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四」在山區:哼著小調“款款”——轉出去 取回來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漢景帝曾提出“農耕是天下的根本,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即使人類的現代社會因工業建設而大放異彩,但從歷史經驗上說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是建立在基本的農業生產之上,所以自古便說農業是“本”——根本。而農業的發展保障——農民,必然是國之根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1月中央發佈的“一號檔”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完善強農惠農政策,高度關注農村金融創新領域,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加強金融服務。檔中明確指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

而隨著新農村建設力度的加大,國家發放一定數額的補貼政策支持,農業補貼在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收入。但切實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成為金融機構亟需觸達的層面,如何讓惠農支付形成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從而形成由惠農支付起跳,從便農繳費接跳,到“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等基礎金融服務創新的翻跳,達到“村村通”“滇點連”讓基礎金融服務不斷向萬村千鄉延伸,使廣大農村群眾享受到更多普惠金融的便利和實惠。

《金卡生活》繼2016年6月《解析“雲POS”智慧終端機應用 實證內蒙古“互聯網+”助農服務晉級》後,

前往彩雲之南,實地採訪雲南省助農惠農的點滴歷程。

楚雄市地處滇中腹地,我們前往的第二個普惠金融服務站是子午鎮挖銅村委會,挖銅村位於楚雄市東南方,屬於前面說到過的城區、壩區、山區中的山區。距離子午鎮16公里,距市區32公里,轄內有16個村小組。從雲龍村到挖銅村,路開始逐漸的變窄,急行彎道開始一個接一個出現,兩車相會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減速、暫停、啟動,

路兩邊的莊稼地裡不時地出現大片的烤煙地和碩果待摘的核桃樹,據陪同我們的楚雄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電子銀行部經理李應輝介紹,挖銅村因為地處於山區,交通閉塞,無法發展規模化產業及特色產業,加上高山坡地,人力相對鬆散,很難形成密度較高的聚集,村子想要爭取項目搞發展難度很大,因此政府將其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放到了傳統農業積累與現代農業建設相結合的新思路上,
重點抓烤煙、核桃、黑山羊養殖等適合於本地區效益的產業,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再過一個多月,煙草公司就該來收烤煙葉子了,那個時候是村民們最開心的時候,畢竟辛苦種植的作物有收穫了嘛!這個時候也是我們‘惠農支付服務’網點,也就是你們看到的升級後的普惠金融服務站最忙、業務量最大的時候了。”李應輝在經過一大片烤煙地時,面帶微笑的向說道,“之前我說得‘惠農支付服務’網點有157個,這些網點大部分分佈在山區,因為山區的農民對取現、轉帳、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需求最迫切,不像前面我們碰到的夫妻倆,可以騎摩托從村民小組到壩區的農信社ATM自助服務點去,山區的交通確實還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順暢。”

挖銅村的普惠金融服務站設立在村民姜發能的小店裡,一間鋪子,幾間寬敞的房屋,院前一輛轎車一輛皮卡,看得出日子過得很是不錯,瞭解後得知,薑發能正是回應了政府倡議,種了5畝烤煙,到了煙草公司收購的日子,每畝有6,000元的收入,加上小店的收入,確實讓眼前這位憨厚的村民露出了會心的一笑。也正是因為自己曾經受限於收錢、轉帳、取現的基礎金融服務,所以當時村委會問他是不是願意把惠農支付點設立在他的店裡時,他二話沒說就應了下來,讓小店成為惠及一方鄉親的“福”(服務)點。

據瞭解,行政村下轄多個自然村,各個自然村中又由多個村民小組組成。自然村是由村民經過長時間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它受地理條件、生活方式等的影響。比如在山裡頭,可能幾戶在路邊居住幾代後就會形成一個小村落,這就叫自然村。

而行政村是政府為了便於管理,而確定的鄉下邊一級的管理機構所管轄的區域。兩者的關係是自然村一般小於行政村,也就是說,幾個相鄰的小村可以構成一個大的行政村。這個行政村一般由一套領導班子(支部、村委會)管理,但可以把幾個自然村分成幾個組,每組一個組長,形成村民小組。挖銅村因為自然村和村民小組相對分散,相隔較遠,但人流量卻很大,因此特別設定了兩個村委會。

“以前我們村的人取錢特別不方便,就算跑到離村最近的信用社,也要跑十幾公里、二十幾公里的路,有的還是山路,遇到下雨天,那真是苦死嘍,花時間,花路費。”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裡,店主姜發能一邊盤點著《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一邊向我們感歎道。“現在可好了,有了這個取款點,在家門口,想用就取,還不用為了放在家裡的現金擔心,真的很便利。碰上急事難事,都得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到縣城去取錢的村民來說,老薑店裡的這部POS機可算是解決了他們取款用錢、轉裝的老大難問題了。”李應輝在旁邊補充道。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店主姜發能正在盤點7月22日至8月21日《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上的帳目

