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意不合群的人,才是真的可憐

文 / 西門君

圖 / 網路

1.

每隔一段時間,我的朋友圈就會冒出類似《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可憐》之類的文章,大意都是說:「為了融入一個不合拍的群體而磨平了自己的棱角,代價太大了。

說實話,起初我也覺得蠻有道理的,如果有人逼我加入一個三觀不合的團體,我寧願選擇禹禹獨行。

不過,小K最近遇上的一些糟心事,卻讓我對這個觀念有了動搖。

小K跳槽到了一家大企業,同事也很親和,中午都會熱情地邀請他去公司食堂共進午餐。本來蠻好的事,但是小K卻漸漸犯了難。

原來,他嫌棄公司的食堂燒的一般,菜類又總是換來換去那幾樣,逐漸心生倦意。於是他決定,

這倆天出去吃兩頓自己最愛的麵條。

小K怎麼也想不到,這一小小的舉動,竟如同「蝴蝶效應」一般,讓自己被扣上了「不合群」的帽子。同事中午不再邀請他共進午餐了,就連小組活動的時候都不愛喊上他了。

小K很委屈,自己只是不想每天去吃沒有食欲的飯菜,至於落到這步田地嗎?

他錯了嗎?當然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合情合理。

那他的同事們錯了嗎?也沒有,

只是人心隔肚皮,再加上彼此也沒這麼熟,鬼知道你是不是排斥群體行動,那乾脆不帶你得了。

小K的經歷給我深深的感觸——

從合群變的不合群很容易,但是從不合群回歸合群卻很難。故意不合群的人,才是真的可憐。

2.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時代鼓吹一種「個性至上」的理念,

仿佛你丟失了個性,你就是一個俗不可耐的庸人。

我的一個還在就讀職高的遠方堂弟,對學習毫無興趣,每天沉浸在網遊的世界裡。用他的話說:「學校的人都是一幫腐朽的廢柴,我和他們可不一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他的志向簡單粗暴——成為一名職業的電子競技選手。

就事論事,我尊重他的夢想,也理解他的格格不入是因為對應試教育不滿。

可是無論如何,對於這種「個性」,我怎麼也欣賞不起來。

究其原因,大概是像我堂弟這樣的人,把「個性」與「不合群」劃上了等號,以特立獨行為榮,以同舟共濟為恥。

他們崇尚並信奉著魯迅的名言:「猛獸都是獨行,豬羊才會成群。」

問題是,「個性」與「合群」之間並不衝突。

哪怕在人聲鼎沸的教室,你照樣可以專心致志地讀進一本書,獲得內心的自我平靜。

室友們的生活習性各不相同,你們就不能成為患難與共的兄弟了嗎?

難道一個人出了名,發了財,就要拋棄跟不上自己逼格的朋友麼?

誠如孔夫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在一個團體裡,存在與你觀念或地位迥然不同的人再正常不過了。

求同存異,尊重對方並保留自己的態度,平衡好個人和團體之間的矛盾,才是一個成熟的大人。

3.

我當然知道,強行融入一個圈子,是一件多麼摧人心智的事。

高中時候讀過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文中的主人公「豬兄」不甘心和其他肉豬一樣淪為人類的奴隸。面對命運的宰割,它逃出了豬圈,成為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讓王小波醒悟道:「人應該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不應該人云亦云。」

然而,比起強行合群,也許不合群的痛苦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

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的最後,主人公1900不願像船上的其他人那樣踏上陸地。結局是,他心甘情願地和伴隨自己長大的輪船一起沉入了大海。

那一幕,讓我泣不成聲。

與1900類似的,還有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寫下「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他,帶著救國無望的遺憾,決然投身於茫茫的汨羅江......

為自己堅持的信念孤獨至死的人,值得被歌頌,但是不應被推崇。

那些懷著遺世獨立的高尚對抗全世界的人,酷得沒朋友。轉過身去,卻往往孤獨如狗。

《海上鋼琴師》

4.

