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寒露過後這樣做,不用看醫生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人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佇列大舉南遷;

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

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時節,天氣由涼轉寒,俗話中的:"寒露腳不露”;

就是指寒露以後,要 特別注重腳部保暖,不可赤腳,以防寒從腳生。

人的兩腳距離心臟最遠,因此,血液供給量較少,而腳部的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能也較差;

一旦受涼,就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從而使纖毛運動減弱,

進而 造成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

所以,在深秋季節和寒冷的冬季,要採取必要的 禦寒措施,保護雙足,以防寒邪侵體。

寒露過後應該這樣做:

泡腳養腎

不少女性在秋冬都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這或許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因此,在進入深秋之前的白露時節,大家應該注意腎氣,這時可以堅持晚上泡腳,用溫水泡,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到30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

不僅可以養腎,還可以讓你睡得更好。

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

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掃除抑鬱

秋季臨床上抑鬱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由於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淒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於傷感。因此,在深秋時節,人們需保持良好心態,宣洩積鬱之情,因勢利導,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這也是秋季養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點。

“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