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月14日報紙早讀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劉曉波 整理

摘要:

今天的報紙上,

有3條短訊、2條廣聞、1條深讀值得向大家推薦。

第一個“一句話”是:不僅吃上好“饃”,更要讓“錢袋子”鼓起來

10月13日一大早,雨後的尉氏縣張市鎮沈家村高標準農田內,紅彤彤的小辣椒綴滿枝頭,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咱村流轉土地並不多,村民願意自己種,

主要是因為種地收入高,一畝地平均一年能收入4000多元。” 沈家村黨支部書記石長鎖說。

這幾年在沈家村,不少農戶巧做土地種植的“加減法”:在播種小麥時會預留一些空地,來年開春,在預留的背壟裡,中間種一行西瓜,兩邊栽上辣椒。小麥收完,再種一季玉米,從而實現一年四熟。

田地裡紅豔豔的朝天椒十分喜人。“這種山櫻系列的朝天椒,產量高,一棵能開十七八個杈,一個杈上能結十八九個辣椒。

”村委會主任沈記雲說,一畝地能收幹辣椒300斤到500斤,每斤幹辣椒能賣5塊多錢,一畝套種的辣椒平均能收入2000塊錢。

“科技投入讓我們村的百姓在土地裡嘗到了甜頭!” 石長鎖說。

65歲的村民沈合華,兩個兒子在浙江打工,老兩口種了13畝地,但他們一點兒也不為種地發愁。

“小麥從種到收,全部實現機械化,以前最難的是澆地,現在機井打在了地頭,電卡一插,澆地的活兒俺老兩口誰都能幹。

”沈合華說,“這都得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這3年來俺村發生的變化,老百姓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沈記雲說,“現在,水泥路修到了田間地頭,大型農機遍地走,種地澆水不發愁,咱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來越有盼頭!”

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沈家村視察時說,看到小麥長勢這麼好,我和村裡人一樣感到欣慰,用咱老鄉的話說,今年的饃吃上了。“十九大就要召開了,

我們相信國家會出臺更多更實惠的農業政策給咱們老百姓。”石長鎖說,“俺們不僅吃上好‘饃’,更要讓‘錢袋子’鼓起來!”

第三個“一句話”是蘭考路徑:“信貸”+“信用”的生動實踐:

“我早就掌握了種植葡萄的技術,一直想幹點實事兒,可手頭就是沒錢。”10月12日,蘭考縣儀封鄉魏寨村村民魏化啟跟記者聊起創業之前,

他“渾身是勁使不出”的苦惱。

老魏沒想到,他的難題很快得以徹底解決——今年7月13日,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普惠授信首批貸款在魏寨村落地發放,包括老魏在內的13戶農戶分別獲得信用貸款3萬元,無抵押、無擔保。

“3萬元,數目雖不大,卻實實在在解決了農戶發展生產的資金問題,打破了融資難的‘玻璃門’。”蘭考縣常務副縣長王彥濤表示,這正是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邁出的一大步——試水“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新模式。

“新”在哪裡?以往的農村金融通常會選擇“信用+信貸”模式——信用體系建設先行鋪開,待金融生態達標後再進行授信放貸。毫無疑問,這樣可以將信貸風險降到最低,也是金融機構普遍採用的標準流程。

蘭考縣開啟了“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先對農戶無條件、無差別授予3萬元信用貸款額度,如果農戶要使用授信額度,在主動提交信用資訊資料後,我們主辦銀行再為其建立信用檔案,經審核無惡意違約記錄後立刻發放信用貸款。”中原銀行蘭考縣支行行長朱衛平介紹,守信用、能按時還款的農戶,信用等級、授信額度將進一步提升;而惡意違約的農戶,將受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聯合懲戒。

“‘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一方面通過‘小額信貸’前置,對有發展意願的農民‘應貸盡貸’;另一方面增強了農民的信用意識,強化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起到了信用和信貸互促共進的良好效果。”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表示,“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自今年7月推廣以來,已在蘭考縣完成基礎授信1.81萬戶,簽訂貸款合同508戶,授信1524萬元。128個試點村共發放貸款241筆,共707萬元。

