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月16日報紙早讀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劉曉波 整理

摘要:

今天的報紙上,

有3條短訊、2條廣聞、1條深讀值得向大家推薦。

第一個“一句話”是我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抵京:

10月15日下午,肩負全省539萬名黨員、21.6萬個基層黨組織的信任和重托,帶著全省億萬人民的期盼,我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從鄭州啟程抵達北京。

我省出席黨的十九大的69名代表,

既有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又有來自各行各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普通黨員,是全省各條戰線上共產黨員中的優秀代表。為了開好大會,代表們深入實際調研走訪、瞭解社情民意、傾聽黨員群眾呼聲,做了精心準備,滿懷豪情赴京參會。,旨在加快挖掘大院大所大企業創新潛力,助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建設。

《若干意見》提出了包括支援大院大所大企業承擔重大項目、建設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創新創業載體、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引進高層次人才、設立產業(創投)基金、上市進行融資、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十條政策措施。

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高,被稱為支持創新“黃金十條”。

《若干意見》提出,對新獲得國家、省重大專案資金的,最高可支援1000萬元;對承接洛陽其他企業(無關聯)委託的研發項目的,

最高支持500萬元。(詳見今日河南日報13版)

今天的6-10版《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值得深讀。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大事記》集中反映了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詳見今日河南日報6-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