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貪生怕死,好色虛榮的齊桓公,憑一招即稱霸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是齊國的公子,哥哥齊襄公為政無道,他和諸兄弟出逃。另一個兄弟無知弑殺了齊襄公並自立為君,但不久也被人刺殺。小白便準備回齊國奪取君位。另一個兄弟糾也要奪取君位,

就派管仲帶兵阻攔小白。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衣帶鉤,小白假裝死去。管仲把捷報傳給公子糾,糾因此放緩了回國的行程,結果小白先入為主,成為了齊國國君。

齊桓公有一次與夫人蔡姬在船中嬉戲,蔡姬水性好,就在船上蕩起桓公,桓公害怕,叫蔡姬停止,但她不停。上岸後,桓公非常生氣,就把蔡姬打發回娘家。蔡姬父親一氣把女兒改嫁給別人。桓公聽了更加生氣,

就派軍隊討伐蔡國。

可見齊桓公不僅貪生怕死,而且心胸狹窄。

愛慕虛榮,好大喜功

桓公晚年曾說:“寡人南征至召陵,望到了熊耳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國;西征大夏,遠涉流沙;包纏馬蹄,掛牢戰車登上太行險道,直達卑耳山而還。諸侯無人違抗寡人。

寡人召集兵車盟會三次,乘車盟會六次,九次會合諸侯,匡正天下於一統。過去夏商周三代開國天子,與此有何不同!我想要封祭泰山,禪祭梁父。”

封禪是天子才有的許可權,齊桓公想封禪,可見有稱帝的野心,卻也冒著天下之大不韙,是政治上的幼稚。

還好管仲勸阻了他。管仲說,要想封禪祭山,必須要獻上遠方珍物才行,這些珍物是:鄗上之黍,北裡之禾;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東海比目之魚、西海比翼之鳥。

這幾樣當然都找不到,齊桓公只好作罷。當然不是因為齊桓公好騙,而是他最終醒悟了,聽明白了管仲的諫言。

齊桓公雖然有萬般不是,但是聽得進勸,這就是他得以稱霸的原因。

任用管仲,稱霸諸侯

齊桓公剛繼位時,鮑叔牙和他說:“我有幸能夠跟隨您,

您如今已經做了國君了。您已經很尊貴了,我也沒什麼能讓您更加顯貴的。您要治理齊國,有高傒和我就夠了。但是您如果想稱霸天下,非管夷吳不可。”

管仲對桓公可是有一箭之仇的。但齊桓公卻寬宏大量,任用了管仲。

桓公任用管仲後,修國政,連五家之兵,發展經濟,救濟窮人,任用賢能,齊國人都很高興,很快國家就強盛起來。

齊桓公五年(前681),征伐魯國,

魯莊公請求獻出遂邑來媾和,桓公允諾,與魯人在柯地盟會。將要盟誓之際,魯國的曹沫在祭壇上用匕首劫持齊桓公,說:“歸還魯國被侵佔的土地!”桓公答應。然後曹沫扔掉匕首,回到面向北方的臣子之位。

桓公後悔,想不歸還魯國被占領土並殺死曹沫。管仲說:“如果被劫持時答應了人家的要求,然後又背棄諾言殺死人家,是滿足於一件小小的快意之事,而在諸侯中卻失去了信義,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這樣做。”桓公於是就把曹沫三次戰敗所丟的全部領土歸還給魯國。諸侯聞知,都認為齊國守信而願意歸附。七年(前679),諸侯與齊恒公在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三十五年(前651)夏,桓公與諸侯在葵丘盟會。周襄王派宰孔賞賜給桓公祭祀文王武王的福肉、丹彩裝飾的弓箭、天子乘用的車乘,而且特許桓公不要下拜謝恩。桓公本想答應,管仲說:“不可”。桓公於是下拜接受賞物。

但是齊桓公晚年,就老糊塗了。

管仲病重之後,齊桓公問他:“你死後群臣之中誰可做相國?”管仲說:“知臣莫如君。”桓公說:“易牙這人怎麼樣?”回答說:“他殺死自己的兒子來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不能任用。”桓公問:“開方這人怎麼樣?”回答說:“他拋棄雙親來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不可接近。”桓公說:“豎刀這人怎麼樣?”回答說:“閹割自己來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不可親信。”管仲死後,桓公不聽管仲之言,還是親近任用這三人,三人專權。

諸子爭立,未得安葬

桓公好色,有很多寵倖的妾,其中地位等同于夫人的就有六個。齊桓公和管仲曾把孝公昭託付給宋襄公,立為太子。易牙受到桓公長衛姬的寵倖,又通過宦者豎刀送給桓公厚禮,所以也受到桓公寵倖,桓公答應易牙立無詭為太子。管仲死後,五位公子都要求立為太子。

冬十月乙亥日,齊桓公死。易牙進宮,與豎刀借助宮內寵臣殺死諸大夫,立公子無詭為齊君。太子昭逃亡到宋國。

桓公死後,諸公子就互相攻戰,以致宮中無人,也沒人敢去把桓公裝屍入棺。桓公屍體丟在床上六十七天,屍體爬滿蛆蟲以至爬出門外。十二月乙亥日,無詭即位,才裝棺並向各國報喪。辛巳日夜,才穿衣入斂,停柩於堂。

桓公有子十餘人,總計前後五人曾登君位。因為戰亂,到八月才顧上埋葬齊桓公。

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不能這樣做。”桓公於是就把曹沫三次戰敗所丟的全部領土歸還給魯國。諸侯聞知,都認為齊國守信而願意歸附。七年(前679),諸侯與齊恒公在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三十五年(前651)夏,桓公與諸侯在葵丘盟會。周襄王派宰孔賞賜給桓公祭祀文王武王的福肉、丹彩裝飾的弓箭、天子乘用的車乘,而且特許桓公不要下拜謝恩。桓公本想答應,管仲說:“不可”。桓公於是下拜接受賞物。

但是齊桓公晚年,就老糊塗了。

管仲病重之後,齊桓公問他:“你死後群臣之中誰可做相國?”管仲說:“知臣莫如君。”桓公說:“易牙這人怎麼樣?”回答說:“他殺死自己的兒子來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不能任用。”桓公問:“開方這人怎麼樣?”回答說:“他拋棄雙親來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不可接近。”桓公說:“豎刀這人怎麼樣?”回答說:“閹割自己來迎合國君,不合人情,不可親信。”管仲死後,桓公不聽管仲之言,還是親近任用這三人,三人專權。

諸子爭立,未得安葬

桓公好色,有很多寵倖的妾,其中地位等同于夫人的就有六個。齊桓公和管仲曾把孝公昭託付給宋襄公,立為太子。易牙受到桓公長衛姬的寵倖,又通過宦者豎刀送給桓公厚禮,所以也受到桓公寵倖,桓公答應易牙立無詭為太子。管仲死後,五位公子都要求立為太子。

冬十月乙亥日,齊桓公死。易牙進宮,與豎刀借助宮內寵臣殺死諸大夫,立公子無詭為齊君。太子昭逃亡到宋國。

桓公死後,諸公子就互相攻戰,以致宮中無人,也沒人敢去把桓公裝屍入棺。桓公屍體丟在床上六十七天,屍體爬滿蛆蟲以至爬出門外。十二月乙亥日,無詭即位,才裝棺並向各國報喪。辛巳日夜,才穿衣入斂,停柩於堂。

桓公有子十餘人,總計前後五人曾登君位。因為戰亂,到八月才顧上埋葬齊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