近年來,隨著中央對“三農”問題重視程度的持續提高,國家扶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各種涉農補貼的範圍不斷擴大,補貼品種不斷增加,同時,農村大量的勞動力外出經商、務工,向農村老家的匯款也日益增多,對農村小額取現等基礎金融服務需求迫切。 尤其自然村比較分散的區域,便利支取資金成為當地村民最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務。

設立在村委會的普惠金融服務站點,很好的解決了長期以來縣域農村金融網點少,金融服務輻射面狹窄的問題,現在村民無論查詢帳戶、小額提現,還是繳納各種費用、轉帳,都不再需要頻繁往返鄉鎮金融網點了。

“‘款款’‘款款’(當地方言‘看看’諧音),轉出去一萬一千五,取回來一萬四千五,”店主姜發能盤點著7月22日至8月21日《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的帳目,指著上面的數字笑著讓我們看看:取款業務27筆共計1.45萬元,轉帳業務6筆共計1.15萬元。

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內,店主姜發能向《金卡生活》解釋每筆款項對應的惠農支付具體業務

惠農支付服務業務儼然已為村民們構建了一條惠農、便農的“支付綠色通道”,“款款”進,“款款”出,實現快快富!

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內的《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

面帶微笑的向說道,“之前我說得‘惠農支付服務’網點有157個,這些網點大部分分佈在山區,因為山區的農民對取現、轉帳、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需求最迫切,不像前面我們碰到的夫妻倆,可以騎摩托從村民小組到壩區的農信社ATM自助服務點去,山區的交通確實還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順暢。”

挖銅村的普惠金融服務站設立在村民姜發能的小店裡,一間鋪子,幾間寬敞的房屋,院前一輛轎車一輛皮卡,看得出日子過得很是不錯,瞭解後得知,薑發能正是回應了政府倡議,種了5畝烤煙,到了煙草公司收購的日子,每畝有6,000元的收入,加上小店的收入,確實讓眼前這位憨厚的村民露出了會心的一笑。也正是因為自己曾經受限於收錢、轉帳、取現的基礎金融服務,所以當時村委會問他是不是願意把惠農支付點設立在他的店裡時,他二話沒說就應了下來,讓小店成為惠及一方鄉親的“福”(服務)點。

據瞭解,行政村下轄多個自然村,各個自然村中又由多個村民小組組成。自然村是由村民經過長時間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它受地理條件、生活方式等的影響。比如在山裡頭,可能幾戶在路邊居住幾代後就會形成一個小村落,這就叫自然村。

而行政村是政府為了便於管理,而確定的鄉下邊一級的管理機構所管轄的區域。兩者的關係是自然村一般小於行政村,也就是說,幾個相鄰的小村可以構成一個大的行政村。這個行政村一般由一套領導班子(支部、村委會)管理,但可以把幾個自然村分成幾個組,每組一個組長,形成村民小組。挖銅村因為自然村和村民小組相對分散,相隔較遠,但人流量卻很大,因此特別設定了兩個村委會。

“以前我們村的人取錢特別不方便,就算跑到離村最近的信用社,也要跑十幾公里、二十幾公里的路,有的還是山路,遇到下雨天,那真是苦死嘍,花時間,花路費。”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裡,店主姜發能一邊盤點著《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一邊向我們感歎道。“現在可好了,有了這個取款點,在家門口,想用就取,還不用為了放在家裡的現金擔心,真的很便利。碰上急事難事,都得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到縣城去取錢的村民來說,老薑店裡的這部POS機可算是解決了他們取款用錢、轉裝的老大難問題了。”李應輝在旁邊補充道。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鎮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店主姜發能正在盤點7月22日至8月21日《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上的帳目

近年來,隨著中央對“三農”問題重視程度的持續提高,國家扶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各種涉農補貼的範圍不斷擴大,補貼品種不斷增加,同時,農村大量的勞動力外出經商、務工,向農村老家的匯款也日益增多,對農村小額取現等基礎金融服務需求迫切。 尤其自然村比較分散的區域,便利支取資金成為當地村民最迫切需要的金融服務。

設立在村委會的普惠金融服務站點,很好的解決了長期以來縣域農村金融網點少,金融服務輻射面狹窄的問題,現在村民無論查詢帳戶、小額提現,還是繳納各種費用、轉帳,都不再需要頻繁往返鄉鎮金融網點了。

“‘款款’‘款款’(當地方言‘看看’諧音),轉出去一萬一千五,取回來一萬四千五,”店主姜發能盤點著7月22日至8月21日《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的帳目,指著上面的數字笑著讓我們看看:取款業務27筆共計1.45萬元,轉帳業務6筆共計1.15萬元。

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內,店主姜發能向《金卡生活》解釋每筆款項對應的惠農支付具體業務

惠農支付服務業務儼然已為村民們構建了一條惠農、便農的“支付綠色通道”,“款款”進,“款款”出,實現快快富!

挖銅村委會普惠金融服務站內的《雲南省惠農支付服務業務登記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