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朝之後為何再沒有王朝定都長安?

長安是西安的古稱,周文王時就定都于此,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營建未央宮,

同年國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13個朝代建都於此。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隋唐時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長安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唐朝之後,再無朝代定都長安了,大多是北京,開封,洛陽、南京等,
這是什麼原因呢?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佔領長安,不久後他開始步唐皇朝的後塵,信任太監,並且將太監派去軍隊擔任監軍,太監濫用私權,多次為難黃巢手下將軍朱溫,朱溫多次給黃巢上書,都沒有得到回復。朱溫大怒,殺了監軍,脫離黃巢,投降唐王朝,

唐朝任命他為宣武節度使,朱溫權利膨脹,聯合李克用於是兩軍合作打敗黃巢,逼得黃巢自殺身亡。而後又花了數年時間經過多年的征戰,朱溫完全控制了中原大地,成為當時最大的地方勢力。

正當朱溫野心膨脹的時候,與朱溫關係密切的宰相崔胤修書,

請他帶兵進京勤王。朱溫大喜,有藉口帶兵進入長安,朱溫進京後,大開殺戒,誅殺長安城太監上百人。當然,這一切並沒有結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朱溫,在數年後做了一件讓人大跌眼球的事—把長安拆了。

當時的長安城經歷了隋唐兩代的修葺,

並且有各國真的商人在東西兩市進行滿意活動,可以說是當時全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天祐元年,為了進一步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朱溫效仿曹操遷都。在離開長安時,他下令官吏、百姓一起東遷洛陽,拆毀了長安的宮室、官衙和民房,將材料運往洛陽,並且一把火把長安燒了個精光。

大火不僅徹底燒毀了長安原貌,同時也燒斷了唐王朝一息尚存的皇脈,史稱“朱溫滅唐”。

一個城市的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然而,長安被毀之後,中國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五代十國的戰亂時期,百姓活命尚難,各諸侯國再無精力重修長安,從此中國的歷史上長安再無緣皇城。而我們今天看到的西安古城牆其實是明朝時期重建而已。

另外交通也是一方面,在隋朝大運河修通以後,其他地方的糧食,能夠南北相通,長安,沒有運河交通地位下降。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西安地理位置更靠北,而且靠西,唐朝之前的外族入侵以及叛亂,大多是西北。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之後的少數名族叛亂大多來自東北方向。特別是從元朝開始,定都北京的時間較長,這就是為了抵制北方少數的威脅,天子戍邊,皇帝親自守國門,後來清兵入侵也是從東北過來的。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建都的規律是從西往東,從南往北。隨著經濟的發展,從明朝開始南方經濟發展超過北方,統一從南到北。

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西安地理位置更靠北,而且靠西,唐朝之前的外族入侵以及叛亂,大多是西北。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之後的少數名族叛亂大多來自東北方向。特別是從元朝開始,定都北京的時間較長,這就是為了抵制北方少數的威脅,天子戍邊,皇帝親自守國門,後來清兵入侵也是從東北過來的。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建都的規律是從西往東,從南往北。隨著經濟的發展,從明朝開始南方經濟發展超過北方,統一從南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