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以民為本 治安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直接去單位附近的派出所補辦證件,沒費什麼事兒就辦好了。”戶口在天津的魏柯飛在河南鄭州工作多年,前些日子不小心弄丟了身份證,受益于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政策,

他不用為補辦證件往返奔波了。

同樣在今年,雲南省彝良縣洛澤河鎮倉盈村鄧家堡村民小組村民楊世峰終於有了戶口。近20年來一直沒上戶口,成了他走出大山“看世界”的屏障。如今,上了戶口的楊世峰已經走出大山赴外地務工,去實現自己的“小夢想”。

“通過改革,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了。”“老百姓異地辦理身份證不用來回奔波了,一些長期無戶口的人可以登記戶口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對戶籍制度改革成效給予了肯定。

在各項公安工作中,治安管理是與群眾關係最密切、最廣泛的工作之一。現在,群眾辦理證件可以少跑腿了,群眾對派出所工作更滿意了,群眾感到更安全了……這些百姓切身感受到的變化和享受到的“福利”,折射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的新業績,展現著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的新成效。

戶籍改革取得新突破

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戶籍制度改革涉及千家萬戶,關係著億萬群眾的切身利益。

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居住證暫行條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等要求,

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著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證制度,開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丟失招領制度建設,並完成了為期3年的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如今,各項戶籍制度改革政策正逐步“落地生根”,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村民”成為“市民”途徑更加便捷。緊緊圍繞“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這個城鎮化首要任務,

公安部推動出臺了一系列關鍵性配套政策,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數量明顯增多,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升。2016年以來,又推動各地加快實施居住證制度,目前已累計發放居住證4281萬張,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基本建立。

——多年“黑戶”終獲“身份”。5年來,全國公安機關結合集中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和深入開展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等工作,大力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

《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下發後,工作步伐進一步加快。民警們深入偏遠山區、牧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摸清各類無戶口人員情況,基本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

——變“群眾跑腿”為“資訊跑路”。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全面建立實施,群眾不再為辦證來回奔波,最大限度防止丟失證件被冒用,確保群眾用證安全。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累計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900萬張,受理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資訊688萬條,建成了失效居民身份證資訊系統。

——拒絕“重複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重號”。公安部自2014年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3年的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工作,全面清查糾正戶口登記管理“錯、重、假”問題。3年來,共清理註銷重複戶口306.7萬個,全國公民身份號碼重號人數減至8人,基本實現了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的準確性、唯一性。

推進落實“放管服”改革

向“奇葩證明”說“不”

2015年8月10日,福建省華安縣一位老人因到某電信運營商辦理業務被要求提供健在證明,當地派出所民警為老人開具證明後“斥責”該電信運營商,“活生生的人在你們面前,還要派出所開具其還健在的證明,有必要嗎?”

長久以來,諸如證明“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等“奇葩證明”讓群眾苦不堪言,同時也嚴重困擾著廣大基層派出所民警。

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辦證多、辦事難”問題,真正讓“資料跑起來”,根據國務院協同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部署,公安部以勇於擔當和“釘釘子”精神全力攻堅,2016年8月3日,公安部等12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改進和規範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法定身份證件的證明作用,對依法不應要求群眾到派出所開具證明的20種證明事項,堅決予以取消,向各類“奇葩證明”說“不”。

針對社會治安管理中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公安機關堅持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大力推進治安管理領域社會治理創新,有效強化公共安全管理,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5年來,通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程式取消了3項、下放了2項部級行政許可事項,取消了4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將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

此外,對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公安機關大力加強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出臺了《關於深化娛樂服務場所和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改革進一步依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工作意見》等文件並狠抓落實,切實做到了該放的要放開,該管的要管住。

夯實治安管理基礎

加強新業態安全監管

“一分安檢、十分安全”。每當乘客走入北京市各個地鐵站,這句熟悉的話讓人安心。

隨著我國開通地鐵的城市越來越多,“地鐵安全”成為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的“關鍵字”。5年來,公安機關密切與交通、安監等部門溝通協作,逐步形成了地鐵安保部門監管、企業實施、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始終保持嚴防嚴管嚴控嚴治並舉,有力維護了地鐵公交安全平穩。截至2016年底,全國開通運行地鐵的28個城市中,有27個已實施全網車站常態安檢。針對新建地鐵工程,則督促落實安防系統與地鐵建設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同步運維管理要求,並推進加強已開通運營地鐵的安全性改造,真正讓地鐵公交出行“十分安全”。

同時,公安機關通過大力推進治安管理基礎工作資訊化,從源頭提升治安管理水準。今年6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部署全國公安機關治安(人口管理)系統開展為期一年的以標準位址和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簡稱“一標三實”)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資訊集中採集工作,以“全面摸清底數、消除管理盲區、服務公安實戰、創新工作機制”為主要任務目標,及時發現和消除一批管理盲區,整治一批治安秩序混亂、安全隱患突出的場所、部位,為公安實戰提供了強大的基礎資訊支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少行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加強對新業態安全監管和服務,成為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職責、新使命。

