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朝滅亡,十萬軍民跳海悲壯殉國,明朝最終卻滅得有點窩囊

宋朝與明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難兄難弟。他們滅亡前後,有哪些異同?

第一、都是亡於異族。

宋朝被蒙古所滅。明朝最終是被滿洲所滅。

第二、都曾(想)與最大的敵手進行聯合。

南宋與蒙古聯手做掉了金國,把更大的敵人安在了自己身邊;崇禎皇帝自殺之後,即位的福王朱由崧,對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恨之入骨,想要聯虜平寇,還派左懋第等人到北京跟清廷談判。帶著詔書,封吳三桂為薊國公,運漕米十萬石接濟他。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綢緞一萬匹,以酬謝清廷“剿寇文武功勞”。結果,錢被清廷笑納了,人也抓了,左懋第不屈而死——南明此舉,自取其辱。

第三、京城被圍,皇帝(太后)做出的選擇不同。

宋恭帝趙㬎在1276年時才五歲,投降的決定,乃是謝太后做出的。而崇禎皇帝則是命令老婆們自殺、砍傷女兒,送走兒子,自己踏上不歸路。

第四、兩朝其實都滅在漢人手裡。

滅宋的主要人物張弘范,在國民屬性上,很複雜。

有人說他是漢奸。可自1127年靖康之變至他出生的111年間,他家根本沒受過宋朝半點恩惠。如果北方百姓真的“南望王師又一年”,那王師又在哪裡?是不是在“西湖歌舞幾時休”?他也不是金國人,因為他出生前四年,金國就滅亡了。說白了,他就是元朝的漢人。說不上叛變了誰。

明朝則不同。吳三桂、洪承疇、孔有德……這些人哪個不是從明朝叛變過去的?他們確實是奸。攻滅南明政權,他們為清朝出了大力。

第五、最後的皇帝,都壯烈殉國了。

宋少帝趙昺被左丞相陸秀夫背著跳海自盡。這很難說是他自己的決定,但我認為,陸秀夫應該也給他講過道理,畢竟,八歲了,也還是懂一些事的。

明永曆帝朱由榔,則是被吳三桂俘虜後用弓弦絞死。

他是個軟弱的人,甚至給吳三桂寫過信,遍述明朝對吳家的恩德,希望吳三桂他看在朱由檢、朱棣、朱元璋的面子上,放自己一馬。但真正被俘之後,他也沒有做孬種,坦然面對了死亡。

前面五點異同,我覺得都不算事,最關鍵的——

宋朝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譜寫了漢人一曲可昭日月的悲壯讚歌。

而明朝最後的臣屬,則在緬甸逃難幾年,最後被緬王莽白用下賤的方法,于咒水之難中殺得七七八八,窩囊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