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始終是硬幣的兩面。“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之所以能順利落地,最重要的在於建立了“各方參與”“權責匹配”的風險共擔機制——由主辦銀行、政府風險補償金、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共擔風險。其中,貸款不良率在2%以內的由主辦銀行承擔;超過2%的由政府風險補償金、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共擔。此外,“信貸+信用”模式還設計了信貸熔斷機制,對不良率超過警戒值的鄉鎮、行政村停止普惠授信,進一步強化試點鄉鎮的信用意識。

“讓廣大農戶體驗更多的‘金融獲得感’是試驗區建設的初衷,‘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的創新效應在蘭考縣持續發酵,使得信貸資源流入縣域的管道得到有效疏通。”徐諾金表示。

在此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組織實施了“百億支農計畫”,向蘭考縣先期安排10億元再貸款限額,同時,改革扶貧再貸款定價機制,以低成本資金撬動金融資源進行普惠性配置,今年上半年累計發放再貼現資金2.3億元、扶貧再貸款10.02億元。

“‘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突破了長期以來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落地難的關鍵環節,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試驗區建設步伐正在換擋提速。”王彥濤評價。

據統計,2016年年末,蘭考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187.4億元、11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36.5%,分別高於全省13個百分點、19.7個百分點;截至今年8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7.1億元、同比增長27.2%,貸款餘額達144.9億元、同比增長42.2%,分別高於全省16.5個百分點、21.5個百分點。

“融資成本整體下行,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提升,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不僅助力蘭考在全省率先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也有效激發了廣大農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熱情。用金融的力量解決好蘭考的發展難題,正是當代金融人的責任與擔當。”徐諾金說。(詳見今日河南日報2版)

第一條是:前三季度我省新增城鎮就業超107萬人

10月12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佈了《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我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中向好,成為經濟運行的突出亮點。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並將其列入今年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如今,這個目標接近完成。

資料顯示,截至9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7.74萬人,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8%,;失業人員再就業32.1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95萬人,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90%以上。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2.81%,較去年同期降低0.14個百分點,說明就業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持續增加。截至9月底,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達到2938萬人,其中省內就業1761萬人、占59.9%,省外轉移就業1177萬人、占40.1%。隨著我省轉移就業脫貧攻堅扎實推進,近七成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在全省累計建檔立卡的135.8萬貧困勞動力中,目前已轉移就業91.3萬人,其中幫扶就業38.8萬人。

去年以來,我省通過不斷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外出務工人員就業創業由“孔雀東南飛”轉為“春暖燕歸來”,為全省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活力。今年1至9月份,全省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20.55萬人,創辦企業11.32萬個,帶動就業149.37萬人;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已達96.76萬人,創辦企業49.48萬個,帶動就業484.90萬人。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深入、簡政放權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全面迸發。今年以來,我省日均新創辦市場主體2856戶,同比增加247戶。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帶動就業每年增長30%以上。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微企業從業人數達到1323萬人。

重點群體就業方面,今年我省有序推進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國企改革職工安置進展順利。截至目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已將2017年度煤炭行業符合安置條件的30545名職工錄入資訊系統,其中已實現安置15608人。此外,水電、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行業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以及處置“僵屍企業”等分流人員安置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就業工作呈現幾個特點:一是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支撐,瞄準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創新,每年組織創業培訓15萬人以上,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億元以上,幫助15萬人以上實現創業,帶動就業近50萬人;二是技能培訓成為提升就業品質的重要舉措,每年省財政投入2.5億元,培訓各類勞動者350萬人以上;三是公共就業服務成為重點群體實現就業的重要平臺,每年幫扶重點群體、困難人員實現就業60萬人以上。(詳見今日河南日報8版)

第二條是:“老家河南”微視頻工程啟動

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委外宣辦聯合組織實施的“老家河南”微視頻工程於10月12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講述河南故事、傳播河南聲音、展示河南形象”的原創微視頻作品。

本次徵集以“展示河南好形象,講述河南好故事”為主題,要求作品運用廣告的思維架構、電影的藝術手法、新銳時尚的視覺風格,多維度、多層次深入挖掘豫人、豫事、豫景、豫菜、豫茶、豫酒、豫戲等河南元素,講述新、奇、樂、美的動人故事,展現河南的厚重文化、壯美山川和風土人情,展現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現代化建設新成就和人民群眾新風貌,塑造歷史悠久、蓬勃發展、蓄勢崛起、絢麗多彩的河南形象。

