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那些在朝鮮半島建立的國家

朝鮮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東臨日本海,南臨朝鮮海峽,西臨渤海、黃海,北部與我國吉林和遼寧兩省接壤,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還略小一點。

朝鮮半島地圖

朝鮮半島歷史悠久,根據朝鮮民族的神話傳說,朝鮮半島上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是檀君朝鮮。據說在四千多年以前,太陽神之子桓雄和“熊女”所生的後代檀君王儉,在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就是所謂的檀君朝鮮。相傳檀君朝鮮有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

但是歷來史家都不承認它的存在,認為只是傳聞稗說,並非信史階段的歷史。

真正見於正史記載的朝鮮半島第一個確切的政權,是箕子朝鮮。中國的商朝覆滅後,殷商的部分王族成員和一些中原移民,在王叔箕子的帶領下,輾轉遷徙,來到朝鮮半島,在平壤附近,建立國家,史稱箕子朝鮮。後來周天子姬發便賜侯爵給箕子,並把朝鮮作為屬地封給他。

箕子朝鮮國運長遠,大概傳承了九百多年,一直到秦朝末年,才被燕國人衛滿建立的衛氏朝鮮所取代。

衛滿是燕籍衛人,而且是衛國公族。西元前194年,箕子朝鮮衰弱,衛滿假傳漢朝要派大軍來進攻的消息,以到國王身邊來護衛為藉口率人進入王儉城,乘機攻佔王宮,推翻箕子朝鮮,建立衛氏朝鮮。衛氏朝鮮傳國到第三代衛滿的孫子右渠時,因自感羽翼豐滿,便不再甘心向漢朝稱臣納貢,

而且還阻礙鄰近真番等小國與漢朝通商朝貢。漢武帝元封二年,西元前109年,漢武帝發兵5萬,水陸兩路攻打右渠王。第二年夏天,右渠王被主和的臣屬殺害,王儉城陷落,一年後衛氏朝鮮滅亡。

箕子朝鮮、衛滿朝鮮

漢朝滅了衛氏朝鮮後,

在其管轄地先後設置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四郡之下又設有很多縣,郡縣長官皆由漢朝中央派遣漢人擔任。 漢四郡的設置,說明漢朝已經將朝鮮半島北部地方徹底納入了漢帝國的統治範圍。

漢四郡地圖

前面我們所說的箕子朝鮮,衛滿朝鮮,

以及漢四郡,都指的是在朝鮮半島北部的政權或者政治勢力,都與中原文明有關係。而與此同時,朝鮮半島的南部,則有半島土著居民建立的部落聯盟或者國家,最早的叫辰國,大概存在於西元前二三世紀,定都于漢江之南,後來分化為三韓,即馬韓,辰韓、弁韓,現在的朝鮮民族,都自稱是三韓之後,可見他們與我華夏民族並非同宗。後來百濟取代馬韓,新羅取代辰韓並兼併弁韓,西元4世紀後高句麗佔領漢四郡,朝鮮半島形成由高句麗、百濟、新羅主導的“三國時代”。

朝鮮三國時代

高句麗是西元前1世紀至西元7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地方民族政權,前後存續達七百年之久,前期都城在今天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後期遷都至今朝鮮平壤,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漢朝滅亡後,高句麗和曹魏合作攻打被地方豪強控制的遼東郡。攻下遼東後,高句麗戰而開始反攻曹魏,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吉林省集安市西面的丸都山上),以為高句麗就此滅亡了,因此就罷兵班師,沒想到七十年之後,高句麗死灰復燃,並重建丸都城。從此之後,高句麗從東北地區進入並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地區,與半島南部的百濟和新羅處於激烈的軍事對峙之中。

到隋唐時期,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都以“不遵從朝廷詔令,不斷擴張,並阻塞朝鮮半島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為由多次派大兵團對高句麗作戰,一直到西元668年,唐高宗總章元年,唐軍終於攻克平壤城,高句麗被滅國,唐朝直接與南部的新羅接壤。平定高句麗後,唐朝在其故地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高句麗族絕大部分被唐朝遷徙到中國內地,後和漢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圍各族之中,其王族後也絕嗣,立國7個世紀之久的高氏高麗最終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

唐朝朝鮮半島地圖

南部的新羅一開始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唐朝結盟,西元670-676年唐朝與新羅爆發戰爭,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部分領土後定都於今日韓國慶州市,並仿效唐朝的國家制度建立自己的統治。西元九世紀開始,新羅國內爆發大規模農民暴動,甄萱起兵建立後百濟,王建起兵建立高麗(與之前的高句麗沒有關係),如此形成新羅、後百濟、高麗三國鼎立的局面。王建立國後,採取了敵對後百濟,與新羅友好的策略,並在935年吞併新羅,936年吞併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自封天子,遷都開京(即今朝鮮開城)。由此朝鮮半島進入第一個統一的朝鮮民族時代——高麗時代。

