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有名的“蕭規曹隨”的故事你瞭解多少呢?

劉邦一把年紀了以後,宮廷裡面曾經爆發了一場廢立太子的鬥爭。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的劉邦想要廢掉太子劉盈,然後立他寵愛的戚姬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當太子。因為蕭何、張良等大臣的多次諍諫,

劉邦才一直沒有作出這個決定。

曹參和蕭何這兩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一起處過事,他們兩個人對於先秦暴政之下的民間疾苦都親眼見證過。所以,後來兩個人才共同追隨了劉邦,並且舉起義旗在各個地方開戰。建立漢皇朝以後,

朝廷意識到了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安撫流亡,發展農桑,和人民群眾一起休養生息。因此,蕭何在當上丞相以後,就詳細的列出了規章制度,並且克盡辛勞,民間也因此開始逐漸復蘇起來。

當時,曹參在心裡就非常佩服蕭何的才能,他被外放為齊相以後,

就去舉凡丞相蕭何所訂規章,開始全力推行。這樣一來,齊國七十餘城就像煥然一新一樣,治績甚至比其他郡縣還要好。

蕭何死了以後,曹參繼續擔任丞相的職位,所有的公務依然是按照舊章來辦,長期如此,並且他覺得很舒服,很快樂。後來,

有些朝臣就在惠帝面前參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開始對他起了疑心,懷疑他不理政務,於是就召見曹參前來問了一通。

惠帝說罷,曹參就反問道:“陛下自思聖叨英武,能及先帝嗎?”這句話讓惠帝覺得非常不好意思,於是他說:“朕沒成冠,也沒多少閱歷,怎麼可能比得上先帝!”接著曹參又問:“陛下對待我就像對待蕭丞相嗎?”“朕看來似乎也不能及。

”惠帝回答說。“陛下說的很對,伏思先帝是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討之後才有的天下。如果沒有大智慧和大勇毅,怎麼可能能做到這樣。如果僅僅自作聰明;推翻成法的話,肯定會導致上下紊亂,民心不安,從而不會有今天的太平日子。”

惠帝聽完他的話後恍然大悟。上面所說的故事也就是成語“蕭規曹隨”的來歷。也就是這樣,曹參位相了3年,然後就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按照蕭何前面已經制定好的法規來治理國家,這樣一來也穩定了西漢政治和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也日漸被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