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單車最好的對壘局面,本該是摩拜 +滴滴、ofo + 微信

一、

為了公佈這個好消息,摩拜特意把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媒體、自媒體老師統一邀請到北京,舉行了一場名為“摩登微世界”的發佈會。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憑藉“失敗了就當是做公益”的口號而在朋友圈刷屏一時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依舊打起了情懷和感動牌,在她演講的過程中,台下的摩拜員工和媒體不時掌聲雷動,相機的哢哢聲四起,連鍵盤的敲擊都變得悅耳起來……

當然,在這場發佈會上,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隱藏在摩拜背後的投資人——騰訊投資並購部總經理、投資管理合夥人李朝暉終於露面了,語不驚人,

但是偶有佳句,“投資並不是地主看中姑娘,錢是最不重要的”——瞬間讓我聯想起馬雲的“我從來沒想當首富”、劉強東的“我不知道我夫人漂亮不漂亮”,以及丁磊的“錢的作用只占5%”這種“企業家話術”。

李朝暉講述騰訊為什麼投資摩拜

騰訊為什麼投資摩拜,

是李朝暉演講的主題,但我只記住了他不經意間提起的這句話,“我們 2015 年年底就接觸摩拜單車團隊了”。

可以說,拿著易車網創始人李斌 500 萬天使投資長大的摩拜,生來就不欠缺大投資者的關注。騰訊這麼早接觸摩拜,又在外界的詫異聲中快速入局,背後核心驅動力肯定是資產荒下,摩拜本身模式的創新與稀缺性,但是看看那些拿著 BP 嗷嗷待哺的創業者吧,有誰能享受產品還沒做出來就有騰訊高層問詢的殊榮呢?

在中國這個環境下,貴人牽線搭橋的作用永遠不應該被輕視。

二、

摩拜的另一個競爭對手 ofo ,同樣也是一個早期資方牽線搭橋作用非常明顯的典型案例。

ofo 資方結構裡有一片滴滴系投資者。天使投資人王剛、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分別是滴滴天使輪和 A 輪的投資人,而二者也被視為撮合滴滴佈局 ofo 的重要推手,“單車可能是滴滴的一個後花園,

合適的時候滴滴再進來”,朱嘯虎曾這樣表示。

滴滴和ofo,摩拜和騰訊,就這樣早早組了局,在兩家一年各自融了五六輪錢的節奏下,騰訊和滴滴的看起來做了一筆非常棒的生意,共用單車既是移動互聯網下半場中難得的線下流量入口機會,又是下一個千萬級的交易平臺。

然而,ofo 和摩拜估值抬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滴滴和騰訊的加持,就像當年滴滴和快的的快速擴張和增值,

得益於騰訊和阿裡的加持一樣。你讓他們脫手試試?屆時共用單車這個風口還能被吹多高?

當摩拜的碼變成了微信的碼,當一個平臺走向替巨頭打工

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是想投下一個京東、滴滴、今日頭條,還是想投一個大公司的附庸產品?很顯然,兩者都是當下投資人夢寐以求的投資目標,但後者對於投資者,尤其是後期投資者來說,是不符合期望的。

三、

摩拜顯然是出於戰略打擊競爭對手、快速獲取市場的訴求,而與主動送上懷抱的騰訊合作的。

站在今天這個節點上,我們不難預測,摩拜最好的未來一定是當年滴滴的路徑。

只是,這個時候 ,騰訊還會再在摩拜這裡吃一次虧麼?

反過來看滴滴和 ofo,同樣是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本來掌握出行入口的滴滴在看到共用單車這個形態後,完全可以自己做來補足短板,實現長短途雙配置的大出行入口拼圖,可滴滴在匆忙之間選擇了ofo。

這跟當年的百度一樣,直到現在,百度地圖都有著都有著廣泛的市占率,原本可以自己做打車平臺,但百度選擇了戰略投資 Uber 中國,早早變成了利益相關者,捆住了手腳。

四、

什麼是滴滴設想中引入共用單車最好的場景?

