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洋軍閥中,除了袁世凱,你還會不會想起他?

段祺瑞(1865-1936),曾用名啟瑞,字芝泉,晚年號稱"正道老人",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1865年3月6日)生,安徽合肥人,人稱六不總理,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在物欲橫流、無官不貪的民國時期,

他是個官場的另類。

說起每一個北洋軍閥,都不可避免的要說到袁世凱,1898年,段祺瑞從德國學習軍事回來,恰逢袁世凱在天津訓練新軍,就加入北洋新軍,擔任炮兵,逐漸成為袁世凱的心腹,與馮國璋、王士珍並稱為“北洋三傑”(亦被稱為龍、虎、狗;王為龍,段為虎,

馮為狗),其中以段祺瑞和馮國璋取得的成就最大,當然兩人也相愛相殺的好多年。

袁世凱在世的時候,尚能管住手下的一眾虎將,等袁世凱死後,就上演了一場宮廷“九子奪嫡”的好戲。袁世凱死後,在總統的繼任問題上出現了分歧,由於段祺瑞和馮國璋互不相讓,最後由黎元洪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段祺瑞掌握國務總理,說來也搞笑,當時康有為是主張中國成為像英國一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而孫中山是希望中國成為像美國一樣的總統制國家,袁世凱是希望恢復帝制,但如今中國卻逐漸變成像德國,澳大利亞一樣的國家,黎元洪雖然是大總統,但國家的權利都在國務總理段祺瑞的手裡。總理的權利是遠遠大於總統的。

北洋軍閥是分了派系的,袁世凱在世的時候,統稱為北洋系,袁死後,中國出現了很多的派系,主要是有三大派系,分別是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張作霖為首的奉系,當然還有一些小的派系比如山西的閻錫山,西北軍馮玉祥。這些派系之間內部戰爭不斷,但在國家大義面前都不含糊,比如出兵收復外蒙古,遠赴西伯利亞護僑,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直系和皖系一直有很深的矛盾,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全國,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全國,1917年,段祺瑞與大總統黎元洪之間因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引發府院之爭,導致黎元洪下臺,從此隱退天津租界,匆忙之下,通電下野,由馮國璋接任中華名國臨時大總統,因為他知道,目前整個北洋系,只有馮國璋有能力能跟段祺瑞抗衡,從此以後,直系和皖系的矛盾由暗地裡上升到明面上來了,
但政府大權還是掌握在皖系段祺瑞手裡。1918年10月,馮國璋任期已到,段祺瑞操縱國會選舉徐世昌擔任大總統,自己在幕後操縱。這樣,總統,總理都是皖系的人,沒有了掣肘,段祺瑞就可以實行他的武力統一全國的目標,畢竟,所有的軍閥勢力中,他是最大的,也正是因為他的實力最大,其他的軍閥要生存,只能抱團取暖,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奉系張作霖加入直系參加對皖戰爭,這樣力量就發生了變化,由曹錕領導的直系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至此,段祺瑞和他領導的皖系,退出了歷史舞臺。

段祺瑞一生最大污點,是在他任下,一九二六年發生“三一八”慘案,軍警屠殺愛國請願學生,不管是不是他的指使,領導責任是跑不掉的。慘案發生後,他隨即趕到現場,向死者長跪不起,之後又作出嚴厲處罰兇手的指示,並決定終身食素以示懺悔,至死都沒有違背這一決定。在魯迅先生寫的《紀念劉和珍君》中有寫到,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就是“三一八”慘案。

段祺瑞雖然是親日的,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從不含糊。“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又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想請段出面組織華北政府,並許願只要段同意,日本將會全力支持,但遭到了段祺瑞的嚴詞拒絕。為避免日本人的要脅,段祺瑞舉家遷來上海,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他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一致,救國惟有自救耳。”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葬于萬安公墓,享年72歲,從此一代梟雄,落下帷幕。可歌可泣,永垂不朽!

這樣力量就發生了變化,由曹錕領導的直系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至此,段祺瑞和他領導的皖系,退出了歷史舞臺。

段祺瑞一生最大污點,是在他任下,一九二六年發生“三一八”慘案,軍警屠殺愛國請願學生,不管是不是他的指使,領導責任是跑不掉的。慘案發生後,他隨即趕到現場,向死者長跪不起,之後又作出嚴厲處罰兇手的指示,並決定終身食素以示懺悔,至死都沒有違背這一決定。在魯迅先生寫的《紀念劉和珍君》中有寫到,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就是“三一八”慘案。

段祺瑞雖然是親日的,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從不含糊。“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又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想請段出面組織華北政府,並許願只要段同意,日本將會全力支持,但遭到了段祺瑞的嚴詞拒絕。為避免日本人的要脅,段祺瑞舉家遷來上海,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他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一致,救國惟有自救耳。”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葬于萬安公墓,享年72歲,從此一代梟雄,落下帷幕。可歌可泣,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