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技驅動教育”——線上教育的風口在哪裡?

一台電腦、一部手機或平板,即可讓你和外教、名師“親密觸電”,“一對一”“一對多”,內容和形式十分靈活,線上教育惹人遐想。

近些年,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技術迅速崛起。

國家希望通過資訊化手段,提升教學效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於是,發展教育資訊化也被寫入國家戰略。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就是這份綱要首次提出:“資訊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

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

2012年3月,《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出臺,就對未來10年的教育資訊化建設提供了指導意見和總體方向,提出要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用的開放合作機制;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部門發佈《構建利用資訊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就要求到2017年,全國基本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頻網路接入;到2020年建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資訊化體系;

……

除了政策支持,國家財政在教育經費的投入也十分可觀。根據前不久教育部更新的統計快報,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達3.88萬億元,按照8%的比例測算,2016年國內的教育資訊化經費已超過3000億。

線上教育,是中國教育未來發展避不開的話題。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行業必須思考如何與時俱進地借助互聯網平臺和現代資訊技術,集聚和整合不同地區的優質教學資源,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從而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實現教育公平。

有機構曾分析,2016年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到1560.2億元,同比增長速度為27.3%;之後幾年預計還將繼續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長。

科技與教育的結合無疑是大勢所趨,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教育資訊化市場的競爭仍將呈現白熱化。

教育資訊化應該是一場鏈條式的變革。也就是說,簡單將課程內容電子化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方式、評價模式、學習理念等環節,必須發生相應的改變,單純的將課堂搬到網路上是遠遠不夠的。

“科技驅動教育進步”是真正讓教育和科技強強聯手,讓優質教育能夠惠及大多數人,讓中國千千萬萬的教師和學生受益。但目前的教育資訊化進程,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就目前而言,線上教育的交互性/互動性對線下教育來說就處於絕對的劣勢。不過,線上教育行業也早已意識到這一點,在產品功能上都積極的做著嘗試。

例如:現在的線上教育都引入了彈幕功能、視頻/語音連麥功能、紅包互動、問答播放機等等,這些功能都是線上教育行業的探索、嘗試的結果。

但這些是不夠的,不過幸運的是我國有適合線上教育的土壤,近年來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斷的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創新技術,線上教育終將大放異彩。

這些功能都是線上教育行業的探索、嘗試的結果。

但這些是不夠的,不過幸運的是我國有適合線上教育的土壤,近年來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斷的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創新技術,線上教育終將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