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篇散文|舌尖品關東(三)作者:劉國林

山珍野味

關東地處祖國的最東北部,特殊的自然環境,

生長著見所未見、為所未聞的山珍野味。識山珍、玩山珍、品山珍,實屬人生難得之樂趣。識破山珍的來龍去脈,玩透山珍多趣神奇,品盡山珍的原滋原味,可謂不枉活一生了。

人參,又叫“棒槌”,因主幹像紡棰,又似人形而得名。在山間自然生長叫“山參”,或者叫“野山參”。人工栽培的叫“園子參”。園子參由於生長期短,又缺乏野山參在自然山林中生長的優越環境和條件,所以它的營養價值遠不及野山參。

人參真有些像人,生長速度非常慢,據說每年只長一品葉,但它的壽命非常長,可達百年以上。人參的年齡越長越珍貴,以七品葉為貴。人們視山珍為寶物,認為吃了人參會長生不老。後來,關東有專門采山參為生的人,俗稱“放山”。進山采參時必須聽“老把頭”的支配,有語言、行為上的一系列禁忌:不得大聲吵嚷、以免驚動山神,不可欲言采參的數量,不能見利忘義,
獨吞所得,否則不得好報……關東還產生了關於人參的許多傳說。據說山參時“人娃娃”,會跑,在采參時,必須先用紅線把人參拴住,然後在一點一點細細地挖掘,連根須也不能弄折,保證人參的完整無缺。先傳還有一種鳥叫“棒槌鳥”,專門引導善良的采參人找到參源。因此,有“棒槌鳥”的地方都生長人參。

人參難得,為其貴。放山人艱辛,緣由是人參藏在大自然的山林中。所謂“千軍易得,

一將難求”,正是放山人不喜歡園子參的緣故吧?儘管人參難得,不辛勞苦的放山人終於能挖到它,是因為有棒槌鳥引路。寫到這裡,我好像聽到棒槌鳥又叫了,一聲聲,一聲聲,那麼急,那麼切,它在催放山人快去找“大棒棰”呢!

·

關東山區生長著一種野生植物—黃花菜。它又叫黃菜、金針菜。它是一種中藥藥材,故又有草藥名叫萱草,古時叫“忘憂”。黃花菜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等成分,

香味濃郁,可稱為珍饈,在菜譜裡列為上品。自古以來,倍受讚美。

黃花菜葉片淡綠,細長條狀,花蕾像小棒槌,花開後像喇叭,呈豔黃色,春天開花。花開季節,一簇樹枝,數簇連成片,微風拂過,寒露溢彩,甚是好看,大詩人李白曾讚美它:“杜康能解悶,萱草可忘憂,”古籍《延壽書》上說它“嫩苗為菜,食之動風”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憂”。趁著它開花是將其採擷下來,即可鮮食,又可晾乾長久使用。

黃花菜含有東堿和秋水仙堿等成分,入藥能治一切腫疼痛等症。常食黃花菜,對治病防病和健身延壽都很有益處。

中國菜譜講究色香味形。黃花菜色香味形俱佳,還能治水腫,並有消炎、止血、健胃、安神等功效。故,國人喜吃,將其列為菜譜中的上品。我記起兒時常唱的歌:“我們的祖國是花園,綻開的花朵真鮮豔。”我想,這綻開的百花之中,當有黃花一員了。國和家一樣,老人和孩子一樣,都有不舒服的時候,難免患水腫、消化不良之症。中國已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之所以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貴在知曉健身延壽之良方。昨夜,我做了個夢。恍惚中,又夢見大詩人李白了。他一手執杜康酒,一手端黃花菜,反復吟唱著:杜康能解悶,萱草可忘憂……

·

猴頭蘑形似猴子頭,因此得名。它與熊掌、海參、魚翅齊名,是貴重的山珍野味。它很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極高,風味獨具一格。

據古代醫術記載,猴頭蘑性平味甘,有助消化、利五臟等強身功能。經現代科學分析,猴頭蘑主要含有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胺類等,用其製成的猴茹菌片,有治療胃癌,賁門癌、食道癌的功效,並無副作用。

猴頭蘑生於關東的密林深處,長在柞樹、胡桃樹、榆樹等闊葉樹上,小的重幾兩,大的重幾斤。有趣的是,它成雙成對的生長,若在甲樹的一側發現猴頭蘑,在順著它生長的一側向前望,保准在乙樹相對的一側也長著猴頭蘑,故有采一得二之說。

