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三人並稱“一龍”, 老大有個世人皆知的污點,你怎麼認為

第一次知道華歆這個名字,是在《世說新語》中,當時,華歆和管甯、邴原在一塊讀書,時人將他們三個並稱“一龍”,其中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身,管甯是龍尾。

後來發生了兩件小事,使三個好朋友分道揚鑣,什麼事呢?就是有一天,華歆和管寧兩人一起在菜園裡除草,發現了一塊金子。

管寧揮鋤依舊,把黃金看成瓦塊一樣。華歆卻高興地撿了起來,後來,瞥見管寧的鄙夷的臉色,才扔掉金子,繼續除草。

後來,有個乘著華麗車子的官員經過門前,

管寧像往常一樣讀書,華歆卻丟下書,跑出去看熱鬧,一臉的羡慕。

於是,管寧就把倆人讀書時共坐的席子用刀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從這個故事來看,華歆似乎有點貪戀金錢和官位。其實,華歆也有不愛錢的時候。

建安年間,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徵召華歆進京赴任。

消息傳開,親朋好友、昔日同事等千余人趕來拜見,並且都有所表示,送給華歆不少錢財,華歆是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作了標記。

等送別的那一天,華歆卻把收的禮金都拿了出來,對大家說,十分感謝老鐵們的禮物,但是我這次是孤身赴任,帶著這些錢很危險啊!大家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因為當時兵荒馬亂的,誰都不敢保證他帶著那麼多金銀珠寶路上不出事,因此,只好各人拿回了各人的饋贈,紛紛佩服他品德高尚。

由此可見,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問題,這人的品行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華歆少年時比較貪財,大了以後似乎變了。

除了不貪財,華歆的工作能力也還可以,

當豫章太守的時候,為政清靜不擾民,很受老百姓的擁戴。

揚州刺史劉繇死後,揚州地面的民眾竟然要推舉華歆為刺史。華歆並沒有像劉備等人那樣,在沒有皇命的情況下,自封為刺史。

這可能也是因為他頗有自知之明吧?畢竟,

孫策就在一邊虎視眈眈呢!而孫策也因為華歆名聲很大,沒敢直接動武,而是派人前去勸降。

華歆很痛快的說,我早就不想幹了,既然孫將軍來了,我就回家休息了。孫策一聽,趕緊過來拜見挽留,對華歆就像學生對待老師一樣尊敬。

除了割席分坐,《世說新語》還說了這樣一個故事。華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難,有人想搭船,華歆不太願意。王朗說:“幸好船還寬敞,怎麼不行呢?”

後來賊兵追上來了,王朗就想要丟下搭船的那個人。華歆說:“我最初不願帶他,就是怕出現這種情況。既然已經答應了,就要負責到底。”於是繼續帶著那人一起逃跑。

下面還有一個故事,跟這個的情景很類似,不知道到底哪個是杜撰的。華歆與鄭泰等人逃難的時候,碰到一個老人想要和他們一起走。

除了華歆,所有人都同情老人並同意讓他隨行,結果走到半路上,老人掉井裡了,眾人都想拋棄他不管。

華歆又跳出來說,“既然當初接受了他,現在拋棄他不管是不仁義的。”於是,大家一起努力救出了老人。

除了不貪財,敢擔當,負責任之外,華歆也很廉潔,平時的工資和皇帝的賞賜都接濟了親戚朋友什麼的。家裡的存糧不到百斤,套用葛優的那句話,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曹丕對此歎息不已,並下詔書說,今天的大官們都是大魚大肉,只有華歆是粗蔬佐飯,他的做法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於是,拿出自己衣服賞賜給華歆。

雖然有人認為,華歆先跟著孫策,後投降曹操,也是三姓家奴。但大鵬認為這是很不客觀的。當時畢竟是亂世,不少人都換過主公,一味貶低華歆也是不可取的。

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華歆也不失為一個好官,清正廉潔,奉公守法,勤政為民,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

華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難,有人想搭船,華歆不太願意。王朗說:“幸好船還寬敞,怎麼不行呢?”

後來賊兵追上來了,王朗就想要丟下搭船的那個人。華歆說:“我最初不願帶他,就是怕出現這種情況。既然已經答應了,就要負責到底。”於是繼續帶著那人一起逃跑。

下面還有一個故事,跟這個的情景很類似,不知道到底哪個是杜撰的。華歆與鄭泰等人逃難的時候,碰到一個老人想要和他們一起走。

除了華歆,所有人都同情老人並同意讓他隨行,結果走到半路上,老人掉井裡了,眾人都想拋棄他不管。

華歆又跳出來說,“既然當初接受了他,現在拋棄他不管是不仁義的。”於是,大家一起努力救出了老人。

除了不貪財,敢擔當,負責任之外,華歆也很廉潔,平時的工資和皇帝的賞賜都接濟了親戚朋友什麼的。家裡的存糧不到百斤,套用葛優的那句話,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曹丕對此歎息不已,並下詔書說,今天的大官們都是大魚大肉,只有華歆是粗蔬佐飯,他的做法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於是,拿出自己衣服賞賜給華歆。

雖然有人認為,華歆先跟著孫策,後投降曹操,也是三姓家奴。但大鵬認為這是很不客觀的。當時畢竟是亂世,不少人都換過主公,一味貶低華歆也是不可取的。

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華歆也不失為一個好官,清正廉潔,奉公守法,勤政為民,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