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5年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淨利基本持平,2016年呢?

文/劉步塵

2015年,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127億和125.32億,

可謂旗鼓相當;剛剛發佈的2016年美的集團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母淨利潤147億元。格力電器2016年財報將於4月下旬發佈。投資者比較關心的是:2016年,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母淨利潤,還能旗鼓相當嗎?

果然不出所料,美的集團(SZ000333)再次率先發佈年度報告。

3月30日晚,美的集團發佈2016年財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1598億,同比增長15%;淨利潤159億,同比增長16%;歸母淨利潤147億,同比增長16%;每股收益2.29元。

這一業績和我此前的預測十分接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檢索一下我此前的言論或文章。

美的集團財報的發佈,亦未引發資本市場做出明顯反應。

在中國,美的與格力可能是投資者關注度最高的兩家家電企業——最具懸念,也最值得期待。

當然並非所有指標都具有懸念,比如,美的集團營收大幅領先格力電器(SZ000651)已無懸念,只有“大幅領先”多少的問題。目前,不少投資者已具備美的集團營收超越格力電器500億元的心理預期。

市值方面也沒太大懸念,雖然自3月下旬以來格力電器股價持續上攻,但要想趕上美的集團也很難。在整個2016年,美的集團總市值基本保持領先格力電器350億元的優勢。

前不久有機構預測,2017年美的集團總市值將領先格力電器1000億元,我的預測略微保守,認為領先700—800億元是大概率事件。

讓我們分析一下格力電器的現狀與未來

近階段格力電器股價上漲很快,我認為這是機構投資者對格力電器2016年業績預期的折射。

目前,這部分上漲動能已接近釋放完畢,估計隨後格力電器股價將穩定在一個總市值區間內,這個總市值區間可能在1850億元上下。

為什麼?因為止于目前,董明珠仍未讓投資者看到2017年的格力電器特別值得期待。

先說格力空調。如果市場大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2017年即使有所增長增幅也不會太大。

事實上,格力空調近年來的增長,主要不是來自市場大盤,而是來自“切蛋糕”。

格力電器除了空調之外,亮點不是很多,不像美的集團,除了空調其他產業表現亦群星璀璨。

大松小家電就不用說了,再怎麼努力一年也就20來億的營收。

晶弘冰箱不在格力電器上市公司體系內,沒必要說。真說也沒太大價值,一直突不破三類品牌的處境,年銷量國內外加在一起150萬臺上下,

且多數靠格力空調強制連帶銷售。

機器人、智慧裝備及模具產業,可能是格力電器未來最值得期待的。但目前體量仍然比較小,對此,董明珠也不得不承認,短期內對格力電器貢獻不會太大。

再就是光伏空調,這一塊是格力電器和它的競爭對手差異化的佈局。前幾年,董明珠沒少在這塊用心,大家都還記得董明珠和王健林在CCTV做的那個廣告。這一塊一年給格力電器帶來的營收不超過5億元。

如今,格力已悄悄進入洗衣機領域,據說今年還將推出格力品牌的冰箱,對此,我本人基本不抱什麼希望,冰箱、洗衣機加在一起年能銷售50萬台就是燒高香了。

格力會不會推出電視?不完全排除這一可能。事實上,早在2014年即傳出格力要做電視的資訊,董明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有過類似暗示。不過,目前還沒看到產品。

至於格力手機,我甚至不知道它的主體到底是董明珠本人還是格力電器。至於這一塊的表現嘛,已經不用我說什麼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何況董明珠已經說得夠多了。

最後說說新能源汽車。本來應該在新能源汽車前面加上“格力”兩個字,但這一塊確實跟格力電器沒有一毛錢關係(雖然和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不啻一毛錢關係)。董明珠是珠海銀隆占股10%的主要股東,董明珠所有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言論實際上都出於個人目的,和格力無關。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做得再好,格力電器也沒有一分錢的直接受益。事實上,珠海銀隆是個什麼樣的企業以及能否做好新能源汽車業務,都是大大的問號。

這麼分析下來,你會發現,在格力電器,除了空調之外,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機器人、智慧裝備、模具及光伏空調,但短期又不可能給格力電器營收做出大的貢獻。如果2017年格力電器不大舉進入新的產業領域,營收想實現較大增長可能性不大。

如果營收仍然不能實現大的增長,將對董明珠謀求2018年連任董事長產生一定影響,更會讓董明珠三年前許下的“格力電器2018年實現營收2000億元”目標落空。

在此多說一句,我認為2018年董明珠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可能性很大,畢竟除董之外別無可選之人,至於珠海市國資委任命的格力集團董事長周樂偉,如果一直閒置不用,不能用實際業績證明自己有能力統禦格力電器,則替代董明珠無望。

