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事〡這位來西安掛職的幹部,讓王永康再添重要經濟助手!

“雙節”前,西安市政府辦公廳發佈了一則資訊,對呂健、高杲、強曉安和李元四位副市長的分工工作進行相關調整。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關於高杲的工作調整。

今年8月份從國家發改委“空降”西安的高杲,

從其他三位同事手中,分別接過了金融、內外貿易和地鐵等方面的工作,成為分管西安經濟發展的掌門人。其分管的業務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提法——“新經濟”。

對高杲來說,重任在肩。其分管的這幾個方面,無論是金融還是地鐵,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短板,亟需在短時間內振奮或者重塑形象。

© 西安市政府官網

像高杲這樣在中央國家機關實權部門歷練多年的幹部,無論是視野格局,還是資源關係,相對來說,皆有著一定優勢。去地方掛職,在具體崗位上發揮的作用還是相當明顯的。

諸如西安市委副書記韓松,曾有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工商總局任職經歷,于2006年來西安掛職,後留任地方。西安市國際港務區便是其一手創立,

如今作為陝西、西安的開放前沿,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支撐,在“一帶一路”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中央國家機關“掛職幹部”中的一員,高杲在地方和中央國家機關部門,皆有著豐富的履職經歷。在國家發改委,無論是在綜合司給國務院寫材料,還是在經貿司管理全國的糧棉等,這樣的工作經驗,對於當下的西安和市委書記王永康來說,都是一陣“及時雨”。

長江“護河員”起家,給國務院寫材料

1969年5月,高杲出生在安徽北部一個叫宿縣的小城,現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宿州市。宿州地處皖北,風俗一概與北方相仿,人喜麵食。高杲的長相也有著明顯的北方人特色,方正的臉龐,戴著一副淺色邊框的眼鏡,喜著深棕色皮鞋。

不過他的仕途卻是從南方開始的。公開履歷顯示,高杲的首個工作單位是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

他在上海分局擔任一名幹部。

長江水保局作為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單列機構,雖是事業單位,但職能頗重,長江水資源保護的行政職責均由其承擔。

之後,高杲沿著長江,從上海來到了南京。在南京市發展計畫委員會(發改委前身)擔任副主任。

從保護長江水到主導南京經濟發展規劃,這次的工作變動對於高杲來說比較關鍵,從此跟經濟金融搭上了關係。

時光飛轉,高杲從南京赴京,擔任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處長。綜合司有多重要——國家經濟安全的對策建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國家重要物資儲備計畫等,皆是出於此處,屬於國務院的“智囊機構”之一。

“他在綜合司的時候給國務院寫材料,是個大筆桿子,非常嚴謹,但也很有親和力。”曾與高杲有過接觸的一人士告訴粉巷君。

爾後,高杲擔任發改委經貿司司長一職。

時任發改委經貿司司長的高杲(左三)

經貿司雖然沒有價格司那般“名聲在外”,但卻是市場化經濟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部門。職能包括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畫的編制,國家糧食、棉花等儲備的管理等。

地方和中央國家機關的歷練,讓高杲無論是視野格局,還是“接地氣”上,相較於不少人來說,有著更多的優勢。

西安“新經濟”的掌門人

從經貿司司長“空降”西安,擔任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杲的職位變動可謂相當的火速。今年6月,高杲還以經貿司司長的身份在地方考察。

不過關於此次任命,也是有跡可循。

從2010年以來,中央與地方幹部大規模雙向交流,成為加強年輕幹部培養鍛煉的一項重要舉措。事實上,西安乃至陝西,從北京下派地方的幹部並不少見,如陝西常務副省長梁桂、省紀委書記賀榮和西安市委副書記韓松等。

今年7月17日,中央和國家機關等單位與省區市雙向交流掛職幹部培訓班在京舉辦。隨後,《人民日報》公號發文稱:準備好,一大波中央與地方幹部雙向交流來襲!

據不完全統計,8月至少有23名官員從中央國家機關、高校、央企等單位,到地方工作。其中便包括高杲。

關於高杲的分管工作中,有一個重要的提法——“新經濟”。這在過去從未單獨列出來作為西安副市長的一個分管領域。

新經濟基本形態 ©阿裡研究院

上述人士告訴粉巷君,長期地方和發改委的任職,讓高杲有著敏銳的市場意識。其擔任西安“新經濟”的掌門人,恰如其分。

當前的“新經濟”,概指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占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不過對於當前的西安來說,新經濟顯然有著更為具體的定義。

王永康曾於今年初西安市兩會期間,在闡述大西安建設發展中,提及“新經濟”。他指出,“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經濟,塑造新動能,進一步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競爭力。”

而隨後的“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給正在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城市發展方式的西安,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

如何在新產品、新產業和新業態上持續發力,這是當前西安市領導班子面臨的一張考卷。作為王永康的重要經濟助手,高杲的擔子不輕。

三位副市長遞過的“接力棒”

此次,關於呂健、高杲、強曉安和李元四位副市長分工調整,也可進一步一窺王永康在“治吏”“察人”和“營商”幾個方面的思路。

將呂健分管的糧食局、市地鐵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強曉安負責的金融方面的工作和李元分管的內外貿易方面的工作,移交給高杲來負責(其他分工基本不變)。