關於猴頭蘑,還有一個民間是傳說。早年,金與宋交戰,金兵將宋徽、欽二帝俘虜,曾將他父子囚禁于北國山林中的五國頭城“坐井觀天”。同時被擄走的,還有徽、欽二帝所心愛的兩隻猴子。和他們的主人一樣日夜思念故國家鄉,夢想著能早日返回南國家園。就這樣,與徽、欽二帝朝夕相伴的兩隻猴子便依依不捨地守候在兩枝樹杈上靜靜地死去,化成樹的蘑菌。後來,人們在猴子死去的地方發現了這種獨特生長的樹蘑,稱它為猴頭蘑。

這個傳說聽了很動人,引人所思,發人深省。連猴子都知思戀故國家鄉,何況人乎?國都不在了,安能有家?寧可凍死、餓死在北國山林,也不做異國的亡國奴,其一片丹心圖報國的慷慨捐軀之舉,實在可親可敬。當後人在北國山林裡品嘗猴頭蘑的時候,是否也知道這個動人的傳說?是否也品出“坐井觀天”的苦澀味兒?莽莽的北國山林,朔風陣陣,空穀回音,關門閉守就要亡國,乃前世不忘後世之師!

·

關東的椴樹蜜,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極高的聲譽,遠銷歐美國際市場,倍受客商青睞。

椴樹蜜,就是蜜蜂採集椴樹花而釀成的蜜。它色澤乳白而透明,含水量小,結晶細膩,甘甜適口,氣味芳香,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滋補佳品。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雲:蜂蜜“生則性涼,故能解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創傷之痛。”現代醫學表明,常食蜂蜜,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活力,調整生理功能,增進血液迴圈,防止動脈硬化,達到延緩衰老之目的。

一到夏末初秋季節,關東漫山遍野的椴樹都開了花。一片一片的金黃色的椴樹花,清香四溢。這時,四面八方的放蜂人帶著蜂箱來到這裡放蜂采蜜。到處是蜂箱,到處是嗡嗡飛舞的采蜂蜜群,簡直成了蜜蜂的世界。

孰不知,椴樹蜜源也是有限的,蜂多花少,供求失調,乃是蜜蜂王國的大忌。聽說,蜜蜂王國裡早就按自然規律辦事了:采蜜的,釀蜜的,探蜜源的,都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供求矛盾解決得很好,絕沒有浪費窩工現象,絕沒有不看市場,上馬一窩蜂,下馬一團糟的現象。看來,人類也得像蜂蜜王國學習了,所謂按市場規律辦事,蜂蜜王國早就給人類做出了榜樣。

酸湯子

關東人都願吃酸湯子。關東人就是怪,香噴噴的米麵不吃,為何要弄酸了才吃?後來,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錯了,酸湯子非但好吃,且能吃上癮。中國是世界上最會吃的文明古國,在吃文化上堪稱世界一絕。聰明勤勞的關東人在這方面豈能甘心落後?我敢說,關東人創造的酸湯子在中華民族的吃文化上獨樹一幟,讓天南地北的人們刮目相看了。

皎黃皎黃的酸湯子盛在碗裡,黃得鮮亮,黃得透明,黃得溢出油花兒來。夾一條兒放到嘴裡細品,慢慢嚼,立刻滿口米香,挨和著一絲淡淡的酸味兒,一縷淺淺甜味兒,再澆上蒜泥、瘦肉絲、大醬做的調料,真是酸甜苦辣感,五味俱全了,不把肚子撐圓不甘休。特別是酒酣之後。吃上一碗二碗的又解酒又解渴,吃了上頓想下頓,有道是,好酒不怕巷子深。我看,好面不怕巷子深,也是同理。我細心觀察過,凡在關東飯館裡就餐的常客,飲酒過後,都會喊一聲:“老闆,來湯子!”就是來了南方的高貴客人,好客的關東人也上酸湯了。起初,南方客人不敢吃,又礙面子不好說,當看到關東人狼吞虎嚥時,才小孩學吃般地往嘴裡送。剛吃到嘴裡,便覺得像有小手從嗓子眼兒往裡拽,比關東人吃得都歡。下一頓,不用主人說,一進飯店,保準兒告訴店老闆:“主食吃湯子!”店老闆笑眯眯地點著頭:“怎麼著,吃上癮了吧?”問得你不住地點頭稱是。