——加強寄遞物流行業安全監管,推動落實收寄驗視、實名登記、過機安檢“3個100%”制度。公安部會同國家郵政局等部門出臺了《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定》和與之配套的禁寄物品目錄,開展寄遞實名制資訊系統推廣應用,配合國家郵政局制定出臺了《郵件快件收寄驗視規定》《郵件快件微計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配置管理辦法》《郵件快件寄遞協定服務安全管理辦法》等規定,加大安全檢查力度,督促寄遞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制度,促進寄遞企業安全健康發展。

——加強無人機安全監管。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推動相關立法,積極參與國家空管委辦公室牽頭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規定》起草工作。近期,針對無人機違規飛行干擾民航安全的情況,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低慢小”航空器專項整治行動,消除安全隱患。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理念,從“一標三實”等治安管理基礎工作的落實到立體化資訊化治安防控體系的完善,從日常街面巡邏到打擊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從方便群眾辦證辦事到“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願景的實現,留下了發展進步的一串串堅實足跡。

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累計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900萬張,受理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資訊688萬條,建成了失效居民身份證資訊系統。

——拒絕“重複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重號”。公安部自2014年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3年的戶口登記管理清理整頓工作,全面清查糾正戶口登記管理“錯、重、假”問題。3年來,共清理註銷重複戶口306.7萬個,全國公民身份號碼重號人數減至8人,基本實現了全國戶口和公民身份號碼的準確性、唯一性。

推進落實“放管服”改革

向“奇葩證明”說“不”

2015年8月10日,福建省華安縣一位老人因到某電信運營商辦理業務被要求提供健在證明,當地派出所民警為老人開具證明後“斥責”該電信運營商,“活生生的人在你們面前,還要派出所開具其還健在的證明,有必要嗎?”

長久以來,諸如證明“我是我”“我媽是我媽”等“奇葩證明”讓群眾苦不堪言,同時也嚴重困擾著廣大基層派出所民警。

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辦證多、辦事難”問題,真正讓“資料跑起來”,根據國務院協同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部署,公安部以勇於擔當和“釘釘子”精神全力攻堅,2016年8月3日,公安部等12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改進和規範公安派出所出具證明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法定身份證件的證明作用,對依法不應要求群眾到派出所開具證明的20種證明事項,堅決予以取消,向各類“奇葩證明”說“不”。

針對社會治安管理中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公安機關堅持專項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大力推進治安管理領域社會治理創新,有效強化公共安全管理,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5年來,通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程式取消了3項、下放了2項部級行政許可事項,取消了4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將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

此外,對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公安機關大力加強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出臺了《關於深化娛樂服務場所和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改革進一步依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工作意見》等文件並狠抓落實,切實做到了該放的要放開,該管的要管住。

夯實治安管理基礎

加強新業態安全監管

“一分安檢、十分安全”。每當乘客走入北京市各個地鐵站,這句熟悉的話讓人安心。

隨著我國開通地鐵的城市越來越多,“地鐵安全”成為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的“關鍵字”。5年來,公安機關密切與交通、安監等部門溝通協作,逐步形成了地鐵安保部門監管、企業實施、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始終保持嚴防嚴管嚴控嚴治並舉,有力維護了地鐵公交安全平穩。截至2016年底,全國開通運行地鐵的28個城市中,有27個已實施全網車站常態安檢。針對新建地鐵工程,則督促落實安防系統與地鐵建設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同步運維管理要求,並推進加強已開通運營地鐵的安全性改造,真正讓地鐵公交出行“十分安全”。

同時,公安機關通過大力推進治安管理基礎工作資訊化,從源頭提升治安管理水準。今年6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部署全國公安機關治安(人口管理)系統開展為期一年的以標準位址和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簡稱“一標三實”)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資訊集中採集工作,以“全面摸清底數、消除管理盲區、服務公安實戰、創新工作機制”為主要任務目標,及時發現和消除一批管理盲區,整治一批治安秩序混亂、安全隱患突出的場所、部位,為公安實戰提供了強大的基礎資訊支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少行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加強對新業態安全監管和服務,成為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職責、新使命。

——加強寄遞物流行業安全監管,推動落實收寄驗視、實名登記、過機安檢“3個100%”制度。公安部會同國家郵政局等部門出臺了《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定》和與之配套的禁寄物品目錄,開展寄遞實名制資訊系統推廣應用,配合國家郵政局制定出臺了《郵件快件收寄驗視規定》《郵件快件微計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配置管理辦法》《郵件快件寄遞協定服務安全管理辦法》等規定,加大安全檢查力度,督促寄遞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制度,促進寄遞企業安全健康發展。

——加強無人機安全監管。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推動相關立法,積極參與國家空管委辦公室牽頭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規定》起草工作。近期,針對無人機違規飛行干擾民航安全的情況,公安機關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低慢小”航空器專項整治行動,消除安全隱患。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理念,從“一標三實”等治安管理基礎工作的落實到立體化資訊化治安防控體系的完善,從日常街面巡邏到打擊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從方便群眾辦證辦事到“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願景的實現,留下了發展進步的一串串堅實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