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教師編招聘考點——教育心理學(三)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內部過程和條件)

(一)苛勒-完形頓悟說-疊箱問題實驗(猩猩抓香蕉)

學習的實質:通過頓悟實現,實質是在主體內構造了整體完型

(二)托爾曼-符號學習理論-白鼠迷宮實驗

學習的實質:S-O-R ;學習的目的性是人區別于動物學習的主要標誌

學習是形成“認知地圖”的過程 潛在學習

(三)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理論(結構、發現)

學習的實質:主動形成認知結構 學習的過程:獲得、轉化、評價

教學的目的: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提倡發現學習

掌握學科結構的基本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式原則、強化原則(多選)

(四)奧蘇貝爾-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論

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新舊知識建立非人為的(理解了的)、實質性的聯繫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客觀)/有意義的學習心向、適當舊知識(主觀)有意義學習的分類:表徵學習(符號)、概念學習(共同屬性本質特徵)、命題學習(公式規則)

逐漸分化原則(逐漸細化)+整合協作+先行組織者

先行組織者: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引導性材料(要學梨樹先學樹的概念,

起新舊知識聯繫作用)

(五)加涅-資訊加工學習理論

學習的八個階段

★動機階段(產生興趣)-瞭解階段(注意的選擇)-獲得階段(短時記憶)-保持階段(長時)

-回憶階段(檢索表現)-★概括階段(知識遷移)-操作階段(作業)-★回饋階段(評價)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是動態的,

從原有知識生長出新知識,強調建設和生長)

知識觀:假設(可質疑)、非客觀(動態的)、背景經驗(每個人都不一樣)

學生觀:學生世界豐富多彩但也有差異性(因材施教)

學習觀:主動建構性(自主)、社會互動性(合作)、學習情境性(探究)-新課改理論基礎

教學觀:探究學習、支架式教學、情境教學、合作教學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人為本,發揮人的潛能)

(一)馬斯洛的學習理論

自我的正常發展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無條件的尊重和自尊

內在學習觀:批判傳統學習是外在學習,教師強制,宣導學習內在驅動,開發潛能(二)羅傑斯的學習理論

知情統一的教學目標觀(知識+處事能力)

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學習者做出的自主、自覺的學習,對人生有指導意義。

(與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對比:奧蘇貝爾是接受學習)

學生中心的教學觀:又稱為非指導模式(來訪者中心),教師是助產士或催化劑

啟示做法:⑴真誠一致 ⑵無條件積極關注 ⑶同理心(站在他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