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宋朝吳三桂,逼死南宋末代小皇帝,逼的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張弘範(1238 - 1280)、字仲疇,宋末元初鼎新革故時的弄潮兒,也是與吳三桂一樣被釘在恥辱柱的歷史風雲人物。小編無意為他作翻案文章,只有平心靜氣地將歷史上的張弘範作一剖析,

至於他是不是漢奸,大家來評說好了。


在金元交替,和後來的宋元相爭時期,隨著蒙元的入侵,金屬河北一帶崛起了兩個很大的漢族勢力,以張柔為代表的張氏家族和以史天澤為代表的史氏家族。他們在滅金伐宋的戰爭中,都為蒙元政府立下汗馬功勞,

元室對他們也不薄,高官厚祿,聖眷優渥。但在後人眼中,他們都被視為漢奸,甚至一些歷史學家也持這種觀點。

張弘范是張柔(1190~1268)的九子,他出生的時候金王朝已經滅亡了四年,嚴格講來,他不是宋人,最多是金廷遺民。

張弘範出身將門戎馬一生,雖然是漢人,卻輔佐忽必烈,為滅南宋立下了殊勳。有大漢民族情結的人對他恨之入骨,完全可以理解——眾所周知,蒙古滅宋分為突破襄陽和佔領臨安兩個戰略步驟。

在攻克襄陽城的戰役中,張弘範參與其間,而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襄陽地處漢水中游南岸,與北岸樊城相對,是扼守長江的屏障。至元五年(1268)春,蒙古軍確立了破襄必破樊的戰略思想,發兵圍攻樊城。可是圍攻一年多,始終無法攻克。無奈之下,忽必烈不得不增兵,派史天澤率軍增援。史天澤一至軍前,張弘範就獻計曰“城萬山以斷其西,

柵灌子灘以絕其東”。史天澤聽從了張弘範的建議,絕了襄陽對外的聯繫,在回回炮的猛烈轟擊下,樊城失陷,樊城一丟,襄陽獨木難支,南宋軍民堅持了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終告失敗。


襄陽易手,元軍揮師直逼臨安,南宋恭帝出降。張弘范率水陸大軍繼續南下,

於五坡嶺俘獲文天祥是他,在崖山海戰中徹底殲滅南宋“海上朝廷”的是他,迫使丞相陸秀夫負幼主趙昺跳海而死的還是他。徹底滅宋之後,張弘范志得意滿之餘,居然學了前人勒石紀功,命人在石壁上刻下了“張弘范滅宋於此!”的大字彰顯其赫赫武功(一說為“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

本來南宋遺民就恨不能食其肉、寢其骨了,張弘範又如此高調拉仇恨,也是怨不得旁人了。

明朝時,新會儒士陳獻章見了這塊碑,自掏腰包,在石上增刻一“宋”字。於是,張弘范刻石紀功的碑文變成了“宋張弘范滅宋於此”。如此一來意思大變,成了宋人張弘範在此滅了宋朝,這就是所謂的“一字斥奸”。

令人驚詫的是,與張弘範一直作戰到最後的宋將張世傑,原來在張柔部下。張柔降了蒙古後,張世傑南下投奔了南宋。一筆寫不出兩張字,據專家考證,張世傑與張弘範是同宗同族。雖然都姓張,但二張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張世傑堅決抗元,最後以身殉宋,流芳百世;張弘范雖然成了蒙元新朝顯貴,卻背負了駡名千載。


明代廣東提學趙瑤見了此碑,作詩感慨其事道——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鐫功奇石張弘范,不是胡兒是漢兒。

趙瑤沒有人云亦云,也沒給簡單粗暴的給張弘範扣上“宋朝降將”的帽子,如此評價歷史人物也算是較公允了。

投附蒙古的金人、宋人將領有許多,他們為什麼沒有和張弘范一樣勒石紀功呢?這並非是他們懂得羞恥,而是那些人多是粗鄙武夫,而張弘範是上馬可殺敵,下馬可以舞文弄墨的複合型人才。


史料記載,張家在元初是著名的藏書家,據說藏書過萬卷。張柔追隨蒙古人攻打金都汴梁時,蒙古人搶奪的是金帛子女,他卻跑去搶救《金實錄》和金廷皇家藏書。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張弘范自然對功名、仕途的理解與眾不同了。他的老師郝經與耶律楚材一樣是忽必烈智囊團的重要人物,對元朝的建立也立有大功。在家庭、老師的薰陶下,張弘范成了文武雙全的奇才,他最敬佩的就是漢代名將李廣,希望超越前人立不世之功,勒石紀功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都姓張,但二張走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張世傑堅決抗元,最後以身殉宋,流芳百世;張弘范雖然成了蒙元新朝顯貴,卻背負了駡名千載。


明代廣東提學趙瑤見了此碑,作詩感慨其事道——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鐫功奇石張弘范,不是胡兒是漢兒。

趙瑤沒有人云亦云,也沒給簡單粗暴的給張弘範扣上“宋朝降將”的帽子,如此評價歷史人物也算是較公允了。

投附蒙古的金人、宋人將領有許多,他們為什麼沒有和張弘范一樣勒石紀功呢?這並非是他們懂得羞恥,而是那些人多是粗鄙武夫,而張弘範是上馬可殺敵,下馬可以舞文弄墨的複合型人才。


史料記載,張家在元初是著名的藏書家,據說藏書過萬卷。張柔追隨蒙古人攻打金都汴梁時,蒙古人搶奪的是金帛子女,他卻跑去搶救《金實錄》和金廷皇家藏書。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張弘范自然對功名、仕途的理解與眾不同了。他的老師郝經與耶律楚材一樣是忽必烈智囊團的重要人物,對元朝的建立也立有大功。在家庭、老師的薰陶下,張弘范成了文武雙全的奇才,他最敬佩的就是漢代名將李廣,希望超越前人立不世之功,勒石紀功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