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報聚焦兩會丨從攻堅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

兩會熱點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范思立

從2016年的攻堅年到2017年的深化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新內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這是一個化蛹成蝶的轉型升級過程,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既非常緊迫又艱巨複雜。

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在鞏固成果基礎上,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裴長洪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作為今年政府重點工作任務的第一項,能否取得更大成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否深化的重要標誌。

去產能方面,今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裴長洪表示,要扎實去產能,不能平均按照行政區域分配壓縮產量指標完成任務,

要把“僵屍企業”的信貸資金列入不良資產,主動暴露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原主任徐紹史對本報記者表示,2017年是去產能的攻堅年,要綜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統籌處理好去產能與穩定供應、優化結構、轉型升級的關係,科學精准、有序有效去產能,並對任務完成情況嚴格驗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真去真退。

去庫存方面,今年將堅持分類調控,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

將去庫存與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例如,今年將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裴長洪認為,要因城施策去庫存,要用立法手段解決房屋空置率問題,加快繁榮租賃市場。

去杠杆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在控制總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今年,將推進資產證券化,

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將會深入,將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杆約束,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準。裴長洪說,要嚴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過度融資,嚴防股市、房地產的杠杆率。

降成本方面,今年將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今年由四檔稅率簡並至三檔,進一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大幅降低非稅負擔,

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基金,授權地方政府自主減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收費專案再減少一半以上;減少政府定價的涉企經營性收費,清理取消行政審批仲介服務違規收費;繼續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禁☆交易成本。裴長洪認為,要多措並舉降成本,嚴格財政預算管理,將預算收入使用納入審計和監查範圍。

在補短板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針對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加大補短板的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創新發展、資源環境等支撐能力。例如,報告認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今年將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更多應著眼于體制機制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對本報記者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改革,它與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最終目標是形成經濟增長新機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應著眼于體制機制建設,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培育市場信心,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迴圈。”賈康表示,要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強市場監管,輔之以企業與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市場信心。市場機制的效率來源是充分完善的競爭,政府有責任保障市場競爭環境的公正、公平、公開,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要完善體制機制,鼓勵創新,發揮技術創新在產業升級中的核心作用。賈康認為,一是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保障創新者的合法收益;二是政府應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補貼,降低研發階段的私人成本與投資風險,同時加強對技術創新後私人收益的保護,儘量使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對等。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只有進一步進行徹底的政府改革,大幅度地簡政減稅,才能真正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形成內需驅動型經濟。他認為,只有從干預企業過多轉向為企業和市場提供高品質的制度供給,進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職能改革,大力調整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提高宏觀調控能力,才能在降稅費、減稅負、松管制的同時,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生出刺激擴大內需、增進發展信心和促進新動能崛起的作用。

這是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要繼續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披荊斬棘向前推進。

政府工作報告進而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擴大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試點,減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增加市場的自主選擇權。

賈康說,簡政放權並不是說政府可以放手一切不管了,政府不僅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者,還應該是市場規則的主要供應者和執行者。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陽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嚴格財政預算管理,將預算收入使用納入審計和監查範圍。

在補短板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針對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加大補短板的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創新發展、資源環境等支撐能力。例如,報告認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今年將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更多應著眼于體制機制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對本報記者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改革,它與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體制機制創新,最終目標是形成經濟增長新機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應著眼于體制機制建設,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培育市場信心,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迴圈。”賈康表示,要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強市場監管,輔之以企業與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市場信心。市場機制的效率來源是充分完善的競爭,政府有責任保障市場競爭環境的公正、公平、公開,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要完善體制機制,鼓勵創新,發揮技術創新在產業升級中的核心作用。賈康認為,一是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保障創新者的合法收益;二是政府應加大對技術創新的補貼,降低研發階段的私人成本與投資風險,同時加強對技術創新後私人收益的保護,儘量使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對等。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只有進一步進行徹底的政府改革,大幅度地簡政減稅,才能真正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形成內需驅動型經濟。他認為,只有從干預企業過多轉向為企業和市場提供高品質的制度供給,進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職能改革,大力調整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提高宏觀調控能力,才能在降稅費、減稅負、松管制的同時,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生出刺激擴大內需、增進發展信心和促進新動能崛起的作用。

這是政府自身的一場深刻革命,要繼續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披荊斬棘向前推進。

政府工作報告進而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擴大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試點,減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增加市場的自主選擇權。

賈康說,簡政放權並不是說政府可以放手一切不管了,政府不僅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者,還應該是市場規則的主要供應者和執行者。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陽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