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路中國節·清明」清明祭英烈:讓先輩赤膽忠魂熔鑄我輩初心不改昂首奮進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

陵園千古慰忠魂。”時逢清明將至,在這樣一個悼念逝者、緬懷先烈、寄託哀思的日子,全國各地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來深切祭奠為了民族獨立解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無數英烈。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作為青年一代,

更應該清楚瞭解英烈的光輝業績,認識到英烈的無私奉獻精神,依循先輩足跡、傳承英烈精神,將其弘揚傳頌。時值清明,中國青年網專訪了梁誠烈士之子梁甯甯、劉光典烈士之子劉玉平、錢壯飛烈士長孫錢泓三位英烈後代,在深情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介紹先烈鮮為人知的革命事蹟,引導青年傳承英烈精神,肩負起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梁誠烈士之子梁甯寧。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懷念: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1935年4月1日,在長征最為艱難的歲月,曾為保衛中共中央安全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龍潭三傑”之一的錢壯飛犧牲于長征途中烏江畔;

1948年7月1日,在全國勝利解放前夕,曾享譽冀中的“娃娃政委”、時任皖西一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梁誠犧牲於太湖縣馬嘶鋪;

1959年2月4日,在新中國成立後第10年,曾兩次秘密潛入臺灣、藏身臺灣旗山長達4年之久的中共優秀地下工作者劉光典犧牲於臺北新店刑場。

他們犧牲於中國革命事業的不同時期,卻都追尋著共同的信仰和理想,在矢志不渝、無私無畏的革命征途中,視死如歸,表現出一位革命者的大義情懷。同時,他們只是革命征程中千千萬萬先烈中的“一個”,

在這條堅守紅色信念的路上,曾有無數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生前赤膽,死後忠魂。

每年清明,梁甯寧都心情倍感沉重,十分懷念父親和無數革命先烈。早在2002年10月,梁甯寧便選擇以騎自行車的方式一個人重走長征路,沿著當年父親梁誠所走過的路線行進。如今,梁甯寧難以每年都趕往父親犧牲的地方進行祭奠,但近些年來,他經常前往各革命老區,

追尋父親曾經戰鬥過的戰場遺址,以寄託思念之情。

“那時參加革命的何止成千上萬,但是最後能夠看到革命成功的只是很少一部分,許多人都在戰鬥中英勇犧牲了。”梁甯寧說,第一集團軍一師是從洪湖走出的老紅軍部隊,後經多次整編,僅該師序列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時期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就達80萬人。

如今,梁甯寧每到一處烈士墓或一座紀念碑,哪怕只是紀念一位元烈士,他都會采上一些花前往祭奠。

從2014年到2016年連續三年清明,劉玉平都會前往位於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無名英雄紀念碑上,鐫刻著846名犧牲于臺灣的烈士姓名,其中,就有劉玉平的父親劉光典。

“無名英雄紀念廣場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下特別批准建立的,於2013年秋季落成。”劉玉平說,廣場是專為紀念上世紀五十年代為國家統一、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於臺灣的大批隱蔽戰線無名英雄而建。

“當時為了解放臺灣,我們秘密派遣了1500余名‘余則成’潛入臺灣,後來由於叛徒出賣,他們其中有1100名都壯烈犧牲了。”劉玉成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劉光典就是在1949年被派往臺灣,在堅持鬥爭10年後,於1959年被蔣介石親自下令殺害。

長期以來,由於“潛伏”的特殊身份,劉光典等烈士的事蹟,乃至姓名都處於保密之中,直到近年才逐步被公開。而從1988年起,劉玉平就著手挖掘父親劉光典以及其他烈士的英雄事蹟,致力於將這批特殊的英烈群體讓更多人知曉。

作為“龍潭三傑”之一,錢壯飛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每逢清明,錢泓都倍感懷念祖父。今年1月份,錢泓再次前往錢壯飛的犧牲地貴州金沙,和當地的中學生、小學生一起給錢壯飛的墓地獻花鞠躬,以表緬懷之情。

“父母生前給我們留下一條家訓,告訴我們‘你的爺爺是一位英雄,怎麼宣傳都可以,但是你們這幾個孩子都是普通人,你們的路要自己去走。有一條必須要記住,你們不管做什麼,不許給爺爺抹黑。’”錢泓說,因為祖父戰鬥在隱蔽戰線,生前事蹟不是很詳細,自從退休之後,他開始沿著祖父的戰鬥足跡去重走,發現搜集到很多鮮活的故事和材料。

哪怕只是紀念一位元烈士,他都會采上一些花前往祭奠。

從2014年到2016年連續三年清明,劉玉平都會前往位於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無名英雄紀念碑上,鐫刻著846名犧牲于臺灣的烈士姓名,其中,就有劉玉平的父親劉光典。

“無名英雄紀念廣場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下特別批准建立的,於2013年秋季落成。”劉玉平說,廣場是專為紀念上世紀五十年代為國家統一、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於臺灣的大批隱蔽戰線無名英雄而建。

“當時為了解放臺灣,我們秘密派遣了1500余名‘余則成’潛入臺灣,後來由於叛徒出賣,他們其中有1100名都壯烈犧牲了。”劉玉成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劉光典就是在1949年被派往臺灣,在堅持鬥爭10年後,於1959年被蔣介石親自下令殺害。

長期以來,由於“潛伏”的特殊身份,劉光典等烈士的事蹟,乃至姓名都處於保密之中,直到近年才逐步被公開。而從1988年起,劉玉平就著手挖掘父親劉光典以及其他烈士的英雄事蹟,致力於將這批特殊的英烈群體讓更多人知曉。

作為“龍潭三傑”之一,錢壯飛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每逢清明,錢泓都倍感懷念祖父。今年1月份,錢泓再次前往錢壯飛的犧牲地貴州金沙,和當地的中學生、小學生一起給錢壯飛的墓地獻花鞠躬,以表緬懷之情。

“父母生前給我們留下一條家訓,告訴我們‘你的爺爺是一位英雄,怎麼宣傳都可以,但是你們這幾個孩子都是普通人,你們的路要自己去走。有一條必須要記住,你們不管做什麼,不許給爺爺抹黑。’”錢泓說,因為祖父戰鬥在隱蔽戰線,生前事蹟不是很詳細,自從退休之後,他開始沿著祖父的戰鬥足跡去重走,發現搜集到很多鮮活的故事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