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大管院院長魏江:繼續走在創新創業的引領道路上

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後,魏江院長以《繼續走在創新創業的引領道路上》為題,給新生們上了始業教育“第一課”。他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幽默風趣,向新生們傳遞了浙江大學和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觀與“健康力量”理念。

他的演講令現場新生掌聲、笑聲一片,課後直呼“好想再來一遍”。

(以下內容整理自現場錄音)

為何說“繼續走在創新創業的引領道路上”?

如今說起“創新創業”,大家都耳熟能詳。中國創新創業迎來了飛速發展,

社會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革。

回首三十多年前,當浙江大學設立全國第一個科技管理博士點時,創新研究顯得是那麼地孤獨。當時“創新”一詞在理論界還只是個哇哇墜地的嬰兒,更不要說企業界的“前所未聞”。甚至當2006年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獲批設立全國首家(唯一)“創業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時,很多人也不知道什麼是創業。但自那時候起,浙大管院已經開始在創新創業道路上持續開拓。

作為國內創新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1986年,我的導師、“中國創新管理之父”——浙大管院許慶瑞院士帶領團隊開始從事創新管理研究,提出了以企業為主體,“二次創新—組合創新—全面創新”的中國原創理論體系,成為中國技術創新管理研究和教育的奠基者。2005年前後,在當時浙江省首先提出並強調“全面創新”。

同時,許慶瑞院士還提出了“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這個理論在當時也具有突破性意義,得到當時國家領導人首肯,儘管那時,“創新”一詞在企業更多是一個裝飾品。

當然,浙大管院在創新創業道路上的引領,不止是學術研究,還有人才培養。早在1999年,浙大管院與竺可楨學院大膽突破,吸收了各國著名大學(如哈佛、劍橋等)的先進經驗,在全國大學中率先創建了浙大“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ITP)。這個班當時由浙大管院前院長吳曉波教授、以及時任浙大管院教授的陳勁和我等一批有前瞻視野的同事們共同創辦,

並得到時任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院士的大力支持。經過18年的努力,如今這個班已成為國內創業教育的標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創新創業精英企業家,更誕生了數家上市公司和多家估值上億的公司。(僅在2015年就有01級校友陳藝超的遊戲多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04級校友段威的匯量科技兩家校友企業登陸新三板。

同學們可以看到,我們有著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研究、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團隊以及全國首批創業碩博項目、精英班等,我們以創新創業為特色,始終走在中國創新創業的領航道路上。未來,我們希望同學們能夠和我們一起,共同在這條道路上求是創新、奮發圖強。

當今時代,線性思維正在被顛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正在營造一個新的產業形態。一個企業可以變為一個商業帝國,顛覆原來的科層結構。因此,在座的同學們一定要想清楚未來你的競爭優勢是什麼。我想一定不是學歷或學位,而是如何去建構一套生存發展的全新核心競爭力。

天下興亡,我浙有責!這是浙大人應有的情懷。就像1938年11月,竺可楨校長在浙江大學開學典禮上講道:“大學教育的目的,決不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而尤在乎養成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而這些所有匯成十六個字: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社會責任。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不要總想著學習是否有用或者急功近利,而是把創新作為一種生活,創業作為一種顛覆人類社會的方式,讓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一流,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倍受尊重,讓我們自己成為讓全世界尊重的人。

一個企業可以變為一個商業帝國,顛覆原來的科層結構。因此,在座的同學們一定要想清楚未來你的競爭優勢是什麼。我想一定不是學歷或學位,而是如何去建構一套生存發展的全新核心競爭力。

天下興亡,我浙有責!這是浙大人應有的情懷。就像1938年11月,竺可楨校長在浙江大學開學典禮上講道:“大學教育的目的,決不僅是造就多少專家如工程師、醫生之類,而尤在乎養成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而這些所有匯成十六個字: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社會責任。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不要總想著學習是否有用或者急功近利,而是把創新作為一種生活,創業作為一種顛覆人類社會的方式,讓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一流,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上倍受尊重,讓我們自己成為讓全世界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