用戶打開滴滴時的期待,與其說是為了打車,不如說是為了尋找一個最佳的出行方式——現在,大家已經會在順風車、快車、計程車、專車依據具體情景來切換了,這些產品之間互為替代品。

共用單車當然也是這種替代品之一,不過,用戶期待的是確定性,確定自己能在身邊不遠處有共用單車,這就需要GPS;或者,當難以打車時,滴滴自己通過對共用單車GPS位置的判定,推薦乘客用共用單車出行;當堵車或者有汽車難以行駛的小路時,也可以讓用戶下車改為騎車出行——三種場景下,GPS都是關鍵。

我們仔細想想,誰能滿足滴滴這樣的設想?在當下看來,是擁有GPS功能的摩拜。只有GPS,才能讓用戶預約車、找到車。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審視摩拜和騰訊的關係。

當前無疑是騰訊和摩拜最甜蜜的時期,但是在甜蜜期過後,摩拜若想要成為滴滴那樣的出行大入口,衍生出作為其他的產品形態,就必須獨立發展。那麼未來,它要不要再引入其他強力股東?要不要跟ofo合併?而這個時候,吃過滴滴苦頭的騰訊會不會想方設法加以阻攔?畢竟,如果騰訊沒有占大股,對它來說是很不划算的。

對騰訊來說,如果當初投資 ofo,關於失去控制力的顧慮可能會少很多。

兩者都是當下投資人夢寐以求的投資目標,但後者對於投資者,尤其是後期投資者來說,是不符合期望的。

三、

摩拜顯然是出於戰略打擊競爭對手、快速獲取市場的訴求,而與主動送上懷抱的騰訊合作的。

站在今天這個節點上,我們不難預測,摩拜最好的未來一定是當年滴滴的路徑。

只是,這個時候 ,騰訊還會再在摩拜這裡吃一次虧麼?

反過來看滴滴和 ofo,同樣是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本來掌握出行入口的滴滴在看到共用單車這個形態後,完全可以自己做來補足短板,實現長短途雙配置的大出行入口拼圖,可滴滴在匆忙之間選擇了ofo。

這跟當年的百度一樣,直到現在,百度地圖都有著都有著廣泛的市占率,原本可以自己做打車平臺,但百度選擇了戰略投資 Uber 中國,早早變成了利益相關者,捆住了手腳。

四、

什麼是滴滴設想中引入共用單車最好的場景?

用戶打開滴滴時的期待,與其說是為了打車,不如說是為了尋找一個最佳的出行方式——現在,大家已經會在順風車、快車、計程車、專車依據具體情景來切換了,這些產品之間互為替代品。

共用單車當然也是這種替代品之一,不過,用戶期待的是確定性,確定自己能在身邊不遠處有共用單車,這就需要GPS;或者,當難以打車時,滴滴自己通過對共用單車GPS位置的判定,推薦乘客用共用單車出行;當堵車或者有汽車難以行駛的小路時,也可以讓用戶下車改為騎車出行——三種場景下,GPS都是關鍵。

我們仔細想想,誰能滿足滴滴這樣的設想?在當下看來,是擁有GPS功能的摩拜。只有GPS,才能讓用戶預約車、找到車。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來審視摩拜和騰訊的關係。

當前無疑是騰訊和摩拜最甜蜜的時期,但是在甜蜜期過後,摩拜若想要成為滴滴那樣的出行大入口,衍生出作為其他的產品形態,就必須獨立發展。那麼未來,它要不要再引入其他強力股東?要不要跟ofo合併?而這個時候,吃過滴滴苦頭的騰訊會不會想方設法加以阻攔?畢竟,如果騰訊沒有占大股,對它來說是很不划算的。

對騰訊來說,如果當初投資 ofo,關於失去控制力的顧慮可能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