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學奧數?超前學習適合嗎?父母們犯了難

大多數父母都會陷入這樣的進退兩難中: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奧數培訓班?

本周,調查1600余位父母中,37%的孩子正在學奧數,17%曾學過,10%還在考慮需不需要學。只有36%的人表示,“沒學過”或“不準備學”。不過,學過的人群中,只有32%父母認為,孩子從奧數培訓班受益。錢報教育做的調查。

一個北大畢業的學霸朋友最近在考慮是否送孩子去學奧數,孩子開學讀三年級了,本來打定主意不送的。現在也開始糾結了“小學數學能有多難?我自己教不就行了?”朋友是這樣覺得的。

不過,看著身邊的孩子很多都去學奧數了,有些甚至讀幼稚園,就被父母扔去培訓班了,最後自己也忍不住了。默默地把孩子送進了一家培訓班。北大畢業的爸爸投降了。

低齡段的孩子有必要學奧數嗎?我相信大多數家長是疑惑的,但是看著人家去了,也不能落後的心態讓孩子去學習的。

北大畢業的爸爸做了一個調查一般培訓班是這樣的,三年級的小學數學,

發現三年級下學期才開始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而培訓班在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就已經講完了多位數除多位數了。“難怪父母們會說,不上培訓班會跟不上,這個進度比的學校要快多了。”其實屬於提前學習了。這裡又產生問題了,到底孩子超前學習好嗎?

這也是目前許多高學歷父母的共同感覺。三年級以前自己家教還能應付,到了小學高年級的奧數題,

已經能難住很多父母了。“前幾天拿到一份競賽題,第一題就想了很久。”方先生感到驚訝,“看高年級的競賽資料,有的題自己會做,但卻不一定能教孩子。有的題目也只有套課本上的公式做,那就更不知道怎麼講解了。”

對於小學生學奧數,應以思維訓練為主要目的

另一個朋友,從小就學奧數,拿過國家級的獎。夫妻倆都是高材生,一大家子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的小孩今年3歲,

因家裡人教育程度較高,不準備在小學之前給孩子上培訓班。但她卻肯定地說,“奧數以後肯定要上的。”奧數“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方式。”

另一位已經給孩子上了一年奧數班,爸爸告訴記者,孩子一年下來的學習效果是明顯的進步。“發現孩子的邏輯思維變強了,做事更有條理了。”爸爸說,“原先,你叫他做一件事情,就跟個愣頭青一樣,想都不想就去幹了。但現在不一樣了,

做事情之前,他都會想一想,步驟去做,效率高了很多。而且,不光做題方面的,其他事情方面的反應速度也變快了,這是不是跟在奧數學習中的獲得訓練有很大關係?”

對於為什麼要送孩子去學奧數這個問題,較大一部分父母是因為“大家都在學,不想讓孩子掉隊”以及“為了升學”。

過於功利性,這是中國的父母和孩子們學習奧數時存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

看看韓國如何對待奧數這個事吧?

韓國的奧數成績一直在穩步上升,和其前後進行的六次教育改革不無關係。在最初的韓國數學教育上,數學是一門服務於生活的學科,注重實際應用,然而從教育品質看,這樣的教育核心培養出來的人才並不讓人滿意,所有韓國政府開始進行改革。

第一次改革,目的是讓數學變得系統化。第二次改革,是為了能讓低年級的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瞭解數學概念,通過先輸入概念後加強訓練達到鞏固的效果。第三次改革,降低了概念的深度和難度,強調基礎能力。第四次改革,加強了對於數學活動,以及數學對於學生本身能力的影響。第五次改革,加入了當下最流行的“解決問題”的觀念,注重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而不只有只有是知識與概念的訓練。在最新的一次改革中,將十一、十二年級的數學課改成了選擇模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數學細分領域,找到自己喜歡的或者擅長的課題並進行深入研究,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到底孩子超前學習好嗎?現在又說回這個問題?

個人意見: 非常理解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裡,父母的心情,而且也確實有一部分孩子,他們的能力超過了同齡人,統一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了,如果這部分孩子進行適當的超前教育也是可以的。但是,現實中有很多家長對對於的超前教育是盲目的、不當的,是以損耗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為代價的。 用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的話來結束全文吧——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覺得非常好。培訓不能盲目,根據孩子個人能力來定的。

其實說了這麼多,應該很多家長還是迷茫的,現在中國的現象就是怕輸在起跑現上,被社會的現象綁架了自己的思想,出去總有人問你,你還是上什麼補習班呀,好像沒有補習班很丟臉一樣。請站在孩子能力的角度上去考慮吧。現在孩子在學校負擔都很重,然後到了週六周天還有很多補習班等著孩子,如果是給你們自己去上。你能接受嗎?其實了都是在討論問題,希望大家家長慎重考慮一下,自己孩子是否適合先吧。

韓國的奧數成績一直在穩步上升,和其前後進行的六次教育改革不無關係。在最初的韓國數學教育上,數學是一門服務於生活的學科,注重實際應用,然而從教育品質看,這樣的教育核心培養出來的人才並不讓人滿意,所有韓國政府開始進行改革。

第一次改革,目的是讓數學變得系統化。第二次改革,是為了能讓低年級的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瞭解數學概念,通過先輸入概念後加強訓練達到鞏固的效果。第三次改革,降低了概念的深度和難度,強調基礎能力。第四次改革,加強了對於數學活動,以及數學對於學生本身能力的影響。第五次改革,加入了當下最流行的“解決問題”的觀念,注重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而不只有只有是知識與概念的訓練。在最新的一次改革中,將十一、十二年級的數學課改成了選擇模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數學細分領域,找到自己喜歡的或者擅長的課題並進行深入研究,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到底孩子超前學習好嗎?現在又說回這個問題?

個人意見: 非常理解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裡,父母的心情,而且也確實有一部分孩子,他們的能力超過了同齡人,統一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了,如果這部分孩子進行適當的超前教育也是可以的。但是,現實中有很多家長對對於的超前教育是盲目的、不當的,是以損耗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為代價的。 用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的話來結束全文吧——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覺得非常好。培訓不能盲目,根據孩子個人能力來定的。

其實說了這麼多,應該很多家長還是迷茫的,現在中國的現象就是怕輸在起跑現上,被社會的現象綁架了自己的思想,出去總有人問你,你還是上什麼補習班呀,好像沒有補習班很丟臉一樣。請站在孩子能力的角度上去考慮吧。現在孩子在學校負擔都很重,然後到了週六周天還有很多補習班等著孩子,如果是給你們自己去上。你能接受嗎?其實了都是在討論問題,希望大家家長慎重考慮一下,自己孩子是否適合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