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茶的“冷後渾”,是怎麼一回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一杯紅茶放著沒喝,等自己想起來的時候,

紅茶涼了,原本透亮的茶湯竟然變得渾濁。

在關於紅茶的術語中,有一個詞叫做“冷後渾”,說的就是這麼回事。

那麼冷後渾有什麼表現?冷後渾是怎麼形成的?冷後渾跟茶品質又有什麼關係?

這一切都要從那一個早晨開始說起……

早上杯小茶一坐到辦公桌前便驚呼:“天哪,這杯紅茶發生了冷後渾!”引來同事們紛紛圍觀。這是頭天泡了忘記喝的一杯紅茶,經過一晚上,

竟然發生了如此的變化。

雖然早就在書中無數次看到過“冷後渾”這個詞,以前也遇到過,但是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一次。

仔細觀察,茶湯仍舊是紅色,稍微有些暗褐,從上面看,茶湯渾濁不透,從側面看,茶湯中漂浮著一些像棉絮一樣的東西,而並不是像泥水那樣均勻的渾濁。

如圖,由於反光拍得不是很明顯。

冷後渾是怎麼形成的?

紅茶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顏色,是由3種物質形成的——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

茶黃素含量越高,湯色亮度越好。

茶紅素呈紅色,是紅茶湯色紅濃的主體。

茶褐素呈暗褐色,是茶湯發暗的因素。

高溫狀態下,咖啡鹼與茶黃素、茶紅素是處於各自游離的狀態的,隨著溫度下降,它們之間的締合作用不斷加強,

產生凝聚作用,使茶湯由清轉混,出現冷後渾現象。

其他茶類也可能會出現冷後渾,只不過在紅茶中更為常見。

冷後渾與茶葉品質有什麼關係?

前面說的都是茶色素與茶湯顏色的關係,其實,茶色素與茶葉品質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茶黃素也是紅茶滋味強度和鮮度的重要成分。

茶紅素也是茶湯滋味的重要構成。

茶褐素如果含量過高,會導致滋味變淡。

根據相關係數的研究發現,茶黃素、茶紅素含量越多,茶湯紅色越明亮鮮豔,茶的品質越好;茶褐素含量越高,湯色越暗,茶的品質越差。而這三者的含量,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一般認為,出現冷後渾,意味著茶黃素、茶紅素含量豐富,是茶葉品質良好的體現。冷後渾一般出現在優質的茶中,

而一些粗老劣質的茶中幾乎沒有。

有這樣一種說法,冷後渾出現得越快、越明顯,證明茶葉品質越好。對於這個說法,杯小茶認為,還應該從色、香、味、形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