如此分工,可以更好地集中力量打好攻堅戰。對高杲來說,有信任、有考驗、也有期望。

地鐵方面

一是地鐵涉及到很多申請,需要國家發改委審批,而在發改委長期任職的高杲,溝通管道上有著更多的優勢。剛到西安的高杲,便率隊參加了發改委主辦的一個投融資論壇推介會,其中便包括地鐵八號線PPP項目。

二是西安地鐵此前經歷“問題電纜”之後,需重新塑造形象和公信力。這都是高杲在分管之後要面臨的狀況。

西安地鐵 ©西部網

金融和內外貿易

金融產業一直是西安的一個短板所在。無論是政府對金融發展問題的理解和規劃上,還是金融機構和金融仲介的專業化和發展上,都存在著一些問題。8月份的“永康十問”中,直指西安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所在。

高杲分管金融和內外貿易,將直接面對這些問題。如何破局,這也是他接下來需要著重考究的。

西安的發展,民營經濟倍增,經濟總量提升,絕非一人振臂高呼就可完成——隊長再厲害,隊友跟不上,效果自然有限。

高杲的加入,既讓王永康增加了一位重要的經濟助手,也讓西安鐵軍隊伍再添一員。如何讓西安在經濟發展上平穩快速地奔跑起來,這是高杲最大的挑戰。

時任發改委經貿司司長的高杲(左三)

經貿司雖然沒有價格司那般“名聲在外”,但卻是市場化經濟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部門。職能包括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畫的編制,國家糧食、棉花等儲備的管理等。

地方和中央國家機關的歷練,讓高杲無論是視野格局,還是“接地氣”上,相較於不少人來說,有著更多的優勢。

西安“新經濟”的掌門人

從經貿司司長“空降”西安,擔任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杲的職位變動可謂相當的火速。今年6月,高杲還以經貿司司長的身份在地方考察。

不過關於此次任命,也是有跡可循。

從2010年以來,中央與地方幹部大規模雙向交流,成為加強年輕幹部培養鍛煉的一項重要舉措。事實上,西安乃至陝西,從北京下派地方的幹部並不少見,如陝西常務副省長梁桂、省紀委書記賀榮和西安市委副書記韓松等。

今年7月17日,中央和國家機關等單位與省區市雙向交流掛職幹部培訓班在京舉辦。隨後,《人民日報》公號發文稱:準備好,一大波中央與地方幹部雙向交流來襲!

據不完全統計,8月至少有23名官員從中央國家機關、高校、央企等單位,到地方工作。其中便包括高杲。

關於高杲的分管工作中,有一個重要的提法——“新經濟”。這在過去從未單獨列出來作為西安副市長的一個分管領域。

新經濟基本形態 ©阿裡研究院

上述人士告訴粉巷君,長期地方和發改委的任職,讓高杲有著敏銳的市場意識。其擔任西安“新經濟”的掌門人,恰如其分。

當前的“新經濟”,概指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占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不過對於當前的西安來說,新經濟顯然有著更為具體的定義。

王永康曾於今年初西安市兩會期間,在闡述大西安建設發展中,提及“新經濟”。他指出,“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經濟,塑造新動能,進一步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競爭力。”

而隨後的“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給正在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城市發展方式的西安,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

如何在新產品、新產業和新業態上持續發力,這是當前西安市領導班子面臨的一張考卷。作為王永康的重要經濟助手,高杲的擔子不輕。

三位副市長遞過的“接力棒”

此次,關於呂健、高杲、強曉安和李元四位副市長分工調整,也可進一步一窺王永康在“治吏”“察人”和“營商”幾個方面的思路。

將呂健分管的糧食局、市地鐵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強曉安負責的金融方面的工作和李元分管的內外貿易方面的工作,移交給高杲來負責(其他分工基本不變)。

如此分工,可以更好地集中力量打好攻堅戰。對高杲來說,有信任、有考驗、也有期望。

地鐵方面

一是地鐵涉及到很多申請,需要國家發改委審批,而在發改委長期任職的高杲,溝通管道上有著更多的優勢。剛到西安的高杲,便率隊參加了發改委主辦的一個投融資論壇推介會,其中便包括地鐵八號線PPP項目。

二是西安地鐵此前經歷“問題電纜”之後,需重新塑造形象和公信力。這都是高杲在分管之後要面臨的狀況。

西安地鐵 ©西部網

金融和內外貿易

金融產業一直是西安的一個短板所在。無論是政府對金融發展問題的理解和規劃上,還是金融機構和金融仲介的專業化和發展上,都存在著一些問題。8月份的“永康十問”中,直指西安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所在。

高杲分管金融和內外貿易,將直接面對這些問題。如何破局,這也是他接下來需要著重考究的。

西安的發展,民營經濟倍增,經濟總量提升,絕非一人振臂高呼就可完成——隊長再厲害,隊友跟不上,效果自然有限。

高杲的加入,既讓王永康增加了一位重要的經濟助手,也讓西安鐵軍隊伍再添一員。如何讓西安在經濟發展上平穩快速地奔跑起來,這是高杲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