看攥湯子,好似欣賞秧歌舞。那姿勢,那動作,實在讓人賞心悅目。只見一系腰裙女子端一盆和好的酸湯子面,站到鍋臺前。面對一鍋沸沸揚揚的開水,她要手舞足蹈了。先把湯子套兒夾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間——湯子套兒就是攥湯子的工具,薄鐵片砸制而成,漏斗狀,上口有手指般粗,下口有筷子般細,旁邊帶個小尾巴,曰:“湯子套兒”。戴上湯子套兒,便進入舞蹈的角色了。鍋臺就是舞臺,滾動的開水就是激情的觀眾。右手一捧酸湯子面和右手攥到一起,一捏,一甩,筷子粗細尺把長的條兒接連不斷地甩到滾燙的鍋裡去。白藕般的手臂一揚一揚的,纖細的腰身一扭一扭的,豐滿的前胸一顫一顫的,渾圓的地方顯得更渾圓了,突出的地方晃得更突出了,十足的曲線美。或許是被沸水熏的,或許是忙得歡了,只見攥湯子的姑娘面似桃花,紅撲撲的好看,白嫩嫩的動人。有道是姑娘好像花兒一樣,那意境,那韻味兒,只有看關東姑娘攥湯子時,才能領略的到那淋漓盡致的感受。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朋友戀愛的故事。他和愛人的結合,是酸湯子做的戲媒。我想,我的朋友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酸湯子的,他兩口子對酸湯子的感情,恐怕比任何人都深。那是六十年代初,我的朋友剛從戲劇學院畢業,分配到縣劇團工作。我的朋友長得帥,風華正茂,惹得團裡的姑娘們一陣騷動,有事兒沒事兒願往他辦公室鑽,想方設法和他套近乎。李大姐是個大美人,戲也唱得好,可她眼眶子高,縣城裡有好小夥多得是,她卻一個沒相中,一晃十年過去了,仍沒選中以身相許的郎君。有一天剛下班,李大姐把我的朋友拉住:“兄弟,今天大姐攥湯子,你願吃嗎?”“行啊,都說大姐湯子攥得好,小弟求之不得。”我的朋友欣然應允,說攥就攥。李大姐系好腰裙,在鍋上忙起來,我的朋友也不能閑著,幫她往灶裡填柴。他樣子在填柴,眼睛卻不住地往李大姐的身上溜。她攥湯子的動作,比我在舞臺上招人看,若是……我的朋友正胡思亂想,李大姐叫他:“兄弟,我腰裙要脫落,快給我系上。”“李大姐,你長得真美!”我的朋友邊給他系腰裙,邊往她的前胸膜。李大姐兩手是面,不得施展:“兄弟,別這樣,別這樣……”她滿面脹紅,連連躲閃。猛地,我的朋友抱住李大姐的後腰,李大姐半推半就……那天,我的朋友在李大姐家過的夜。

第二天,我的朋友和李大姐同時宣佈:“這星期我倆請大家喝喜酒!”同志們聽了,皆大惑:“他倆結婚,般配嗎?”“哎,有啥不般配的,生米早煮成熟飯啦!”同志嘻嘻哈哈,為我的朋友張羅婚禮。有好事者,給我的朋友獻上一副對聯:古有王華買爺,今遇張生娶母。橫批是:先嘗後買。我的朋友見了,連聲說寫得好。李大姐呢,只是抿著嘴樂。

前些日子,我看見李大姐站在一幢家屬樓前不走了,高一聲低一聲地叫賣起來,呼兒喚女似的,果然,樓內女主人都沉不住氣了,走出一群小媳婦。李大姐開心地笑了:“大娘想收你們做徒弟哩!”“收徒弟?不怕俺搶你的飯碗子?”“怕搶飯碗子,大娘就不找你們啦!大娘老了,邁不動腿兒了,沒有接班人哪成?”“你不怕俺把生意做賠啦?”“賠賺大娘都兜著,甘心情願啦!”從那天起,小城裡賣酸湯子面的媳婦突然多起來,大街小巷的叫賣聲,高的,低的,粗的,細的,都和李大姐一個調兒,一個音兒。