據瞭解,本次活動分為徵集創意、拍攝製作、宣傳推廣和片酬獎勵4個階段。首先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優秀微視頻創意文案,經評審專家小組審查通過後,製作方按照既定的創意文案,拍攝製作時長3—5分鐘的微視頻作品。作品經評審專家小組審定後,將綜合運用電視臺、互聯網、移動終端、社會宣傳平臺等,對入選作品進行全網推廣、全域推介、全媒推送。作品一經推廣,根據專家審核意見,微視頻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向製作方支付每部3萬~5萬元的片酬;對流覽率高、評論與轉發量多、社會反響好的作品,還將酌情給予每部1萬~3萬元的獎勵。

本次徵集自10月12日起持續進行,有微視頻創作生產實力的團隊或個人,可以登錄大河網等網站查看活動公告,按要求進行投稿。(詳見今日河南日報8版)

今天的7版《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健康之基》值得深讀。

健康,是幸福的起點,也是成長的前提;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國之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福祉的永續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域、系統謀劃,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域出發,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突出重點、立柱架梁,從民生關切著手,實施一系列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舉措,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由易到難漸次突破,為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為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不斷夯實健康之基。(詳見今日河南日報7版)

這正是蘭考縣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邁出的一大步——試水“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新模式。

“新”在哪裡?以往的農村金融通常會選擇“信用+信貸”模式——信用體系建設先行鋪開,待金融生態達標後再進行授信放貸。毫無疑問,這樣可以將信貸風險降到最低,也是金融機構普遍採用的標準流程。

蘭考縣開啟了“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先對農戶無條件、無差別授予3萬元信用貸款額度,如果農戶要使用授信額度,在主動提交信用資訊資料後,我們主辦銀行再為其建立信用檔案,經審核無惡意違約記錄後立刻發放信用貸款。”中原銀行蘭考縣支行行長朱衛平介紹,守信用、能按時還款的農戶,信用等級、授信額度將進一步提升;而惡意違約的農戶,將受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聯合懲戒。

“‘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一方面通過‘小額信貸’前置,對有發展意願的農民‘應貸盡貸’;另一方面增強了農民的信用意識,強化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起到了信用和信貸互促共進的良好效果。”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表示,“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自今年7月推廣以來,已在蘭考縣完成基礎授信1.81萬戶,簽訂貸款合同508戶,授信1524萬元。128個試點村共發放貸款241筆,共707萬元。

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始終是硬幣的兩面。“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之所以能順利落地,最重要的在於建立了“各方參與”“權責匹配”的風險共擔機制——由主辦銀行、政府風險補償金、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共擔風險。其中,貸款不良率在2%以內的由主辦銀行承擔;超過2%的由政府風險補償金、保險機構、擔保機構共擔。此外,“信貸+信用”模式還設計了信貸熔斷機制,對不良率超過警戒值的鄉鎮、行政村停止普惠授信,進一步強化試點鄉鎮的信用意識。

“讓廣大農戶體驗更多的‘金融獲得感’是試驗區建設的初衷,‘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的創新效應在蘭考縣持續發酵,使得信貸資源流入縣域的管道得到有效疏通。”徐諾金表示。

在此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組織實施了“百億支農計畫”,向蘭考縣先期安排10億元再貸款限額,同時,改革扶貧再貸款定價機制,以低成本資金撬動金融資源進行普惠性配置,今年上半年累計發放再貼現資金2.3億元、扶貧再貸款10.02億元。

“‘信貸+信用’普惠授信模式突破了長期以來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落地難的關鍵環節,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試驗區建設步伐正在換擋提速。”王彥濤評價。

據統計,2016年年末,蘭考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187.4億元、11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36.5%,分別高於全省13個百分點、19.7個百分點;截至今年8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7.1億元、同比增長27.2%,貸款餘額達144.9億元、同比增長42.2%,分別高於全省16.5個百分點、21.5個百分點。

“融資成本整體下行,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提升,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不僅助力蘭考在全省率先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也有效激發了廣大農戶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熱情。用金融的力量解決好蘭考的發展難題,正是當代金融人的責任與擔當。”徐諾金說。(詳見今日河南日報2版)

