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預防兒童心理創傷——每個父母都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昨天聽了雨奇老師的一場關於兒童創傷療愈的講座,真的覺得每個父母都應該去瞭解,忍不住把它分享出來。

孩子的創傷,特別是心理創傷對孩子身心靈造成的傷害可能非常巨大,

造成傷害的時間跨度也可能很長。

我們作為家長,常常對兒童心理創傷瞭解得不夠,所以往往不能立刻察覺,或者及時化解創傷對孩子的影響。

什麼是兒童心理創傷?

這裡用兩個小例子來說明

1例子1

小A覺得自己是一個常常會惹麻煩的人,

不管出現了什麼事情,她都會自責,覺得是自己不夠好造成的。

她的丈夫經常會對她使用家庭暴力,她的朋友們都會對她打抱不平,但是她認為都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才導致丈夫對他家暴。

後來諮詢師才瞭解到,小A從小生長在一個充滿了暴力的環境下,父母經常爭吵,而且也常常對她拳腳相加。她的媽媽常常對她說:“都是因為你,我才過得那麼不好。”

孩子對養育者非常的依戀,

如果現實的養育者非常糟糕,她在身體和精神上會受到雙重的傷害。如何孩子在現實情況下無法去改變糟糕的狀況,他會在頭腦中對事實進行改造。小A 生活中的自責,以及合理化丈夫的施暴動機,都是她童年成長經歷中的事情,造成的創傷反應。

2例子2

5歲時,家明學會了騎自行車,他非常自豪。一次,他的自行車碾到了一塊石頭,撞到了旁邊的一棵樹上。他站起來之後,

覺得分不清方向,覺得有什麼事情不對勁,也感覺非常地恐懼。爸爸媽媽把他扶了起來,表揚他很勇敢,但並沒有意識到家明有什麼異樣。

這看起來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後來,家明長大了,並已經結婚生子。

有一次,他開著汽車,載著自己的妻子兒子,前面突然出現了一輛車,他立刻覺得自己大腦一片空白,完全沒有辦法控制方向盤了。幸好對面的車避開了他,才避免了一場車禍。

回到家後,他感覺坐立難安,心慌氣短,過了好久才平靜下來。

過了幾天,在他開車的時候,在車稍微多一點的情況下,就會感到有突如其來的危險,讓他覺得非常恐懼。後來,他只有很早就去上班,避開車流,才能稍微平靜一點。

在這個案例中,創傷事件和創傷反應相隔了很長的時間,雖然看起來非常的不可思議。但是,大概有一半的創傷事件和創傷反應之間,是有時間間隔的。

短的有幾天,長的甚至有幾年或是十幾年。

創傷的症狀還有頻繁的情緒失控,或者有疏離感、無助感,或者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忙得停不下來,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嚴重的還會產生一些免疫系統的疾病。

為什麼會形成兒童心理創傷?

兒童心理創傷的產生能是通常會通過關係創傷(特別是母嬰依戀關係),或者是創傷事件產生。

關係創傷包括父母對孩子的忽略,否定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遺棄(讓孩子感覺被遺棄),那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過於嚴格的要求。

不一定所有的童年的事故都會產生創傷反應,但是有一些我們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因為孩子內心的體驗非常的可怕,都會產生創傷反應。

創傷事件包括了:天災,戰爭,被性侵,被威脅,親子中斷(0-3歲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特別是和媽媽在一起;或者分開時間在3個月以上),車禍,疾病,侵入性手術,牙齒治療,麻醉,被異物卡住喉嚨,被夾板固定,出生的創傷等等

但並不是這些事件都會對孩子造成創傷,最終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創傷,原因很綜合:還要看孩子的年齡,體質,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係,孩子的體驗,父母的應對等。一般來講,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因為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受傷。

創傷不僅出現在身體的層面,還會儲存在心理的層面。

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裡,創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

但是,有一個好消息是:孩子具有復原力。

什麼是復原力呢?

具有很強復原力的孩子的特徵:有開放的能量狀態(樂於結交朋友,喜歡分享,同時又能給自己的個人空間和物品設立界限,能夠感受自己的感覺,並以適齡的方式來表達和溝通,當他們得到支持時就有驚人的力量可以度過難關)

復原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孩子天生就會有一些感知力,但有很多需要父母説明培養,比如設立界限、對情緒的感知、溝通表達能力等等。

如何預防兒童心理創傷呢?

