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近期大漲!軍工板塊走強的邏輯專家認為是這樣

2017-10-17 央視交易時間

在經歷了今年4月的斷崖式下跌之後,

軍工板塊一直是處於緩慢的復蘇狀態。但是在上週四,國防軍工板塊卻是突然逆勢放量走強,大漲了1.82%,而昨天早盤的軍工股也是再一次拉升。可是從今年全年的表現來看,國防軍工板塊依然是整體下跌了近6%,是處於板塊漲幅榜的後幾位。但是也有機構判斷說,從長期而言,軍工板塊已經處於歷史相對大底部,隨著軍民融合和軍工改革等方面的推進,板塊未來是有望振盪上升的。
那麼怎麼看待它這兩次市場的表現?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東興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陸洲認為:“三方面因素導致板塊走強,目前是配置的時間點”。

東興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 陸洲: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軍工前期超跌嚴重,28個行業,目前軍工的跌幅應該是前三名,整體遠遠跑輸落後於其他行業,也落後於大盤指數。第二點,前期國防部披露了殲20已經列裝部隊,

應該說這個進度點燃了大家的一個投資的熱情。第三點,目前市場對於軍工後期的改革預期是非常強烈的,主要是這三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軍工目前重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被大家認為是在四季度值得重點配置、重點關注的一個板塊。

東興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 陸洲:中央成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委員會,

是整個來統籌目前國防軍工、軍民融合產業的一個組織機構,也體現了對這個領域的重視。實際上四個檔裡面,我們目前關注比較多的是兩塊,一個是對整體的深化軍品定價議價規則改革,那麼這條我認為,我把它作為是國產武器裝備商業化、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第二個,就說對於這個軍品科研生產兩證合一,
包括空管機制改革,空域管理的改革,就這種長期以來制約軍民融合的一些老大難的問題,一些硬骨頭的問題都有一個明確的推進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這一點我覺得對於提振市場信心也非常重要,特別是軍品定價議價機制改革。如果說在定價機制上、成本費用歸集的制度上、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益上都有一個新的梳理的話,無疑對於激發企業生產積極性,
對於降低國家的採購成本,對於促進民營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的科研生產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我覺得應該高度重視深化軍品定價議價機制改革它的重要性。如果說這一改革在年底或者明年有實質性的推進或者說有實質性的動作的話,對於一些軍工的總裝類的企業,它的盈利能力將有一個極大的提高,業績上也會有一個很好的反轉,這也是我們一直在關注、跟蹤的點。

目前整體軍工板塊應該說估值在65—70倍左右,這個估值水準,應該說還是一個歷史的合理的估值水準,當然橫向從歷史上看,軍工行業的估值水準一直是比較高的,基本都處在應該說60倍到80倍。在這個區間內應該說都是合理的估值水準,應該說絕對估值水準是不低的,目前我認為是配置很好的時間點。

東興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 陸洲:軍轉民應該是軍民融合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投資了形成了巨額的軍工的固定資產,從美國的實踐經驗來看,在國防軍工領域的投入,如果說機制理順,激勵機制到位的話,軍民融合做的比較好的話,它的回報是驚人的,它對這種經濟產業的拉動,對創新的這種提升,包括對整個社會福利的增進這個空間是很大的。第二點,就說對軍工企業本身來講,它也需要軍轉民來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支撐,因為未來如果說國家投入比例在下降,需要企業自身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實力發展的話,它就需要加強自身的造血功能,也需要以強有力的民品來支撐。實際上我們從歷史上,像長安汽車、海康威視、航太資訊這種軍工企業搞民品,實現這種軍民融合業績和效益都非常好的這種企業,也是很多的,應該說這是軍轉民,將是未來軍工行業持續的一個主題。

軍轉民,我覺得我們就要找軍民技術通用性比較好或者說延伸度比較好的這種公司。我覺得行業來看,飛機製造這個行業,也就說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實際它的通用性是很強的,應該說技術上差距也是很小的。你像中航飛機、中直股份、中航黑豹這一類的飛機製造類的公司,應該說它都具有很強的軍民融合的天然的屬性。只不過可能在歷史上,就說過去的發展來看更偏重於軍機的科研生產,民機受制於技術的因素、外部的環境一直是一條短腿,但是我相信隨著整體中國製造實力的不斷增強,那麼在民用飛機製造這一塊上,我們一定會大踏步的趕上來。

(本期製作:李岩松)

目前整體軍工板塊應該說估值在65—70倍左右,這個估值水準,應該說還是一個歷史的合理的估值水準,當然橫向從歷史上看,軍工行業的估值水準一直是比較高的,基本都處在應該說60倍到80倍。在這個區間內應該說都是合理的估值水準,應該說絕對估值水準是不低的,目前我認為是配置很好的時間點。

東興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 陸洲:軍轉民應該是軍民融合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國家投資了形成了巨額的軍工的固定資產,從美國的實踐經驗來看,在國防軍工領域的投入,如果說機制理順,激勵機制到位的話,軍民融合做的比較好的話,它的回報是驚人的,它對這種經濟產業的拉動,對創新的這種提升,包括對整個社會福利的增進這個空間是很大的。第二點,就說對軍工企業本身來講,它也需要軍轉民來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支撐,因為未來如果說國家投入比例在下降,需要企業自身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實力發展的話,它就需要加強自身的造血功能,也需要以強有力的民品來支撐。實際上我們從歷史上,像長安汽車、海康威視、航太資訊這種軍工企業搞民品,實現這種軍民融合業績和效益都非常好的這種企業,也是很多的,應該說這是軍轉民,將是未來軍工行業持續的一個主題。

軍轉民,我覺得我們就要找軍民技術通用性比較好或者說延伸度比較好的這種公司。我覺得行業來看,飛機製造這個行業,也就說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實際它的通用性是很強的,應該說技術上差距也是很小的。你像中航飛機、中直股份、中航黑豹這一類的飛機製造類的公司,應該說它都具有很強的軍民融合的天然的屬性。只不過可能在歷史上,就說過去的發展來看更偏重於軍機的科研生產,民機受制於技術的因素、外部的環境一直是一條短腿,但是我相信隨著整體中國製造實力的不斷增強,那麼在民用飛機製造這一塊上,我們一定會大踏步的趕上來。

(本期製作:李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