【作者傳記】劉國林,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會員。1975年以來,創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後在《人民日報》《青年文學》《散文》《兒童文學》《延河》《萌芽》《少年文藝》《北方文學》等全國報刊發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草塘風情畫》1984年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少兒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我愛祖國山河美》散文徵文中獲一等獎,著名老作家葉聖陶之子、中國少兒出版社社長葉至善先生親自為《草塘風情畫》寫了讀後感。《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分別對劉國林進行採訪和報導。1986年,經葉至善先生的推薦,劉國林的散文《草塘風情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入小學課本至今,題目改為《可愛的草塘》。

2006年,劉國林的散文《捉蛇記》發表在《兒童文學》元月號上。經日中兒童文學交流協會會長中尾明先生的推薦,該作品被譯成日文,發表在《彩虹圖書室》2006年第2卷上,成為日本少兒的課外讀物,為中日文化交流,為日本少年兒童瞭解作者的家鄉七台河起到了橋樑和紐帶的作用。2013年聘為《中國散文網》專欄作家、《草根文學網》駐站作家、《優酷網》作家劉國林作文大課堂主講。2016年被聘為《上海文藝網》簽約作家、中國老年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會員。2017年被世界漢語文學出版社與雜誌社聘為副總編輯,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中國東北分會主席,《作家劉國林作文大課堂》被聘為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理事單位。2017年7月被聘為《今古傳奇》簽約作家。《中國作家文學》北方編輯部總編。

《赤峰文學藝術》微刊與赤峰市文聯合作辦刊:

徵稿要求:詩歌、散文、小說、評論、書畫、攝影作品等。隨稿投遞,標明題材。作者簡介及2張照片。

投稿郵箱:737144473@qq.com

【作者授權發佈】

老人和孩子一樣,都有不舒服的時候,難免患水腫、消化不良之症。中國已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之所以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貴在知曉健身延壽之良方。昨夜,我做了個夢。恍惚中,又夢見大詩人李白了。他一手執杜康酒,一手端黃花菜,反復吟唱著:杜康能解悶,萱草可忘憂……

·

猴頭蘑形似猴子頭,因此得名。它與熊掌、海參、魚翅齊名,是貴重的山珍野味。它很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極高,風味獨具一格。

據古代醫術記載,猴頭蘑性平味甘,有助消化、利五臟等強身功能。經現代科學分析,猴頭蘑主要含有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胺類等,用其製成的猴茹菌片,有治療胃癌,賁門癌、食道癌的功效,並無副作用。

猴頭蘑生於關東的密林深處,長在柞樹、胡桃樹、榆樹等闊葉樹上,小的重幾兩,大的重幾斤。有趣的是,它成雙成對的生長,若在甲樹的一側發現猴頭蘑,在順著它生長的一側向前望,保准在乙樹相對的一側也長著猴頭蘑,故有采一得二之說。

關於猴頭蘑,還有一個民間是傳說。早年,金與宋交戰,金兵將宋徽、欽二帝俘虜,曾將他父子囚禁于北國山林中的五國頭城“坐井觀天”。同時被擄走的,還有徽、欽二帝所心愛的兩隻猴子。和他們的主人一樣日夜思念故國家鄉,夢想著能早日返回南國家園。就這樣,與徽、欽二帝朝夕相伴的兩隻猴子便依依不捨地守候在兩枝樹杈上靜靜地死去,化成樹的蘑菌。後來,人們在猴子死去的地方發現了這種獨特生長的樹蘑,稱它為猴頭蘑。

這個傳說聽了很動人,引人所思,發人深省。連猴子都知思戀故國家鄉,何況人乎?國都不在了,安能有家?寧可凍死、餓死在北國山林,也不做異國的亡國奴,其一片丹心圖報國的慷慨捐軀之舉,實在可親可敬。當後人在北國山林裡品嘗猴頭蘑的時候,是否也知道這個動人的傳說?是否也品出“坐井觀天”的苦澀味兒?莽莽的北國山林,朔風陣陣,空穀回音,關門閉守就要亡國,乃前世不忘後世之師!

