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湖邊的幾棵草,農民當作寶,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兒時農村的記憶,早春時節,母親常常去河岸邊打一種野草,它並不是有多好看,細細的、長長地纏繞在一起,亂蓬蓬的;它叫藜蒿,學名狹葉艾,又名蘆蒿、水蒿、青艾等,很多地方好像都有不同的叫法,

野生的都長在湖泊草灘岸邊附近。

其實藜蒿以往,農民們都將它用來喂豬,現如今,藜蒿卻被農村人當作“寶”,因為這個時節它是寶貝的菜蔬,民間有俗語說:過了春天,便再難尋藜蒿了!這就是當季的特色。現在正值清明節前後,洞庭湖區的農民們就將其做成藜蒿粑粑,

素有“洞庭香草”之美稱。

在江西更有“鄱陽湖裡的草,南昌城裡的寶”的說法,藜蒿炒臘肉更是十大經典蔬菜之一;

除此之外,它的藥用價值也非常高,主治五脹邪氣,風寒濕脾,補中益氣,久食耳聰目明,防衰,其除食用之外還有清熱、利濕、殺蟲之功能。

近幾年,江蘇、雲南、浙江等地人工栽培逐漸增多,許多地方形成了藜蒿產業,陽新縣興國鎮寶塔村就被譽為“藜蒿第一村,

因其抗逆性強,很少發生病蟲害,農藥污染少,為天然綠色食品,因此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一年種植可以多年受用。

不知咱農民朋友有沒有一些新鮮農村趣事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