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鄉的西邊溝‖王學軍

自有記憶以來,從蔡山到段塘就有一條筆直的泥巴土路。我村在路東,溝在路西。因此村裡人都叫它西邊溝。西邊溝是土改時期人工開挖的河道,大約十來米寬,由於落差較大,

深淺不一。溝的源頭在英雄港和紅光橋橋口。自南向北順著這條土路筆直延伸,穿過北京港,團結港,進入人民港,彙集太白湖。最後經八一大閘奔向萬里長江。

由於我們這裡,地勢南高北低,為了不讓河道乾涸,便於農田排澇灌溉,西邊溝被人為地加了許多道小橋和閘口。

小的時候一到晚上,每道閘口都有人裝置流水捕魚的網籠,清晨起來都能撈到一些小魚小蝦。偶爾遇到下雨發水的時侯,喜歡捕魚的農家會搬出網罾堵在橋口,看著水面浪花的動靜及時起罾,常常收穫頗豐。住在溝邊勤快的農家總能用這地道的生鮮佐餐來改善生活。

春天,沿溝兩岸百花盛放,紫燕銜春,蝴蝶飛舞,上學的孩童們總喜歡在溝的兩岸朗誦詩文,

互相打鬧、嬉戲追逐,常常有許多小朋友沉侵在濃濃的春意之中而忘了上學開課的時間。

夏日,溝邊樹蔭濃密,蛙鼓蟬鳴,蜻蜓點水,魚兒跳躍。早晨天未亮就有村婦在此洗洗刷刷,中午納涼的時候老農們總喜歡搬來桌椅板凳,三五成群坐在溝邊的樹陰底下,棋琴書畫,時政新聞,軍事笑話,誇東扯西無所不有。週末的時候,大一點的小孩會結伴下河捉魚摸蝦,泥鰍,黃鱔,

螃蟹有時還能抓到一兩隻土鼈。溝裡浪花飛濺,岸上笑聲甜甜。

秋天,陰雨纏綿,滴滴噠噠兩岸一片金黃,待到收割忙完後,喜歡垂釣的人們自然都結伴而至,幸福快樂地圍坐在西邊溝的兩岸。悠閒地叼著香煙頻頻揮杆,無比愜意。

每到冬天,溝的兩岸一片荒涼,農民伯伯爭先恐後地在河底囡泥,一堆堆爛泥堆在岸邊,待到冬日暖陽,解凍晾乾,再挖開鏟碎,把垃圾和雜草埋在泥土之中,

小火燜燒幾天幾夜,這樣經過煙熏的火糞來年就是上好的有機肥料。

小時候爺爺曾告訴我們,由於我村的農田大部分在人民港岸邊,沒有好的陸路和運輸工具。是他們沿著西邊溝的水路,撐著小木船渡回了我村家家戶戶的穀物盈倉,也是這條黃金河道運回了湖田耕牛碾壓,人力切制的塊塊土磚,成就了老人們當年起家的硬磚茅草新屋。

如今的西邊溝還是那條溝,

只是岸上多了幾道靚麗的風景,以前的土路已經變成了寬闊的水泥馬路,新建了幾幢框架結構的高樓別墅,和幾座現代化的橋樑。就連京九鐵路也在這裡淩空跨越,呼嘯而過。溝的兩岸護坡堅固,溝中泥漿泵沖洗得清澈見底,岸邊移載的樟樹早已枝繁葉茂,溝邊的小草迎著夏風頻頻頷首,像是在迎送過往的路人,也像是在向我們訴說對溝的記憶,和那過去的往事!

啊,如今的西邊溝還是那條溝,只是已經舊貌換了新顏,它將載著我童年的記憶緩緩流淌,流到遠方,流向未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鄉野黃梅》由黃梅縣作家協會、鄉野黃梅共同承辦。她立足黃梅,服務大眾,傳播文化,記憶鄉愁,搭建橋樑,服務經濟發展。

啊,如今的西邊溝還是那條溝,只是已經舊貌換了新顏,它將載著我童年的記憶緩緩流淌,流到遠方,流向未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鄉野黃梅》由黃梅縣作家協會、鄉野黃梅共同承辦。她立足黃梅,服務大眾,傳播文化,記憶鄉愁,搭建橋樑,服務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