高麗王朝地圖

西元1388年(大明洪武二十一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無效,於是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西元1392年,李成桂廢黜末代高麗國王王禑自立,建立李氏朝鮮王國,定都漢城。建國後,李氏朝鮮對中原王朝採取事大政策,不論是起初的明朝還是後來的清朝,都被奉為宗主國,中原王朝也同樣以天朝上國的姿態庇護著這個東部屏藩。大明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先後於1592和1597年兩次派軍支援朝鮮擊敗日本的入侵,大明朝國庫為之枯竭。萬曆朝鮮戰爭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此役奠定了之後三百年的東亞格局。李氏朝鮮王朝是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的王朝,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1896年,高宗李熙稱帝后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半島,李氏朝鮮滅亡。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戰敗,中原王朝被迫承認朝鮮王國為自主之國,宣佈終止與朝鮮王國的主藩關係。1897年10月12日,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李熙(朝鮮高宗)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大韓帝國基本繼承了朝鮮王國的所有疆域和人民。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大韓帝國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6年,日本在大韓帝國設立日本派出的“朝鮮統監”政權。從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間,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被迫接受日本的統治。

甲午戰爭圖

二戰結束後,日本無條件投降,朝鮮半島贏來了民族的解放和半島的光復。以朝鮮民族為主體民族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先後成立。2014年仁川亞運會入場式環節,當朝鮮運動員入場時,全場的韓國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更是有不少人站起身來,鼓掌迎接朝鮮代表團。

朝鮮代表團入場

PS:部分圖片和資料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予以刪除!(如果您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今日頭條——明小明古今談)

西元4世紀後高句麗佔領漢四郡,朝鮮半島形成由高句麗、百濟、新羅主導的“三國時代”。

朝鮮三國時代

高句麗是西元前1世紀至西元7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地方民族政權,前後存續達七百年之久,前期都城在今天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後期遷都至今朝鮮平壤,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漢朝滅亡後,高句麗和曹魏合作攻打被地方豪強控制的遼東郡。攻下遼東後,高句麗戰而開始反攻曹魏,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吉林省集安市西面的丸都山上),以為高句麗就此滅亡了,因此就罷兵班師,沒想到七十年之後,高句麗死灰復燃,並重建丸都城。從此之後,高句麗從東北地區進入並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地區,與半島南部的百濟和新羅處於激烈的軍事對峙之中。

到隋唐時期,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都以“不遵從朝廷詔令,不斷擴張,並阻塞朝鮮半島其他政權入貢中原王朝的道路”為由多次派大兵團對高句麗作戰,一直到西元668年,唐高宗總章元年,唐軍終於攻克平壤城,高句麗被滅國,唐朝直接與南部的新羅接壤。平定高句麗後,唐朝在其故地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高句麗族絕大部分被唐朝遷徙到中國內地,後和漢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圍各族之中,其王族後也絕嗣,立國7個世紀之久的高氏高麗最終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

唐朝朝鮮半島地圖

南部的新羅一開始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唐朝結盟,西元670-676年唐朝與新羅爆發戰爭,新羅佔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部分領土後定都於今日韓國慶州市,並仿效唐朝的國家制度建立自己的統治。西元九世紀開始,新羅國內爆發大規模農民暴動,甄萱起兵建立後百濟,王建起兵建立高麗(與之前的高句麗沒有關係),如此形成新羅、後百濟、高麗三國鼎立的局面。王建立國後,採取了敵對後百濟,與新羅友好的策略,並在935年吞併新羅,936年吞併後百濟,統一朝鮮半島,自封天子,遷都開京(即今朝鮮開城)。由此朝鮮半島進入第一個統一的朝鮮民族時代——高麗時代。

高麗王朝地圖

西元1388年(大明洪武二十一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無效,於是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西元1392年,李成桂廢黜末代高麗國王王禑自立,建立李氏朝鮮王國,定都漢城。建國後,李氏朝鮮對中原王朝採取事大政策,不論是起初的明朝還是後來的清朝,都被奉為宗主國,中原王朝也同樣以天朝上國的姿態庇護著這個東部屏藩。大明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先後於1592和1597年兩次派軍支援朝鮮擊敗日本的入侵,大明朝國庫為之枯竭。萬曆朝鮮戰爭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此役奠定了之後三百年的東亞格局。李氏朝鮮王朝是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的王朝,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1896年,高宗李熙稱帝后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侵吞朝鮮半島,李氏朝鮮滅亡。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戰敗,中原王朝被迫承認朝鮮王國為自主之國,宣佈終止與朝鮮王國的主藩關係。1897年10月12日,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李熙(朝鮮高宗)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大韓帝國基本繼承了朝鮮王國的所有疆域和人民。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大韓帝國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1906年,日本在大韓帝國設立日本派出的“朝鮮統監”政權。從1910年8月29日至1945年8月15日間,朝鮮半島淪為日本殖民地,被迫接受日本的統治。

甲午戰爭圖

二戰結束後,日本無條件投降,朝鮮半島贏來了民族的解放和半島的光復。以朝鮮民族為主體民族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先後成立。2014年仁川亞運會入場式環節,當朝鮮運動員入場時,全場的韓國觀眾報以熱烈掌聲,更是有不少人站起身來,鼓掌迎接朝鮮代表團。

朝鮮代表團入場

PS:部分圖片和資料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予以刪除!(如果您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今日頭條——明小明古今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