法國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眾》裡提出過一個著名論述:

「人們一旦形成群體,就會出現智力下降、盲目自信、情緒激動的特徵。」

對此,我難以苟同。

誠然,群體心理學告訴我們,一旦人身處於群體之中,責任心和負罪感就會被稀釋,比如過激的遊行、無人上前阻止歹徒等等等等。但是,以此否定群體的價值,絕對是以偏概全。

縱觀歷史,小至團體,大至國家,正是由於人類齊心協力的團結,我們才成為地球當之無愧的霸主。

那些「不合群」的人,是註定會被社會所淘汰的。

人生大部分是填空題,而非選擇題。有些團體我們有的選擇,而有些團體我們無法選擇,現實向來如此殘酷。

選擇我行我素的人,只有少部分是不願同流合污的雅士,大部分的,不過是逃避人情世故的懦夫罷了。

他們情商低下,一無所長,無法融入到團體裡,於是不屑地放言道:「我做不到強行合群,那是隨波逐流!」

這是典型的「得不到就毀滅」的陰暗心理。

退一步說,就算你是前者,成了當代的貝多芬、梵古、尼采,那份孤獨的壓力,絕非一般人可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如果某天有了孩子之後,我一定會語重心長地和他們說:

「比起當不合群的天才,我更願看到你們成為合群的平凡人。」

ABOUT ME

西門君,學電視節目編導出身的好青年

會寫劇本段子軟文吐槽詩歌雜文微小說

曾擔任浙江衛視《跑男》第一季編導,

目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就職文案工作。

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在後臺留言。

喜歡西門君,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吧!

《西門君不吐槽》(ximenjun45)

3.

我當然知道,強行融入一個圈子,是一件多麼摧人心智的事。

高中時候讀過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文中的主人公「豬兄」不甘心和其他肉豬一樣淪為人類的奴隸。面對命運的宰割,它逃出了豬圈,成為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這讓王小波醒悟道:「人應該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不應該人云亦云。」

然而,比起強行合群,也許不合群的痛苦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

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的最後,主人公1900不願像船上的其他人那樣踏上陸地。結局是,他心甘情願地和伴隨自己長大的輪船一起沉入了大海。

那一幕,讓我泣不成聲。

與1900類似的,還有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寫下「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他,帶著救國無望的遺憾,決然投身於茫茫的汨羅江......

為自己堅持的信念孤獨至死的人,值得被歌頌,但是不應被推崇。

那些懷著遺世獨立的高尚對抗全世界的人,酷得沒朋友。轉過身去,卻往往孤獨如狗。

《海上鋼琴師》

4.

法國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其著作《烏合之眾》裡提出過一個著名論述:

「人們一旦形成群體,就會出現智力下降、盲目自信、情緒激動的特徵。」

對此,我難以苟同。

誠然,群體心理學告訴我們,一旦人身處於群體之中,責任心和負罪感就會被稀釋,比如過激的遊行、無人上前阻止歹徒等等等等。但是,以此否定群體的價值,絕對是以偏概全。

縱觀歷史,小至團體,大至國家,正是由於人類齊心協力的團結,我們才成為地球當之無愧的霸主。

那些「不合群」的人,是註定會被社會所淘汰的。

人生大部分是填空題,而非選擇題。有些團體我們有的選擇,而有些團體我們無法選擇,現實向來如此殘酷。

選擇我行我素的人,只有少部分是不願同流合污的雅士,大部分的,不過是逃避人情世故的懦夫罷了。

他們情商低下,一無所長,無法融入到團體裡,於是不屑地放言道:「我做不到強行合群,那是隨波逐流!」

這是典型的「得不到就毀滅」的陰暗心理。

退一步說,就算你是前者,成了當代的貝多芬、梵古、尼采,那份孤獨的壓力,絕非一般人可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如果某天有了孩子之後,我一定會語重心長地和他們說:

「比起當不合群的天才,我更願看到你們成為合群的平凡人。」

ABOUT ME

西門君,學電視節目編導出身的好青年

會寫劇本段子軟文吐槽詩歌雜文微小說

曾擔任浙江衛視《跑男》第一季編導,

目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就職文案工作。

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在後臺留言。

喜歡西門君,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吧!

《西門君不吐槽》(ximenjun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