爽口的西湖蓴菜羹才算完成。傳說乾隆皇帝遊歷江南時也必嘗西湖蓴菜羹,還有“花滿蘇堤抑滿煙,采蓴時值豔陽天”之誦。

第八十七回 五香大頭菜

八十七回中林黛玉吃糯米粥搭的是“南來的五香大頭菜,拌些麻油醋”。這是乾隆年間宮廷禦膳所謂的南小菜,也就是揚州小菜。現在的美女誰也不會說自己愛吃醬菜榨菜,甚至要“強行”愛吃牛油果,而最後窺見中國貴族風姿的《紅樓夢》中卻把清粥小菜吃得從從容容。

五香大頭菜是江蘇宿遷漢族傳統名菜。中國商業部和江蘇優質食品。宿遷市政府重點保護產品。起源于明朝初期,又叫正德香菜或乾隆香菜。

一九二七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製作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清洗、削淨、鹽漬、晾曬、原鹵浸泡。曬乾的大頭菜與炒熟的精鹽、五香(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粉、醋等摻拌均勻,裝入壇內,封存七天即可食用。其色澤鮮黃、香味純正、脆嫩爽口、口嚼無渣、辛辣味濃,有助增進食欲。

醬菜是富人的消遣也是窮人的浪漫。比如范仲淹年少時貧困潦倒,每天靠醬菜和冷粥果腹,卻吃得有滋有味, 還為了醬菜做賦——《齏賦》 “陶家甕內, 醃 成 碧、 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角、徵。”一碟醬菜給了范仲淹多少樂趣,想必吃起來也是嘎吱嘎吱,有聲有色。

說來醬缸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普通的時令蔬菜和普通的油鹽醬醋丟進去,就成了色彩各異,滋味不同的醬菜。總不會出錯的搭配,你吃或者不吃醬菜都在那裡,回味無窮。

你在什麼時候最想吃醬菜?

下入雞胸脯肉,隨下入蘑菇、香菇、豆腐乾、紅綠青椒及各種幹果仁,澄去油後, 鍋內留少許底油,將蔥、薑片煸出香味後倒入劃散的主、配料,快速烹入用鹽、糟 酒、糖、雞精、清湯、水澱粉兌成的碗汁, 顛翻幾下,出勺覆蓋在茄丁上即成。

第四十九回 野雞瓜齏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時近年下,恰好李紈、寶釵和薛姨媽都有親戚進京,年歲大小差不多的姐妹湊齊了十三人,又正趕上下雪,李紈就在蘆雪庵中起了詩社。蘆花墜雪,河面鋪白,一片茫茫中更顯得出此處的闊朗素淨。

另一邊寶玉急不可耐的餓得慌,“直嚷著餓了,連連催飯”,最後”只拿茶泡了一碗飯,就著野雞瓜齏忙忙地咽了”。

這裡的“野雞瓜齏”,有人說是一道雞,有人說是一道瓜,要我說應該是和宮保雞丁差不多意思的一道醬瓜炒雞丁。

清代《調鼎集》記載過這道家常菜:“野雞瓜去皮、骨切丁,配醬瓜、冬筍、瓜仁生薑各丁、菜油、甜醬或加大椒炒。”爽脆的醬瓜冬筍,配上鮮嫩雞丁,味道鹹甜而略有薑之辛辣,雖是小菜,作早餐配菜卻正合適的。

江淮人稱動物腿肉為“瓜子”,如牛腿瓜子、羊腿瓜子、豬腿瓜子、雞腿瓜子,因其肉腱形似條瓜得名,炒雞丁用雞肉當然也用腿瓜子肉。比如現在還有叫“黃瓜條”的,就是牛腿肉的別稱。

第六十一回 醬蘿蔔炸兒

第六十一回中,主角是大觀園裡的下人們。柳家的忙丟了手裡的活計,便上來說道:..“我勸他們,細米白飯,每日肥雞大鴨子,將就些兒也罷了,吃膩了膈,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雞蛋,豆腐,又是什麼麵筋,醬蘿蔔炸兒,敢自倒換口味,.."

