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二戰時期,外國都不喜歡用的盒子炮,卻在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喜歡看抗日片的朋友都清楚,我國的軍隊都普遍使用叫做盒子炮的手槍,幾乎是低層軍官的標配。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它的製造技術不太大,非常適合中國這樣當時工業發展有限的國家大批量生產。

所謂的盒子炮,其實就是駁殼槍,首先設計出這款槍的是歐洲的公司,但是在西方戰場卻沒有受到比較好的待遇,因為作為手槍,它的後坐力太大,精度不夠,並且殺傷力也不足,但是在中國卻大顯神威。

中國軍隊普遍採用了斜式射擊,

就是把槍橫過來拿,這樣並不是說可以提高精度,而是在進行大量射擊時,橫過來可以讓因為後坐力引起的縱向的誤差改變成橫向的,這樣可以在同一高度打出更多的子彈。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面臨大量的敵人時,可以在較低的高度上有更多的彈著點,

借此來殺傷敵人。不過隨著戰爭進行到後期,我們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就在考慮換一種手槍,勃朗寧就進入了備選。

真正看上的是它的M1935手槍,這款手槍採用的是雙排彈夾,可以容納更多的子彈,全自動開火也讓他的射速很可觀,並且口徑也比盒子炮大了不少,有足足9毫米,無疑可以大大增加手槍近戰時的殺傷力。

當時的中國政府一下子就向勃朗寧訂購了18萬把,並且要求採用木制的盒子,在使用中可以作為槍托和手槍連接,借此讓手槍的精度更高,這種使用方式也被我國的一些精銳隊伍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