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知道明朝後宮為何少有淫亂禍事發生嗎?這才是根本原因!

在有明一朝近三百年時間裡,其後宮雖然良莠不齊,但總的來說還算是比較寧靜的,少有淫亂禍事的發生,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跟明朝嚴格的後宮管理制度有關。

自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開始,帝王們就擁有了龐大的後宮,他們為了獨享這些美豔的女人,但同時又生怕她們在後宮惹出淫亂,禍害朝政,便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利用太監來照顧她們的日常生活起居,雇傭各種類型的女官來監視她們的一舉一動等。

周朝就曾在後宮中設立了所謂的“內官”來暫治宮女;漢朝又在此基礎上增設了十四個等級,召任了數百名職事女官;唐朝改設六局二十四司,任命一百九十位女官以及五十多位女史。

到了有明一朝,朱元璋鑒於之前歷朝歷代的女禍之亂,

於是在此基礎上又重新加以了裁定,制定出了一套更為嚴格的後宮管理制度,設立六局女官,分別是:尚官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和尚功局。這些六尚局的頭頭全都是正六品,各自獨立管理四個司,因此明朝的內宮一共設有二十四司。

同時再加上一個專門管理“戒令責罰”的宮正司,一共有七十五位女官以及十八名女史。

那麼這些女官以及女史究竟都是由何人擔任呢?原來她們多是來自于良家寡婦或者是能夠識字的年輕女子。

如果說宮女年幼但表現聰慧者,就把她們先送到內書館學習,待到能讀書會寫字時,便會授以“女秀才”,表現優異者,同樣可以升為女史,再往上就是掌印的女宮正了。

洪武二十三年,

朱元璋下詔,但凡在六尚局工作了五六年後的女官,皆可以回家和父母居住團圓;不願回家者,可留下來繼續服務,主事者會根據她們在宮中的職位、資歷等,以俸祿照料。

後宮中上到嬪妃,下到宮女、女史等,其日常的衣食、金銀、布帛、器用百物的供給,全部都要經由這六尚局取旨,再署牒由宦官拿到尚寶司蓋上大印,經過宦官控制的內使監覆奏後,方能夠到各部去領取。如果不按照這套程式來,

私自到各部領取東西的嬪妃,全部都會被論罪處死。

此外,朱元璋還命人製作了一種所謂的“紅牌”,上面刻有戒諭後妃們的言辭,懸掛在宮中。不僅如此,朱元璋又令人著寫令典,如果宮女未經允許私自給宮外之人寫信,也是死罪。還有,宮嬪以下,如果生病了,外面的男性醫生同樣不許進入內宮,只能由太監憑藉著病情向太醫彙報,然後拿取藥物。

朱元璋所制定的這一連串後宮管理制度,不但縝密,同樣也很嚴苛。

曾有人痛批過帝王的這種行為,說其是“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事實上,歷朝歷代後宮中孤獨哀怨的美女數不勝數,到頭來都是寂寞度日,了此一生。

還有,宮嬪以下,如果生病了,外面的男性醫生同樣不許進入內宮,只能由太監憑藉著病情向太醫彙報,然後拿取藥物。

朱元璋所制定的這一連串後宮管理制度,不但縝密,同樣也很嚴苛。

曾有人痛批過帝王的這種行為,說其是“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事實上,歷朝歷代後宮中孤獨哀怨的美女數不勝數,到頭來都是寂寞度日,了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