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作為一隻鬼,我唯一害怕的就是唾液

宋定伯捉鬼的故事耳熟能詳。當然,為了湊字數,我再簡單說一遍。

南陽人宋定伯年少時,晚上走路遇到了鬼。不過他膽大,欺騙鬼說,我也是鬼(這真是騙鬼了)。於是,一人一鬼結伴而行。

期間,還有你背我我背你的橋段。

旅途之中,宋定伯開始套話:我新鬼,沒見過世面。您老死的早,知道咱這行有啥忌諱不?

鬼不知人間套路深,坦誠地回答:禁忌沒怎麼有,唯一害怕的,就是被人吐唾沫。

宋定伯一聽,歐了。兩人又走啊走,快到目的地宛市時,宋定伯一把把鬼抗在肩上,任憑他大聲呼喊求救。

到了宛市,鬼下地變成了一隻羊。宋定伯隨即把這羊賣了,怕它再起變化,

宋定伯便朝羊身上使勁吐口水。

其後,宋定伯拿著賺來的一千五百文回家了。

在這個故事裡,有一個觀念非常有趣,即鬼怕人唾。

有關鬼怕唾液的觀念,流傳頗廣。

宋朝人郭彖在《睽車志》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

孫元善有一天經過集市,遇到一個賣饅頭的,仔細一瞅,發現是他死去的僕人。

孫元善以為是白日撞鬼了,便朝著僕人猛吐口水。僕人立刻上前給跪了:主人您不要這個樣子,

否則我買賣坐不下去了。

孫元善就問他:你不是死了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僕人把孫元善引到偏僻的地方,把前因後果和盤托出:我陽壽未盡,不該死,因而陰府不收。但魂魄也沒地可去,所以才幹了這營生,以此度日。

明人姚旅在《露書》中有這麼兩句詩,“鬼不畏符只畏唾,人不畏辱只畏妻”,這無疑反映了時人的觀念。

鬼為什麼怕唾液?一種解釋是,古人認為,同為人體排泄物,唾液和大小便一樣,都是有毒有害之物。

而鬼又是邪祟之物,因此,根據以毒攻毒的理論,唾液自然可以驅鬼。

對於唾液有毒的觀念,其實早在先秦時期便已存在。

睡地虎秦簡《封診式》曾經記載了這麼一起“毒言”案例。所謂毒言,指的是用口中毒液——即唾液加害他人,

這被列為當時常用的巫術之一。

案例說,某村的二十一位村民,把同村的一名無爵男子丙五花大綁地扭送到了官府,控告丙用口舌之毒來害人。

對這一指控,丙辯解說,這都是刻板偏見。自己的外祖母曾經因與人紛爭,憤而使用過毒言,並因此被判處流放之刑。

自此,自己也被誤認為會這種法術。但凡有集體活動,沒人願意與自己做一塊吃飯。但其實,自己並沒有受到過“毒言”訓練,

也沒有犯過罪。

這個案子最後以丙無罪而結束。雖然是虛驚一場,但從中不難看出人們對唾液的恐懼。

根據唾液有毒的觀念,人們進而發展出一種新的認知:唾液能使人生瘡。

酈道元的《水經注》裡記載了這麼一則傳說。麗山西北有一處溫泉,秦始皇曾經在這裡遇見了神女。因為被冒犯,神女便向始皇帝吐口水。結果,秦始皇身上就生了瘡。

秦始皇於是趕緊道歉。神女隨即原諒了他,並用溫泉的水治好了秦始皇身上的瘡。後來的人紛紛用溫泉來洗瘡。

唐代的《宣室志》也有類似的故事。成都有一座寶應寺,寺裡有個和尚叫道嚴。一天晚上,大殿之中忽然出現一隻大手,空中隨即出現一個聲音,對他說:

我是護寺之神。拜佛的人經常向地上吐唾液,為了保護佛門聖地,我只好自己去扛,用自己的脊背來承接人們的唾液。

天長日久,我背上都生滿了瘡,肉也腐爛了。麻煩你把那個燈油到我手上,我好塗瘡療傷。

當然,這裡面也包含著一定的經驗性和科學性。

唾液含有大量細菌,當唾液碰到創傷處時,就會發生感染加重病情。對於這一現象,先民不知所以然,故而神異化唾液的危害,也是合情合理。

神女隨即原諒了他,並用溫泉的水治好了秦始皇身上的瘡。後來的人紛紛用溫泉來洗瘡。

唐代的《宣室志》也有類似的故事。成都有一座寶應寺,寺裡有個和尚叫道嚴。一天晚上,大殿之中忽然出現一隻大手,空中隨即出現一個聲音,對他說:

我是護寺之神。拜佛的人經常向地上吐唾液,為了保護佛門聖地,我只好自己去扛,用自己的脊背來承接人們的唾液。

天長日久,我背上都生滿了瘡,肉也腐爛了。麻煩你把那個燈油到我手上,我好塗瘡療傷。

當然,這裡面也包含著一定的經驗性和科學性。

唾液含有大量細菌,當唾液碰到創傷處時,就會發生感染加重病情。對於這一現象,先民不知所以然,故而神異化唾液的危害,也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