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臨沂臨港區:全域旅遊如詩如畫

秋日的臨沂臨港區,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分外妖嬈。

“臨沂臨港區景美,最美在秋。又到秋天了,今年再次來,一定要去彩溝看看。”來自日照的劉翠娟說。

劉翠娟口中的彩溝,本是臨沂臨港區一處自然生態風光,因山水變幻多彩、溝谷幽深神秘、景觀別具一格而小有名氣。然而,卻因道路等基礎設施不全,周邊配套服務欠缺而成為廣大遊客嚮往而“難往”之地。2016年,臨沂臨港區對旅遊資源進行整體規劃、綜合開發,開啟了全域旅遊新時代。

而如彩溝這般自然天成的景觀也都在保護與開發中華麗轉身、驚豔綻放。

據瞭解,本著保護生態資源的前提,以低碳、慢遊、休閒度假,探險體驗為主題,自去年11月以來,臨沂臨港區對彩溝進行整體開發,以“溝谷、農園、濱水、文化”四大旅遊板塊為框架,打造“一心、一軸、九曲”旅遊格局,

目前,觀光棧道、休憩廊亭、假山、疊水、瀑布、拱橋等均已建設完成,漂流、酒店主體及配套設施正在建設當中,預計明年五一試營業。

“彩溝景區的開發是我區發展全域旅遊以點帶面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景區開發上創新發展路徑,

以展現臨沂臨港特色為要點,著力打造一系列有臨沂臨港地域文化為內涵,以‘慢生活’需求為導向,集生態觀光、探奇體驗、鄉村休閒等於一體的‘慢生活’旅遊集群。”區旅遊局工作人員說。

臨港之美

彩溝的美麗蝶變,只是臨沂臨港區全域旅遊璀璨畫卷中的絢爛一筆。

在臨沂臨港區如詩如畫的山水風情中,珠聯璧合的閃耀明珠不計其數。為了做好全域旅遊這篇大文章,臨沂臨港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規範管理服務為抓手,對區內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體制機制等進行了全方位、系統化提升,以加快旅遊空間產業佈局,推動文化、旅遊和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多元融合發展、品質內涵提升的全域旅遊特色發展之路。

依託區內豐富的旅遊資源,臨沂臨港區深入挖掘自然生態風光、人文歷史文化、鄉村特色風情等,串聯起點點相連、線線相交、景景相通、情景交融的全景“視界”,並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健全基礎設施,把臨沂臨港區打造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景觀城市。

“曾經的山地變成了這麼美的景區,以前根本沒想到。”在外務工多年的後下寨村村民王春平回到家鄉,望著這裡新打造的景點——山爾生態農業觀光園,感慨不已。

不僅僅是山爾生態農業觀光園,為加快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玉璽山旅遊度假區、葡萄山綜合開發、繡針河生態濕地公園、九碩旅遊綜合體等旅遊項目以及旅遊道路、文化主題酒店、全域旅遊集散中心、旅遊購物餐飲主題街區等旅遊配套設施也正加快建設。

在臨沂臨港區,全域旅遊不僅融合了美景,扮靚了城市,也為農村發展、農民致富注入了生機活力。以全域旅遊為契機,臨沂臨港區充分發揮良好的農業基礎,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初步構建了“農業圍著旅遊轉,產業圍著旅遊幹”的全域旅遊新格局。依託良好的農業基礎優勢,臨沂臨港區舉辦“厲家寨櫻桃節”、壯崗鎮“藍莓節”、大山空“賞花節”等特色旅遊節慶活動擴大旅遊效應。僅2017年中國(厲家寨)櫻桃文化節就吸引遊客10萬人次,帶動了區內酒店、餐飲、採摘、農家樂等業態發展,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旅行社來此參加考察遊覽,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並簽訂了合作協定書,實現了旅遊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同時,臨沂臨港區對全區鄉村旅遊和農家樂進行了整體功能定位,提出了景區依託型、生態休閒型、採摘觀光型、特色民居型等多種模式,並對可開發鄉村旅遊的鄉鎮編制了鄉村旅遊區修建性規劃,從戰略上實現“全域佈局、產業互補”的差異化發展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獨特鄉村旅遊模式,在鄉村塑造“處處皆景可遊”的旅遊新環境。近年來,臨沂臨港區還通過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集中開展了針對旅遊主幹道沿線、重點旅遊鎮、特色旅遊村的城鄉環境整治,推進綠化、彩化、美化和景觀小品建設,推動鄉村面貌重構、鄉村氣質重塑,力求鄉村處處見景、處處可遊。