·

關東的椴樹蜜,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極高的聲譽,遠銷歐美國際市場,倍受客商青睞。

椴樹蜜,就是蜜蜂採集椴樹花而釀成的蜜。它色澤乳白而透明,含水量小,結晶細膩,甘甜適口,氣味芳香,營養豐富,是人們喜愛的滋補佳品。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雲:蜂蜜“生則性涼,故能解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創傷之痛。”現代醫學表明,常食蜂蜜,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活力,調整生理功能,增進血液迴圈,防止動脈硬化,達到延緩衰老之目的。

一到夏末初秋季節,關東漫山遍野的椴樹都開了花。一片一片的金黃色的椴樹花,清香四溢。這時,四面八方的放蜂人帶著蜂箱來到這裡放蜂采蜜。到處是蜂箱,到處是嗡嗡飛舞的采蜂蜜群,簡直成了蜜蜂的世界。

孰不知,椴樹蜜源也是有限的,蜂多花少,供求失調,乃是蜜蜂王國的大忌。聽說,蜜蜂王國裡早就按自然規律辦事了:采蜜的,釀蜜的,探蜜源的,都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供求矛盾解決得很好,絕沒有浪費窩工現象,絕沒有不看市場,上馬一窩蜂,下馬一團糟的現象。看來,人類也得像蜂蜜王國學習了,所謂按市場規律辦事,蜂蜜王國早就給人類做出了榜樣。

酸湯子

關東人都願吃酸湯子。關東人就是怪,香噴噴的米麵不吃,為何要弄酸了才吃?後來,我知道自己的想法錯了,酸湯子非但好吃,且能吃上癮。中國是世界上最會吃的文明古國,在吃文化上堪稱世界一絕。聰明勤勞的關東人在這方面豈能甘心落後?我敢說,關東人創造的酸湯子在中華民族的吃文化上獨樹一幟,讓天南地北的人們刮目相看了。

皎黃皎黃的酸湯子盛在碗裡,黃得鮮亮,黃得透明,黃得溢出油花兒來。夾一條兒放到嘴裡細品,慢慢嚼,立刻滿口米香,挨和著一絲淡淡的酸味兒,一縷淺淺甜味兒,再澆上蒜泥、瘦肉絲、大醬做的調料,真是酸甜苦辣感,五味俱全了,不把肚子撐圓不甘休。特別是酒酣之後。吃上一碗二碗的又解酒又解渴,吃了上頓想下頓,有道是,好酒不怕巷子深。我看,好面不怕巷子深,也是同理。我細心觀察過,凡在關東飯館裡就餐的常客,飲酒過後,都會喊一聲:“老闆,來湯子!”就是來了南方的高貴客人,好客的關東人也上酸湯了。起初,南方客人不敢吃,又礙面子不好說,當看到關東人狼吞虎嚥時,才小孩學吃般地往嘴裡送。剛吃到嘴裡,便覺得像有小手從嗓子眼兒往裡拽,比關東人吃得都歡。下一頓,不用主人說,一進飯店,保準兒告訴店老闆:“主食吃湯子!”店老闆笑眯眯地點著頭:“怎麼著,吃上癮了吧?”問得你不住地點頭稱是。

看攥湯子,好似欣賞秧歌舞。那姿勢,那動作,實在讓人賞心悅目。只見一系腰裙女子端一盆和好的酸湯子面,站到鍋臺前。面對一鍋沸沸揚揚的開水,她要手舞足蹈了。先把湯子套兒夾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間——湯子套兒就是攥湯子的工具,薄鐵片砸制而成,漏斗狀,上口有手指般粗,下口有筷子般細,旁邊帶個小尾巴,曰:“湯子套兒”。戴上湯子套兒,便進入舞蹈的角色了。鍋臺就是舞臺,滾動的開水就是激情的觀眾。右手一捧酸湯子面和右手攥到一起,一捏,一甩,筷子粗細尺把長的條兒接連不斷地甩到滾燙的鍋裡去。白藕般的手臂一揚一揚的,纖細的腰身一扭一扭的,豐滿的前胸一顫一顫的,渾圓的地方顯得更渾圓了,突出的地方晃得更突出了,十足的曲線美。或許是被沸水熏的,或許是忙得歡了,只見攥湯子的姑娘面似桃花,紅撲撲的好看,白嫩嫩的動人。有道是姑娘好像花兒一樣,那意境,那韻味兒,只有看關東姑娘攥湯子時,才能領略的到那淋漓盡致的感受。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朋友戀愛的故事。他和愛人的結合,是酸湯子做的戲媒。我想,我的朋友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酸湯子的,他兩口子對酸湯子的感情,恐怕比任何人都深。那是六十年代初,我的朋友剛從戲劇學院畢業,分配到縣劇團工作。我的朋友長得帥,風華正茂,惹得團裡的姑娘們一陣騷動,有事兒沒事兒願往他辦公室鑽,想方設法和他套近乎。李大姐是個大美人,戲也唱得好,可她眼眶子高,縣城裡有好小夥多得是,她卻一個沒相中,一晃十年過去了,仍沒選中以身相許的郎君。有一天剛下班,李大姐把我的朋友拉住:“兄弟,今天大姐攥湯子,你願吃嗎?”“行啊,都說大姐湯子攥得好,小弟求之不得。”我的朋友欣然應允,說攥就攥。李大姐系好腰裙,在鍋上忙起來,我的朋友也不能閑著,幫她往灶裡填柴。他樣子在填柴,眼睛卻不住地往李大姐的身上溜。她攥湯子的動作,比我在舞臺上招人看,若是……我的朋友正胡思亂想,李大姐叫他:“兄弟,我腰裙要脫落,快給我系上。”“李大姐,你長得真美!”我的朋友邊給他系腰裙,邊往她的前胸膜。李大姐兩手是面,不得施展:“兄弟,別這樣,別這樣……”她滿面脹紅,連連躲閃。猛地,我的朋友抱住李大姐的後腰,李大姐半推半就……那天,我的朋友在李大姐家過的夜。