這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說過,“不排除2017年格力電器有投資大動作的可能”,我的邏輯是,若不進入新的產業領域,董明珠信誓旦旦承諾的“2018年格力電器實現2000億元營收”將徹底落空。

事實上,即使從現在開始格力電器大規模投資進入新的產業領域,2018年實現2000億元營收的目標也很渺茫,畢竟,目前的現實距離2000億元差距太大了。

說了這麼多,我仍然要說,放在整個中國股市裡看,格力電器仍然是值得持有的股票之一。

2016年格力電器淨利潤可能在140億元上下

自今年3月中旬至今,美的集團總市值被格力電器拉近不少。3月31日,二者市值差已縮小至246億。

格力電器近期良好的股價表現,一般認為是其2016年財報表現超出預期的徵兆。

這裡面,不排除機構已經獲取某些資訊的可能。

相反,美的集團股價在其2016年財報發佈前後表現平穩,既無大起也無大落。

2015年,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歸母淨利潤基本持平,現在投資者關心的是:這種狀況還會在2016年出現嗎?

最後的答案要等到4月下旬才能知曉。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2016年格力電器的業績作出分析和預測。

2016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營收824.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是112.3億元。淨利潤率是13.6%。

而同期美的集團淨利潤率是11.8%,華為2016年淨利潤率是7.1%(其淨利潤371億元,營收5216億元)。

13.6%會成為2016年格力電器全年的淨利潤率嗎?我估計其全年淨利潤率會低於13.6%。

前不久,董明珠在出席一個活動時稱,“2016年是格力電器淨利潤率最高的一年”。而2015年格力電器淨利潤率是12.8%,那麼我們姑且假設2016年格力電器的淨利潤率是13.6%。

這意味著,如果格力電器也想做到美的集團147億的歸母淨利潤,其2016年營收要做到1080億元。

1080億元是什麼概念呢?僅比2015年格力電器977.45億元的營收多出102億元。應該說,不算多。

但是我們發現,格力電器2016第一季、上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增幅分別是0.56%、—1.85%、1.11%,要想實現全年1080億元的營收,其第四季度單季營收必須做到255億元(而2015年第四季度格力電器營收是153億元),這意味著格力電器第四季度單季增幅必須達到67%。這個難度就大了。

要實現如此巨大的營收增幅,只有一種可能:即2016年第四季度向經銷商大規模壓貨,然後形成巨大庫存。依據格力方面釋放的資訊,其庫存狀況正常,未出現大規模壓貨情況。

上述分析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格力電器2016年歸母淨利潤與美的集團持平的可能性不大。

那麼,2016年格力電器營收和歸母淨利潤有可能是多少呢?

我的預測是:全年營收增幅約5%,即營收1050億元上下,淨利潤在140億元上下,這是我的預測。

換言之,2016年美的集團淨利可能領先格力電器20億元上下。

即使如此,我仍然將2016年視為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業績的“膠著年”,因為美的集團的利潤優勢並不十分明顯。但我同時認為,這很可能是二者呈膠著狀態的最後一年。

2017年,隨著庫卡和東芝白電業務並表,加之美的集團自身增長,其營收有望一下子沖到1950億元—2000億元的高度。假如2017年格力電器不實施大規模並購,其營收規模將被美的集團甩下800億元,淨利潤差距將進一步擴大至40億元。這個差距就比較明顯了。

目前,美的集團多個產業板塊均建立了均衡的產業領先優勢,不像格力電器那樣幾個產業板塊參差不齊,美的集團相對偏弱的反而是空調板塊。如何進一步提升空調板塊競爭力,縮小與格力之間的差距,是擺在美的管理層面前一道最現實又迫切的課題。2016年,美的空調板塊管理層已經調整到位,預計接下來產品和市場策略方面也會發生改變,效果將在2—3年內體現出來。一旦彌補了空調板塊的短板,美的集團的營收與淨利將登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

如今,格力已悄悄進入洗衣機領域,據說今年還將推出格力品牌的冰箱,對此,我本人基本不抱什麼希望,冰箱、洗衣機加在一起年能銷售50萬台就是燒高香了。

格力會不會推出電視?不完全排除這一可能。事實上,早在2014年即傳出格力要做電視的資訊,董明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有過類似暗示。不過,目前還沒看到產品。

至於格力手機,我甚至不知道它的主體到底是董明珠本人還是格力電器。至於這一塊的表現嘛,已經不用我說什麼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何況董明珠已經說得夠多了。

最後說說新能源汽車。本來應該在新能源汽車前面加上“格力”兩個字,但這一塊確實跟格力電器沒有一毛錢關係(雖然和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不啻一毛錢關係)。董明珠是珠海銀隆占股10%的主要股東,董明珠所有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言論實際上都出於個人目的,和格力無關。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做得再好,格力電器也沒有一分錢的直接受益。事實上,珠海銀隆是個什麼樣的企業以及能否做好新能源汽車業務,都是大大的問號。

