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字文廣釋 墨悲絲染,詩贊羔羊

【此言修五常者,欲其純一而不雜也。】

這段話說的是修身應該純粹專一不夾雜。其實更關鍵的,是不受外界干擾,不被塵世污染。

【墨,姓,名翟。悲,痛而泣之也。絲,蠶所吐也。以色加素曰染。墨翟見染絲者而泣曰:「染於蒼則蒼,染于黃則黃,不可不慎也。」】

墨悲絲染,說的是墨子看到白色的絲線被染成各種顏色,而生起無限的感慨。出典《墨子·所染》,原文開篇如下——

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當然,在墨子看來,這個染是雙向的,如果結交善友,那就成就人生事業;如果結交損友,那就遭遇失敗。

墨悲絲染是很著名的典故,《呂氏春秋·當染》全文抄錄此篇;此外古琴曲中有一首《墨子悲絲》,也是以此為題材創作的。

《荀子·勸學》裡也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也是在強調環境的重要性。

【《詩·召南·羔羊》之篇。贊,美之也。羔,羊之小者。羊,畜名。《詩》雲:「羔羊之皮,素絲五紽。」按《詩》本義,美大夫之節儉正直。此引《詩》,則但取羔羊素絲,其色之純一耳。】

詩贊羔羊,說的是《詩經·召南·羔羊》讚美羔羊純白無暇。原詩如下——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

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毛詩序》認為:「《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德如羔羊也。」《千字文釋義》認為,《千字文》在這裡引用這則典故,只是採用了羊毛純白無暇沒有雜色的特點,比喻修身要純一無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