第二天,我的朋友和李大姐同時宣佈:“這星期我倆請大家喝喜酒!”同志們聽了,皆大惑:“他倆結婚,般配嗎?”“哎,有啥不般配的,生米早煮成熟飯啦!”同志嘻嘻哈哈,為我的朋友張羅婚禮。有好事者,給我的朋友獻上一副對聯:古有王華買爺,今遇張生娶母。橫批是:先嘗後買。我的朋友見了,連聲說寫得好。李大姐呢,只是抿著嘴樂。

前些日子,我看見李大姐站在一幢家屬樓前不走了,高一聲低一聲地叫賣起來,呼兒喚女似的,果然,樓內女主人都沉不住氣了,走出一群小媳婦。李大姐開心地笑了:“大娘想收你們做徒弟哩!”“收徒弟?不怕俺搶你的飯碗子?”“怕搶飯碗子,大娘就不找你們啦!大娘老了,邁不動腿兒了,沒有接班人哪成?”“你不怕俺把生意做賠啦?”“賠賺大娘都兜著,甘心情願啦!”從那天起,小城裡賣酸湯子面的媳婦突然多起來,大街小巷的叫賣聲,高的,低的,粗的,細的,都和李大姐一個調兒,一個音兒。

【作者傳記】劉國林,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會員。1975年以來,創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後在《人民日報》《青年文學》《散文》《兒童文學》《延河》《萌芽》《少年文藝》《北方文學》等全國報刊發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草塘風情畫》1984年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地理學會、中國少兒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我愛祖國山河美》散文徵文中獲一等獎,著名老作家葉聖陶之子、中國少兒出版社社長葉至善先生親自為《草塘風情畫》寫了讀後感。《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分別對劉國林進行採訪和報導。1986年,經葉至善先生的推薦,劉國林的散文《草塘風情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入小學課本至今,題目改為《可愛的草塘》。

2006年,劉國林的散文《捉蛇記》發表在《兒童文學》元月號上。經日中兒童文學交流協會會長中尾明先生的推薦,該作品被譯成日文,發表在《彩虹圖書室》2006年第2卷上,成為日本少兒的課外讀物,為中日文化交流,為日本少年兒童瞭解作者的家鄉七台河起到了橋樑和紐帶的作用。2013年聘為《中國散文網》專欄作家、《草根文學網》駐站作家、《優酷網》作家劉國林作文大課堂主講。2016年被聘為《上海文藝網》簽約作家、中國老年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會員。2017年被世界漢語文學出版社與雜誌社聘為副總編輯,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中國東北分會主席,《作家劉國林作文大課堂》被聘為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理事單位。2017年7月被聘為《今古傳奇》簽約作家。《中國作家文學》北方編輯部總編。

《赤峰文學藝術》微刊與赤峰市文聯合作辦刊:

徵稿要求:詩歌、散文、小說、評論、書畫、攝影作品等。隨稿投遞,標明題材。作者簡介及2張照片。

投稿郵箱:737144473@qq.com

【作者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