(1).關係的角度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瞭解孩子的成長發育規律,允許孩子表達感受,積極的傾聽和回應(尤其是當孩子驚恐的時候),賦予孩子權利,允許孩子說不。

(2).事件的角度

首先需要提前瞭解什麼樣的事件可能造成創傷。(可參看上面寫到的創傷事件)

特別需要注意在孩子需要被介入醫療行為時,要在孩子準備好了之後再進行,最好挑選願意聽取家長意見的醫生對孩子進行治療。

在不得不進行手術等事件的時候,事前要給孩子解釋,可以以遊戲的方式來演練。

在創傷發生之後及時對孩子進行情緒急救。

創傷事件發生之後的七步情緒急救法:

讓自己先平靜下來

評估孩子的受傷情況,鼓勵孩子在安全的地方休息。把手放在孩子的後背心,切忌緊緊地抱住孩子

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感官感受,可以溫柔地問孩子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可以問具體位置、範圍、重量,最好以擬人化的方式表述

慢下來,觀察孩子情緒的變化,觀察孩子情緒釋放的反應和信號,孩子可能會有幾個週期的身體反應

持續地肯定孩子的身體反應,告訴孩子哭泣顫抖都是正常的

肯定孩子與生俱來的復原力

要鼓勵孩子休息,睡覺也是一種療愈

後續繼續用一些繪本、故事、遊戲幫助孩子放鬆

在講座中,作為心理諮詢師的老師談到,

只願,有更多的父母提前瞭解到關於兒童心理創傷的知識,

不再願意看到有孩子因為久久無法釋然的心理創傷,而走進諮詢室。

是的,當我們作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也是最及時的心理治療師。

培養孩子的復原能力,儘量避免關係創傷的發生,在事件創傷發生後及時地給予孩子情緒急救。這些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或者是創傷事件產生。

關係創傷包括父母對孩子的忽略,否定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遺棄(讓孩子感覺被遺棄),那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過於嚴格的要求。

不一定所有的童年的事故都會產生創傷反應,但是有一些我們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因為孩子內心的體驗非常的可怕,都會產生創傷反應。

創傷事件包括了:天災,戰爭,被性侵,被威脅,親子中斷(0-3歲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特別是和媽媽在一起;或者分開時間在3個月以上),車禍,疾病,侵入性手術,牙齒治療,麻醉,被異物卡住喉嚨,被夾板固定,出生的創傷等等

但並不是這些事件都會對孩子造成創傷,最終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創傷,原因很綜合:還要看孩子的年齡,體質,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係,孩子的體驗,父母的應對等。一般來講,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因為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受傷。

創傷不僅出現在身體的層面,還會儲存在心理的層面。

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裡,創傷不可避免地會產生。

但是,有一個好消息是:孩子具有復原力。

什麼是復原力呢?

具有很強復原力的孩子的特徵:有開放的能量狀態(樂於結交朋友,喜歡分享,同時又能給自己的個人空間和物品設立界限,能夠感受自己的感覺,並以適齡的方式來表達和溝通,當他們得到支持時就有驚人的力量可以度過難關)

復原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孩子天生就會有一些感知力,但有很多需要父母説明培養,比如設立界限、對情緒的感知、溝通表達能力等等。

如何預防兒童心理創傷呢?

(1).關係的角度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瞭解孩子的成長發育規律,允許孩子表達感受,積極的傾聽和回應(尤其是當孩子驚恐的時候),賦予孩子權利,允許孩子說不。

(2).事件的角度

首先需要提前瞭解什麼樣的事件可能造成創傷。(可參看上面寫到的創傷事件)

特別需要注意在孩子需要被介入醫療行為時,要在孩子準備好了之後再進行,最好挑選願意聽取家長意見的醫生對孩子進行治療。

在不得不進行手術等事件的時候,事前要給孩子解釋,可以以遊戲的方式來演練。

在創傷發生之後及時對孩子進行情緒急救。

創傷事件發生之後的七步情緒急救法:

讓自己先平靜下來

評估孩子的受傷情況,鼓勵孩子在安全的地方休息。把手放在孩子的後背心,切忌緊緊地抱住孩子

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感官感受,可以溫柔地問孩子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可以問具體位置、範圍、重量,最好以擬人化的方式表述

慢下來,觀察孩子情緒的變化,觀察孩子情緒釋放的反應和信號,孩子可能會有幾個週期的身體反應

持續地肯定孩子的身體反應,告訴孩子哭泣顫抖都是正常的

肯定孩子與生俱來的復原力

要鼓勵孩子休息,睡覺也是一種療愈

後續繼續用一些繪本、故事、遊戲幫助孩子放鬆

在講座中,作為心理諮詢師的老師談到,

只願,有更多的父母提前瞭解到關於兒童心理創傷的知識,

不再願意看到有孩子因為久久無法釋然的心理創傷,而走進諮詢室。

是的,當我們作為家長,是孩子最好的也是最及時的心理治療師。

培養孩子的復原能力,儘量避免關係創傷的發生,在事件創傷發生後及時地給予孩子情緒急救。這些是我們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