此外,臨沂臨港區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東夷文化、農耕文化等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也讓臨沂臨港區增添了許多難以忘記和抗拒的文化魅力。臨沂臨港區結合自身文化優勢加大了對紅色文化、東夷文化、農耕文化等的整理和發掘力度。整合當地的紅色革命、厲家寨精神、毛主席批示、土地整治等資源,建成占地5萬平方米的厲家寨廣場,是按照AAAA級景區打造的厲家寨旅遊綜合開發專案。現如今,厲家寨廣場已成為周邊各地群眾瞻仰紅色豐碑,傳承紅色精神的旅遊首選地,每年接待進厲家寨展覽館遊客10萬余人次。(李霞)

望著這裡新打造的景點——山爾生態農業觀光園,感慨不已。

不僅僅是山爾生態農業觀光園,為加快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玉璽山旅遊度假區、葡萄山綜合開發、繡針河生態濕地公園、九碩旅遊綜合體等旅遊項目以及旅遊道路、文化主題酒店、全域旅遊集散中心、旅遊購物餐飲主題街區等旅遊配套設施也正加快建設。

在臨沂臨港區,全域旅遊不僅融合了美景,扮靚了城市,也為農村發展、農民致富注入了生機活力。以全域旅遊為契機,臨沂臨港區充分發揮良好的農業基礎,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初步構建了“農業圍著旅遊轉,產業圍著旅遊幹”的全域旅遊新格局。依託良好的農業基礎優勢,臨沂臨港區舉辦“厲家寨櫻桃節”、壯崗鎮“藍莓節”、大山空“賞花節”等特色旅遊節慶活動擴大旅遊效應。僅2017年中國(厲家寨)櫻桃文化節就吸引遊客10萬人次,帶動了區內酒店、餐飲、採摘、農家樂等業態發展,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旅行社來此參加考察遊覽,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並簽訂了合作協定書,實現了旅遊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同時,臨沂臨港區對全區鄉村旅遊和農家樂進行了整體功能定位,提出了景區依託型、生態休閒型、採摘觀光型、特色民居型等多種模式,並對可開發鄉村旅遊的鄉鎮編制了鄉村旅遊區修建性規劃,從戰略上實現“全域佈局、產業互補”的差異化發展模式,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獨特鄉村旅遊模式,在鄉村塑造“處處皆景可遊”的旅遊新環境。近年來,臨沂臨港區還通過深入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集中開展了針對旅遊主幹道沿線、重點旅遊鎮、特色旅遊村的城鄉環境整治,推進綠化、彩化、美化和景觀小品建設,推動鄉村面貌重構、鄉村氣質重塑,力求鄉村處處見景、處處可遊。

此外,臨沂臨港區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東夷文化、農耕文化等豐厚的文化旅遊資源,也讓臨沂臨港區增添了許多難以忘記和抗拒的文化魅力。臨沂臨港區結合自身文化優勢加大了對紅色文化、東夷文化、農耕文化等的整理和發掘力度。整合當地的紅色革命、厲家寨精神、毛主席批示、土地整治等資源,建成占地5萬平方米的厲家寨廣場,是按照AAAA級景區打造的厲家寨旅遊綜合開發專案。現如今,厲家寨廣場已成為周邊各地群眾瞻仰紅色豐碑,傳承紅色精神的旅遊首選地,每年接待進厲家寨展覽館遊客10萬余人次。(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