柳嫂子作為大觀園的廚房主管,不僅為主子們做飯,還要張羅二層主子的飲食。這段埋怨中就提及了,他們吃膩了肥雞鴨偏要折騰小菜。其中提到了一嘴“醬蘿蔔炸兒”,如今也在著名的紅樓宴四調味之中,和大名鼎鼎繁複至極的茄鯗並列。

醬蘿蔔炸兒是揚州醬菜,既是宴席上的調味佳品,也是日常生活中佐餐的美味,有鮮、甜、脆、嫩的四大特點。其中的“炸兒”多被理解為小蘿蔔醬成後脆嫩的狀態。

揚州醬菜主要品種有乳黃瓜、寶塔菜、蘿蔔頭、甜醬瓜、香心菜、什錦菜等,歷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間被列入宮廷早晚禦膳的小菜。清宣統三年(1911年),曾榮獲國際博覽會獎章。

第七十五回 椒油蓴齏醬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中秋夜宴上王夫人為賈母準備的一道椒油蓴(chún)齏醬。八月十五中秋節, 各房都要另外孝敬賈母些吃的東西,但送上來的賈母都不喜歡,並且嫌送菜一事是陳腐的老規矩,不如取消,因為比不得“在先輻輳(fú còu)的時光” 了。

只有王夫人說送來的是家常東西:“今日我吃齋,沒有 別的,那些麵筋、豆腐,老太太又不甚愛吃,只揀了一樣椒油蓴齏醬來。”討得了賈母開心“這樣正好,正想這個吃。”

所謂的椒油蓴齏醬,是將蓴菜切碎,以薑末蒜末並辣椒油所醃制的小菜。齏(jī)是指搗碎的薑、蒜、韭菜等。對比這道醬菜和之前十幾隻雞配茄子的茄鯗在書中出現的時間,加上榮寧二府的遭際,兩者滋味差了多少只有吃的人心裡能分辨。

但只談醬菜來說,椒油蓴齏醬真是配粥配飯兩相宜的小菜。陸遊在《洞庭春色》一詩中說,有"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的句子,。"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

蓴菜可用來製作西湖蓴菜羹、蓴菜黃魚羹、蝦仁拌蓴菜、蓮蓬豆腐等杭州名菜。烹製西湖蓴菜也很有講究,以西湖蓴菜羹為例,先將新鮮的西湖蓴菜放入煮沸的水中一氽,迅速撈出,放入湯碗中,然後把雞肉、火腿原湯和鹽一起放在鍋內燒開,澆在撈出的菜上,再撒上雞絲、火腿絲,淋上熟雞油,蓴菜翠綠、雞白腿紅、色彩鮮豔、味道清香、清洌爽口的西湖蓴菜羹才算完成。傳說乾隆皇帝遊歷江南時也必嘗西湖蓴菜羹,還有“花滿蘇堤抑滿煙,采蓴時值豔陽天”之誦。

第八十七回 五香大頭菜

八十七回中林黛玉吃糯米粥搭的是“南來的五香大頭菜,拌些麻油醋”。這是乾隆年間宮廷禦膳所謂的南小菜,也就是揚州小菜。現在的美女誰也不會說自己愛吃醬菜榨菜,甚至要“強行”愛吃牛油果,而最後窺見中國貴族風姿的《紅樓夢》中卻把清粥小菜吃得從從容容。

五香大頭菜是江蘇宿遷漢族傳統名菜。中國商業部和江蘇優質食品。宿遷市政府重點保護產品。起源于明朝初期,又叫正德香菜或乾隆香菜。

一九二七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製作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清洗、削淨、鹽漬、晾曬、原鹵浸泡。曬乾的大頭菜與炒熟的精鹽、五香(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粉、醋等摻拌均勻,裝入壇內,封存七天即可食用。其色澤鮮黃、香味純正、脆嫩爽口、口嚼無渣、辛辣味濃,有助增進食欲。

醬菜是富人的消遣也是窮人的浪漫。比如范仲淹年少時貧困潦倒,每天靠醬菜和冷粥果腹,卻吃得有滋有味, 還為了醬菜做賦——《齏賦》 “陶家甕內, 醃 成 碧、 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角、徵。”一碟醬菜給了范仲淹多少樂趣,想必吃起來也是嘎吱嘎吱,有聲有色。

說來醬缸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普通的時令蔬菜和普通的油鹽醬醋丟進去,就成了色彩各異,滋味不同的醬菜。總不會出錯的搭配,你吃或者不吃醬菜都在那裡,回味無窮。

你在什麼時候最想吃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