這麼分析下來,你會發現,在格力電器,除了空調之外,最值得期待的就是機器人、智慧裝備、模具及光伏空調,但短期又不可能給格力電器營收做出大的貢獻。如果2017年格力電器不大舉進入新的產業領域,營收想實現較大增長可能性不大。

如果營收仍然不能實現大的增長,將對董明珠謀求2018年連任董事長產生一定影響,更會讓董明珠三年前許下的“格力電器2018年實現營收2000億元”目標落空。

在此多說一句,我認為2018年董明珠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可能性很大,畢竟除董之外別無可選之人,至於珠海市國資委任命的格力集團董事長周樂偉,如果一直閒置不用,不能用實際業績證明自己有能力統禦格力電器,則替代董明珠無望。

這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說過,“不排除2017年格力電器有投資大動作的可能”,我的邏輯是,若不進入新的產業領域,董明珠信誓旦旦承諾的“2018年格力電器實現2000億元營收”將徹底落空。

事實上,即使從現在開始格力電器大規模投資進入新的產業領域,2018年實現2000億元營收的目標也很渺茫,畢竟,目前的現實距離2000億元差距太大了。

說了這麼多,我仍然要說,放在整個中國股市裡看,格力電器仍然是值得持有的股票之一。

2016年格力電器淨利潤可能在140億元上下

自今年3月中旬至今,美的集團總市值被格力電器拉近不少。3月31日,二者市值差已縮小至246億。

格力電器近期良好的股價表現,一般認為是其2016年財報表現超出預期的徵兆。

這裡面,不排除機構已經獲取某些資訊的可能。

相反,美的集團股價在其2016年財報發佈前後表現平穩,既無大起也無大落。

2015年,美的集團與格力電器歸母淨利潤基本持平,現在投資者關心的是:這種狀況還會在2016年出現嗎?

最後的答案要等到4月下旬才能知曉。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2016年格力電器的業績作出分析和預測。

2016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實現營收824.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是112.3億元。淨利潤率是13.6%。

而同期美的集團淨利潤率是11.8%,華為2016年淨利潤率是7.1%(其淨利潤371億元,營收5216億元)。

13.6%會成為2016年格力電器全年的淨利潤率嗎?我估計其全年淨利潤率會低於13.6%。

前不久,董明珠在出席一個活動時稱,“2016年是格力電器淨利潤率最高的一年”。而2015年格力電器淨利潤率是12.8%,那麼我們姑且假設2016年格力電器的淨利潤率是13.6%。

這意味著,如果格力電器也想做到美的集團147億的歸母淨利潤,其2016年營收要做到1080億元。

1080億元是什麼概念呢?僅比2015年格力電器977.45億元的營收多出102億元。應該說,不算多。

但是我們發現,格力電器2016第一季、上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增幅分別是0.56%、—1.85%、1.11%,要想實現全年1080億元的營收,其第四季度單季營收必須做到255億元(而2015年第四季度格力電器營收是153億元),這意味著格力電器第四季度單季增幅必須達到67%。這個難度就大了。

要實現如此巨大的營收增幅,只有一種可能:即2016年第四季度向經銷商大規模壓貨,然後形成巨大庫存。依據格力方面釋放的資訊,其庫存狀況正常,未出現大規模壓貨情況。

上述分析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格力電器2016年歸母淨利潤與美的集團持平的可能性不大。

那麼,2016年格力電器營收和歸母淨利潤有可能是多少呢?

我的預測是:全年營收增幅約5%,即營收1050億元上下,淨利潤在140億元上下,這是我的預測。

換言之,2016年美的集團淨利可能領先格力電器20億元上下。

即使如此,我仍然將2016年視為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業績的“膠著年”,因為美的集團的利潤優勢並不十分明顯。但我同時認為,這很可能是二者呈膠著狀態的最後一年。

2017年,隨著庫卡和東芝白電業務並表,加之美的集團自身增長,其營收有望一下子沖到1950億元—2000億元的高度。假如2017年格力電器不實施大規模並購,其營收規模將被美的集團甩下800億元,淨利潤差距將進一步擴大至40億元。這個差距就比較明顯了。

目前,美的集團多個產業板塊均建立了均衡的產業領先優勢,不像格力電器那樣幾個產業板塊參差不齊,美的集團相對偏弱的反而是空調板塊。如何進一步提升空調板塊競爭力,縮小與格力之間的差距,是擺在美的管理層面前一道最現實又迫切的課題。2016年,美的空調板塊管理層已經調整到位,預計接下來產品和市場策略方面也會發生改變,效果將在2—3年內體現出來。一旦彌補了空調板塊的短板,美的集團的營收與淨利將登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為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