第一條是:前三季度我省新增城鎮就業超107萬人

10月12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佈了《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就業形勢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我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中向好,成為經濟運行的突出亮點。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新增城鎮就業110萬人”,並將其列入今年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如今,這個目標接近完成。

資料顯示,截至9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7.74萬人,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8%,;失業人員再就業32.1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95萬人,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90%以上。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2.81%,較去年同期降低0.14個百分點,說明就業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持續增加。截至9月底,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達到2938萬人,其中省內就業1761萬人、占59.9%,省外轉移就業1177萬人、占40.1%。隨著我省轉移就業脫貧攻堅扎實推進,近七成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在全省累計建檔立卡的135.8萬貧困勞動力中,目前已轉移就業91.3萬人,其中幫扶就業38.8萬人。

去年以來,我省通過不斷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外出務工人員就業創業由“孔雀東南飛”轉為“春暖燕歸來”,為全省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活力。今年1至9月份,全省新增農民工返鄉創業20.55萬人,創辦企業11.32萬個,帶動就業149.37萬人;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已達96.76萬人,創辦企業49.48萬個,帶動就業484.90萬人。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深入、簡政放權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全面迸發。今年以來,我省日均新創辦市場主體2856戶,同比增加247戶。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帶動就業每年增長30%以上。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微企業從業人數達到1323萬人。

重點群體就業方面,今年我省有序推進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國企改革職工安置進展順利。截至目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已將2017年度煤炭行業符合安置條件的30545名職工錄入資訊系統,其中已實現安置15608人。此外,水電、水泥、玻璃、有色金屬等行業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以及處置“僵屍企業”等分流人員安置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就業工作呈現幾個特點:一是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支撐,瞄準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創新,每年組織創業培訓15萬人以上,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億元以上,幫助15萬人以上實現創業,帶動就業近50萬人;二是技能培訓成為提升就業品質的重要舉措,每年省財政投入2.5億元,培訓各類勞動者350萬人以上;三是公共就業服務成為重點群體實現就業的重要平臺,每年幫扶重點群體、困難人員實現就業60萬人以上。(詳見今日河南日報8版)

第二條是:“老家河南”微視頻工程啟動

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委外宣辦聯合組織實施的“老家河南”微視頻工程於10月12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講述河南故事、傳播河南聲音、展示河南形象”的原創微視頻作品。

本次徵集以“展示河南好形象,講述河南好故事”為主題,要求作品運用廣告的思維架構、電影的藝術手法、新銳時尚的視覺風格,多維度、多層次深入挖掘豫人、豫事、豫景、豫菜、豫茶、豫酒、豫戲等河南元素,講述新、奇、樂、美的動人故事,展現河南的厚重文化、壯美山川和風土人情,展現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現代化建設新成就和人民群眾新風貌,塑造歷史悠久、蓬勃發展、蓄勢崛起、絢麗多彩的河南形象。

據瞭解,本次活動分為徵集創意、拍攝製作、宣傳推廣和片酬獎勵4個階段。首先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優秀微視頻創意文案,經評審專家小組審查通過後,製作方按照既定的創意文案,拍攝製作時長3—5分鐘的微視頻作品。作品經評審專家小組審定後,將綜合運用電視臺、互聯網、移動終端、社會宣傳平臺等,對入選作品進行全網推廣、全域推介、全媒推送。作品一經推廣,根據專家審核意見,微視頻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向製作方支付每部3萬~5萬元的片酬;對流覽率高、評論與轉發量多、社會反響好的作品,還將酌情給予每部1萬~3萬元的獎勵。

本次徵集自10月12日起持續進行,有微視頻創作生產實力的團隊或個人,可以登錄大河網等網站查看活動公告,按要求進行投稿。(詳見今日河南日報8版)

今天的7版《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健康之基》值得深讀。

健康,是幸福的起點,也是成長的前提;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國之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福祉的永續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域、系統謀劃,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域出發,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突出重點、立柱架梁,從民生關切著手,實施一系列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舉措,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由易到難漸次突破,為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為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不斷夯實健康之基。(詳見今日河南日報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