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糖尿病合併痛風患者飲食四原則

2型糖尿病與痛風的病因都與患者的飲食不合理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控制、選擇、調節、平衡患者的飲食是防治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糖尿病合併痛風的飲食原則應做到:一合理、二戒、五足、五低。

一合理: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質的攝入比例應合理

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不但能使血糖升高,誘發或惡化糖尿病,還可以使糖轉化為脂肪,沉積體內,致使身體肥胖,肥胖又導致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又可能導致糖、脂質、嘌呤代謝失常,

誘發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壓病、痛風、血脂紊亂等。

脂肪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分,營養專家主張攝入脂肪的比例為,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1為最佳。

吃富含蛋白質食物時,應選瘦肉,並長時間燉、煮、吃肉棄湯;因為肉類經長時間加熱後,湯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及嘌呤等對人體有害物質。正常情況下每天補充蛋白質60克,

約占主食熱量的15%~20%。

二戒:戒煙、忌酒

戒煙 煙草中含1200多種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對人體有害的。長期吸煙者,尼古丁可不斷地損傷血管內壁,使膽固醇、甘油三酯大量沉積在血管壁,致動脈硬化;並能興奮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這些因素都可以造成組織缺血、缺氧,誘發糖尿病及痛風病的發作,或加重其病情,促進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忌酒 啤酒、果酒是富含嘌呤的飲料,尤其是啤酒嘌呤含量高,

研究證明,正常人喝640毫升啤酒,血尿酸可升高1倍。多數白酒含酒精(乙醇)濃度高,酗酒或長期飲酒的人,乙醇在肝臟中變成乙醛,乙醛嚴重地損傷肝臟,致細胞變性、壞死、使糖、脂質、嘌呤代謝失常。大量喝酒者會造成血液中有機酸,尤其是乳酸濃度升高,有機酸在腎臟阻礙尿酸排泄,當血液中乳酸濃度為300毫克/升時,尿酸排出量明顯下降,血尿酸迅速升高。雖然有人主張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可少量飲紅葡萄酒,
但是,伴發痛風或高尿酸血症時,還是不飲酒為好。

五足: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纖維素和飲水要充足

維生素足量 維生素種類繁多,我國人體內易缺少的有維生素A、B、C、E等。

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足量 研究證明中國人缺鈣、鋅、鐵等元素的發病率遠高於西方國家的人,其原因是,中國人多數主食以穀物為主,西方人飲食中的肉、奶量遠超過我國人均量,

肉、奶中含鈣鋅、鐵等元素高,穀物中這些元素不但含量較少,而且還含有大量的草酸、胰蛋白酶、粗纖維等抑制鈣、鋅、鐵等元素吸收的物質、這些物質能阻止鈣、鋅、鐵等元素吸收轉移,並使其缺乏。糖尿病、痛風及其合併症的發生,常與鈣、鋅、鐵等元素缺乏有關,所以患者長期補充富含這些元素的食品,有益於這些疾病的康復。

纖維素足量 纖維素是食物中含熱量極低的物質,能促進腸蠕動,能縮短食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干擾營養物質的過分吸收,增加脂肪和糖類的消耗。所以食品中保持充足的纖維素,有利於降低血糖,促進脂質分解,對防治糖尿病、高血壓病、痛風、肥胖症,血脂紊亂都是有益的。

飲水充足 多飲水能使血液有效迴圈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有益於體內各種物質代謝過程的進行。飲水充足對痛風患者尤為重要,多飲水可以使尿量增多,增加尿酸的排出,使血尿酸濃度降低,防止痛風發病。尿量增加還能稀釋尿液中尿酸濃度,使尿酸水準降低,尿的PH值升高,尿酸形成結晶減少,腎結石及尿酸對腎臟的損害減輕,降低痛風腎病的發病率。實踐證明,患者每天飲水2000毫升以上較合適。

低糖 適當控制糖的攝入量,對糖尿病、伴發病及合併症都是有益的。糖尿病患者應適當減少糖的攝入量,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使蛋白質占每日所需熱量的25%左右。糖尿病患者還要經常吃一些有抑制糖的吸收和合成、促進葡萄糖氧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南瓜、魔芋、藻類、芹菜、韭菜、蘿蔔、捲心菜、豆芽等。

低鹽 眾多資料顯示,吃鹽的多少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正相關。患這些病的人,飯菜要做清淡一些,改變愛吃鹹的習慣。

低嘌呤 嘌呤以核蛋白形式存在於食物中,核蛋白經胃酸作用,生成蛋白質和核酸,核酸再經胰酶和小腸中多種酶的水解,生成核苷酸,再進一步分解為核苷,後兩者在細胞內大部分被轉化、生成腺嘌呤和鳥嘌呤,最後合成尿酸。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嘌呤絕大部合成尿酸,極少被身體利用。所以食物中嘌呤的多少,是影響血尿酸高低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痛風之所以在國內暴發流行,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人攝入富含嘌呤的食品過多。如啤酒、肉、蛋等含嘌呤豐富的食品銷量數倍、數十倍增加,痛風病例迅速增加就不足為怪了。正常情況下,尿酸在人體內是一種抗氧化物,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一旦體內尿酸濃度超標,就變成有害物質,可能引發痛風及多種器官的損害。因此限制過多攝取富含嘌呤的食品,是防治痛風及合併症的必要措施。

