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三」騎著摩托拿著卡:這邊金融“掃盲” 那邊自助取錢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漢景帝曾提出“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即使人類的現代社會因工業建設而大放異彩,但從歷史經驗上說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是建立在基本的農業生產之上,所以自古便說農業是“本”——根本。而農業的發展保障——農民,必然是國之根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1月中央發佈的“一號檔”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完善強農惠農政策,高度關注農村金融創新領域,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加強金融服務。檔中明確指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而隨著新農村建設力度的加大,國家發放一定數額的補貼政策支持,農業補貼在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收入。但切實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成為金融機構亟需觸達的層面,如何讓惠農支付形成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從而形成由惠農支付起跳,從便農繳費接跳,到“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等基礎金融服務創新的翻跳,達到“村村通”“滇點連”讓基礎金融服務不斷向萬村千鄉延伸,使廣大農村群眾享受到更多普惠金融的便利和實惠。

《金卡生活》繼2016年6月《解析“雲POS”智慧終端機應用 實證內蒙古“互聯網+”助農服務晉級》後,

前往彩雲之南,實地採訪雲南省助農惠農的點滴歷程。

從楚雄市子午鎮雲龍村錢光華的店裡出來,我們準備前往地處山區的挖銅村,這時,距離雲龍村金融綜合服站50米處的楚雄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24小時ATM自助服務網點前,駛來一輛載著這人的兩輪摩托車。兩人將下車,將摩托停好,從包裡拿出農信社的銀聯金碧卡,向ATM走去。回頭看看近在咫尺的“惠農支付服務”網點,

再看看眼前的ATM自助銀行和看起來風塵僕僕的持卡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看到我們在ATM機邊上交談,騎著摩托來辦理業務的兩位村民笑著向我們問好,原來他們是從距離雲龍村12公里的羅麼沖村來此,跟我們聊天的是妻子畢華英,她是羅麼沖村村民組長,摩托車駕駛員是她的丈夫。此次,他們前來雲龍村也是像前面幫兒子繳納電費的劉春生一樣,

為兒子辦理存取業務,受兒子委託,夫妻二人來到雲龍村附近唯一的ATM現金自助服務點,從銀聯金碧卡中取款1000元,再存入兒子帳戶。可是,為什麼不在自己所在村的惠農支付網點辦理呢?

“‘惠農支付服務’網點其實每個自然村我們都有鋪放,但是有的自然村和村民小組裡,大家住的比較分散,導致很多鋪放出去的POS機具都‘睡眠’了。”楚雄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電子銀行部經理李應輝無奈地說,“雖然沒有人為的遷徙,但出現這樣的情況經我們分析,也是有原因的:第一種情況,是村子裡原有的小商鋪因為經濟發展後上鎮進城的道路暢通了,村民們都願意到外面去採購物資,導致小商鋪關閉,因此這些原本被設為“惠農支付服務”網點也就隨之消失。第二種情況,各個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在城裡打工,不願意在當地留守開店,‘惠農支付服務’網點沒有了依存的商戶自然就‘睡’了。第三種情況,是農村改造後一些店鋪被被拆掉導致的。”正是考慮到惠農支付工作中這些實際的問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才鋪設自助銀行設備,從而給村民帶來的最切實的惠農服務,推進的“普惠金融”。

畢華英笑著跟我們說:“以前我們哪知道自己也會在自助銀行取錢存錢啊,那個紅牌子的地方(普惠金融服務站)有時候有張貼畫,有時候裡面的人也會給我們講怎麼防止電信詐騙,怎麼最快的轉帳取錢,我都瞭解了。”惠農支付不僅僅是滿足農民的基本金融服務需求、推進普惠金融落地,更要“接地氣”的為農村金融服務構築“第一道風控牆”——做好金融“掃盲”工作。普惠金融服務站作為聚集農民群眾的主要網站,一直在做好金融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金融知識“進村入戶”活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媒體、網路、櫥窗、宣傳畫、現場解說等多種形式,宣傳金融知識,教村民們如何利用金融設備完成支付結算,並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將金融知識“掃盲”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為金融普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雲龍村普惠金融服務站相隔50米的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現金自助服務點,是附近唯一的現金自助服務點。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雲龍村委會,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現金自助服務點,羅麼沖村村民組長畢華英用銀聯金碧卡取款1,000元,存入兒子帳戶。

畢華英將取出來的1,000元,存入兒子帳戶。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雲龍村委會,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現金自助服務點,羅麼沖村村民組長畢華英讓丈夫騎行摩托12公里,前來雲龍村附近唯一現金自助服務點辦理業務。

“雖然沒有人為的遷徙,但出現這樣的情況經我們分析,也是有原因的:第一種情況,是村子裡原有的小商鋪因為經濟發展後上鎮進城的道路暢通了,村民們都願意到外面去採購物資,導致小商鋪關閉,因此這些原本被設為“惠農支付服務”網點也就隨之消失。第二種情況,各個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在城裡打工,不願意在當地留守開店,‘惠農支付服務’網點沒有了依存的商戶自然就‘睡’了。第三種情況,是農村改造後一些店鋪被被拆掉導致的。”正是考慮到惠農支付工作中這些實際的問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才鋪設自助銀行設備,從而給村民帶來的最切實的惠農服務,推進的“普惠金融”。

畢華英笑著跟我們說:“以前我們哪知道自己也會在自助銀行取錢存錢啊,那個紅牌子的地方(普惠金融服務站)有時候有張貼畫,有時候裡面的人也會給我們講怎麼防止電信詐騙,怎麼最快的轉帳取錢,我都瞭解了。”惠農支付不僅僅是滿足農民的基本金融服務需求、推進普惠金融落地,更要“接地氣”的為農村金融服務構築“第一道風控牆”——做好金融“掃盲”工作。普惠金融服務站作為聚集農民群眾的主要網站,一直在做好金融服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金融知識“進村入戶”活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媒體、網路、櫥窗、宣傳畫、現場解說等多種形式,宣傳金融知識,教村民們如何利用金融設備完成支付結算,並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將金融知識“掃盲”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為金融普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雲龍村普惠金融服務站相隔50米的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現金自助服務點,是附近唯一的現金自助服務點。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雲龍村委會,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現金自助服務點,羅麼沖村村民組長畢華英用銀聯金碧卡取款1,000元,存入兒子帳戶。

畢華英將取出來的1,000元,存入兒子帳戶。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雲龍村委會,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現金自助服務點,羅麼沖村村民組長畢華英讓丈夫騎行摩托12公里,前來雲龍村附近唯一現金自助服務點辦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