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霸王別姬》:有一種風光叫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文/逗逗,圖/電影截屏

電影《霸王別姬》主要講述了一對師兄弟段小樓和程蝶衣兩位京劇伶人從拜師學唱戲到成角長達半個世紀的坎坷經歷,人情冷暖和時代更替,在電影中多處被渲染。

縱觀段小樓和程蝶衣傳奇的一生,有過滿堂喝彩的輝煌,也有在文革時期被打壓的淒涼,在師兄弟分離了22年重逢之後,程蝶衣用霸王的劍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可謂是“穿著虞姬的戲服,畫著虞姬的裝束,以虞姬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令人惋惜不已。

這部電影,針對拜師學藝上的教育問題,不得不讓人再度思考教育方式的恰當與否。

電影中有2個人的學藝過程形成強烈對比,一個是程蝶衣(小時候名叫小豆子),在關師父近乎慘無人性的嚴苛教育之下,程蝶衣學藝精湛,憑藉著和師兄段小樓(小時候名叫小石頭)合演的《霸王別姬》名噪一時,兩人成為知名的角,可媲美如今的娛樂圈一線明星。

一個是後來程蝶衣收養的孩子小四,

無法接受蝶衣的棒棍式,打罵式教育,繼而反抗報復自己的師父,甚至不惜設計陷害,取代程蝶衣的虞姬角色,最後將程蝶衣逼上絕路。

以《霸王別姬》一齣戲來說,一項技藝技巧能否熟練掌握,除了需要看引路人的指導是否恰當,還有個人在時間維度上的積累是否達到質變的程度。

引路人的作用,是否值得宣導,我們常常以結果論英雄成敗。

特別是每一年高考成績放榜,錄用通知出來之後,考取名校的孩子,他身後的父母經常會被拿到檯面上說,媒體輿論過度放大虎爸虎媽式教育,衡水中學的封閉式教育,總能引起熱議,持續一陣高溫。

可是,能獲得大眾注意的,往往是少數的成功者,並不具有推廣性,不能一概而論。

教育方式,不應該像流水線上的機械作業,用冷冰冰的教育機器用來複製一個又一個的工藝品,學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育的第一位是將人培養為人才,而不是將人引導為應試教育的機器人。

關於時間維度上的“持久戰”,作家格拉德威爾曾經提出過“一萬小時定律”: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沒有多年如一日的有效付出,不足以將技藝練得爐火純青,而真正大師級別的人,在時間上的付出遠遠超過1萬個小時,要不怎麼成就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世界上年紀最大的米其林三星廚師呢?

“不瘋魔,不成活”,這大概是程蝶衣和小野二郎的神似之處,追求藝術上的極致,不滿足於自己的既定成就。

人的一生中,最需要打敗的對手,是自己,這是一條孤寂且漫長的路,而如果有知己一般的隊友並肩作戰,有如如虎添翼。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是程蝶衣與師兄段小樓的約定,他央求自己的師兄要一輩子一起唱戲,雖是帶著任性的口吻說出,卻可看出他如戲極深,也深深地把自己代入了虞姬的角色,他說:

“說好了唱一輩子的,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差一年,差一個月,差一個時辰,差一秒都不是一輩子。”

在顛肺流離的時代中,這是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的深情,即使到最後,他們敵不過命運的洗牌和社會的變革。

“不瘋魔,不成活”,這大概是程蝶衣和小野二郎的神似之處,追求藝術上的極致,不滿足於自己的既定成就。

人的一生中,最需要打敗的對手,是自己,這是一條孤寂且漫長的路,而如果有知己一般的隊友並肩作戰,有如如虎添翼。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是程蝶衣與師兄段小樓的約定,他央求自己的師兄要一輩子一起唱戲,雖是帶著任性的口吻說出,卻可看出他如戲極深,也深深地把自己代入了虞姬的角色,他說:

“說好了唱一輩子的,一輩子就是一輩子,差一年,差一個月,差一個時辰,差一秒都不是一輩子。”

在顛肺流離的時代中,這是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的深情,即使到最後,他們敵不過命運的洗牌和社會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