低膽固醇 建議糖尿病合併痛風並患有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採取以下措施:①減肥,降低因肥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膽固醇合成增高的因素。②不吃富含膽固醇的蛋黃、魚子、蟹黃、蝦籽、動物內臟及部分肉類等食品。③適當多吃一些阻止膽固醇合成、促進膽固醇分解、降低膽固醇吸收的食品。保持食物中充足的纖維素,有益於體內膽固醇的平衡;多吃含維生素C和煙醯胺豐富的食物,促進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鹽,使膽固醇下降。

低飲食攝入量 我國人民自古就懂得“少食者長壽”的道理。唐朝名醫孫思邈提出養生四個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腹中食少”就是吃飯要少,不能吃得過飽。民間還有“八分飽,人長壽”之說,這些話都講述了壽命與飲食的關係。因此主張患糖尿病、高血壓病、痛風等與飲食相關的一種或多種疾病的患者,都應適當控制飲食、吃飯八分飽為宜。

有人錯誤地認為只喝湯不吃肉就沒事,其實,肉湯內所含的嘌呤物質比正常飲食要高出30倍。要預防痛風,人們在家宴上要少吃肉多吃菜,吃肉時千萬不要喝肉湯。此外,飲酒也可導致痛風的急性發作。因為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吃肉導致體內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抑制尿酸的排出,這就是節日裡糖尿病患者易患痛風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控糖很孤單,一群人控糖很簡單,能促進腸蠕動,能縮短食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干擾營養物質的過分吸收,增加脂肪和糖類的消耗。所以食品中保持充足的纖維素,有利於降低血糖,促進脂質分解,對防治糖尿病、高血壓病、痛風、肥胖症,血脂紊亂都是有益的。

飲水充足 多飲水能使血液有效迴圈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有益於體內各種物質代謝過程的進行。飲水充足對痛風患者尤為重要,多飲水可以使尿量增多,增加尿酸的排出,使血尿酸濃度降低,防止痛風發病。尿量增加還能稀釋尿液中尿酸濃度,使尿酸水準降低,尿的PH值升高,尿酸形成結晶減少,腎結石及尿酸對腎臟的損害減輕,降低痛風腎病的發病率。實踐證明,患者每天飲水2000毫升以上較合適。

低糖 適當控制糖的攝入量,對糖尿病、伴發病及合併症都是有益的。糖尿病患者應適當減少糖的攝入量,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使蛋白質占每日所需熱量的25%左右。糖尿病患者還要經常吃一些有抑制糖的吸收和合成、促進葡萄糖氧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南瓜、魔芋、藻類、芹菜、韭菜、蘿蔔、捲心菜、豆芽等。

低鹽 眾多資料顯示,吃鹽的多少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正相關。患這些病的人,飯菜要做清淡一些,改變愛吃鹹的習慣。

低嘌呤 嘌呤以核蛋白形式存在於食物中,核蛋白經胃酸作用,生成蛋白質和核酸,核酸再經胰酶和小腸中多種酶的水解,生成核苷酸,再進一步分解為核苷,後兩者在細胞內大部分被轉化、生成腺嘌呤和鳥嘌呤,最後合成尿酸。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嘌呤絕大部合成尿酸,極少被身體利用。所以食物中嘌呤的多少,是影響血尿酸高低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痛風之所以在國內暴發流行,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人攝入富含嘌呤的食品過多。如啤酒、肉、蛋等含嘌呤豐富的食品銷量數倍、數十倍增加,痛風病例迅速增加就不足為怪了。正常情況下,尿酸在人體內是一種抗氧化物,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一旦體內尿酸濃度超標,就變成有害物質,可能引發痛風及多種器官的損害。因此限制過多攝取富含嘌呤的食品,是防治痛風及合併症的必要措施。

低膽固醇 建議糖尿病合併痛風並患有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採取以下措施:①減肥,降低因肥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膽固醇合成增高的因素。②不吃富含膽固醇的蛋黃、魚子、蟹黃、蝦籽、動物內臟及部分肉類等食品。③適當多吃一些阻止膽固醇合成、促進膽固醇分解、降低膽固醇吸收的食品。保持食物中充足的纖維素,有益於體內膽固醇的平衡;多吃含維生素C和煙醯胺豐富的食物,促進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鹽,使膽固醇下降。

低飲食攝入量 我國人民自古就懂得“少食者長壽”的道理。唐朝名醫孫思邈提出養生四個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腹中食少”就是吃飯要少,不能吃得過飽。民間還有“八分飽,人長壽”之說,這些話都講述了壽命與飲食的關係。因此主張患糖尿病、高血壓病、痛風等與飲食相關的一種或多種疾病的患者,都應適當控制飲食、吃飯八分飽為宜。

有人錯誤地認為只喝湯不吃肉就沒事,其實,肉湯內所含的嘌呤物質比正常飲食要高出30倍。要預防痛風,人們在家宴上要少吃肉多吃菜,吃肉時千萬不要喝肉湯。此外,飲酒也可導致痛風的急性發作。因為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吃肉導致體內嘌呤代謝產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抑制尿酸的排出,這就是節日裡糖尿病患者易患痛風的主要原因。

一個人控糖很孤單,一群人控糖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