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吉利德科學索華迪首亮相,攜手共創“天下再無丙肝”新時代!

2017中華醫學會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

吉利德科學衛星會會後報導

精彩內容

2017年金秋十月,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聯合主辦的“第十八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暨2017年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年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年會”於12-14日在湖北省武漢市成功召開。

在10月14日吉利德科學的衛星會上,莊輝院士、王貴強教授、任紅教授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和在場的專家和學者共同探討了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時代中國丙肝患者治療的新轉折。同時,上萬名醫務人員通過網路平臺收看了此次大會的直播。

莊輝院士:中國HCV患者治療的轉折

莊輝院士首先介紹了包括索華迪®(索磷布韋)在內多個DAA在中國獲批的背景,揭示了中國HCV治療DAA時代的來臨。然後他介紹了WHO 2015-2030年消除HBV和HCV公共衛生威脅的衛生服務覆蓋目標,其中2015年世界HBV/HCV診斷和治療衛生服務覆蓋率僅有不到5%和不到1%,

可見目前HBV/HCV治療形勢仍舊比較嚴峻[1]。最後他從丙型肝炎的優選治療方案和適應人群著手,引出王貴強教授和任紅教授的演講主題:DAA時代的優選治療方案、DAA時代是否仍有難治人群?

王貴強教授:DAA時代的優選治療方案

王貴強教授表示,目前我國治療HCV感染主要還是干擾素+利巴韋林的方案,

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舊存在部分患者應答率較差、耐受性不佳等情況。他認為丙型肝炎治療優選方案有4個關鍵特徵:高效、安全性耐受性好、方便和適用人群廣泛。

臨床試驗顯示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治療方案具有泛基因型、高SVR(90%以上)、耐受性和安全性好的特點。

中國3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索磷布韋+利巴韋林±聚二乙醇干擾素治療初治和經治HCV基因1,2,3和6型患者,可實現高SVR(92%-100%)[2]。

另外,索磷布韋基線耐藥及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耐藥均罕見,無需進行NS5B基線耐藥檢測,

也不會對後續挽救治療造成影響,因此用藥更加方便;並且NS5B聚合酶抑制劑索磷布韋不經肝臟細胞色素P450代謝,藥物相互作用少,這一點在臨床合理用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任紅教授:DAA時代是否仍有難治人群?

在演講開始之前,任紅教授以吉利德科學在醫藥公司中相對年輕(吉利德科學成立於1987年,迄今30年)的背景為契機,從乙肝領域的阿德福韋酯和替諾福韋酯說起:吉利德科學雖然剛進入中國,但這兩個藥物在中國早已深入人心。在HCV治療的干擾素時代,存在干擾素禁忌症或者藥物不耐受的患者很多,隨著DAA療效和安全性的不斷提高,適應人群將會擴展。因此我們需要對臨床上若干亟需治療的人群,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回顧。

臨床研究顯示,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方案在老年(65歲以上)和青少年(12歲-17歲)患者中療效和安全性良好。對於肝硬化失代償的患者,研究顯示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12周,SVR12達94%(GT1、3、2/4/6型患者的整體分析)[3]。而DAA中的NS3/4A蛋白酶抑制劑禁用於失代償肝硬化患者。除此以外,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方案在基因3型、肝移植和HCV/HIV共感染患者中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HIV/HCV共感染患者的肝病相關患病率和死亡率、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和總死亡率均高於HCV單純感染的患者,過去基於干擾素的方案在這一人群的療效欠佳,藥物不良反應大,患者耐受性差。來迪派韋索磷布韋和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HIV/HCV共感染的SVR率達到95%以上,和HCV單純感染的療效相當[4][5]。

可見,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DAA藥物組合,將為這些干擾素時代的難治患者提供臨床解決方案。

小結

會議最後,莊輝院士詼諧道:DAAs療效十分卓越,90%甚至95%以上的治癒率都是常見的,不禁讓人感慨干擾素時代治癒之難。隨後他總結了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點:

1.我國此前治療HCV感染主要還是干擾素+利巴韋林的方案,DAA時代的來臨是我國HCV治療的轉折。

2.從本次會議內容可見,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方案療效確切,安全性良好,無需檢測基線耐藥、臨床使用方便,肝硬化失代償患者也可使用,將會為HCV患者帶來獲益。

3.有些藥物在臨床試驗階段療效資料較好,但是真實世界研究療效卻不如預期。索磷布韋真實世界研究療效與3期臨床研究結果高度一致。

4.DAA時代的來臨不僅意味著我國HCV的治療邁入了新的時代,甚至預示著HCV治療無干擾素時代的來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適用于專業醫務人員

莊輝 院士

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導。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免疫控制乙型肝炎專家委員會委員、亞太消滅病毒性肝炎聯盟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名譽主委。中國肝病“阻擊戰”的領軍人,推動我國肝臟病學走向國際舞臺。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發起人之一,並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王貴強 教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主持制定了《乙型肝炎診斷標準》,參加制訂《甲型肝炎診斷標準》、《丙型肝炎診斷標準》、《戊型肝炎診斷標準》、《腎綜合征出血熱診斷標準》等。參加和主筆制定了我國多部指南,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等。

任紅 教授

博士生導師,重慶醫科大學國家重點學科傳染病學學科帶頭人、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所長、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肝臟病雜誌》總編輯、《肝博士》總編輯。

參考文獻

1. http://www.who.int/hepatitis/strategy2016-2021/en/ (Accessed December 2016)

2. Wei L. APASL 2017, OP242.

3. Churry MP, et al. N Engl J Med. 2015 Dec 31;373(27):2618-28.

4.Naggie S, et al, CROI 2015, Oral #LB-152.

5.Bräu N, IAS, 2016.

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但這兩個藥物在中國早已深入人心。在HCV治療的干擾素時代,存在干擾素禁忌症或者藥物不耐受的患者很多,隨著DAA療效和安全性的不斷提高,適應人群將會擴展。因此我們需要對臨床上若干亟需治療的人群,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回顧。

臨床研究顯示,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方案在老年(65歲以上)和青少年(12歲-17歲)患者中療效和安全性良好。對於肝硬化失代償的患者,研究顯示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聯合利巴韋林治療12周,SVR12達94%(GT1、3、2/4/6型患者的整體分析)[3]。而DAA中的NS3/4A蛋白酶抑制劑禁用於失代償肝硬化患者。除此以外,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方案在基因3型、肝移植和HCV/HIV共感染患者中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HIV/HCV共感染患者的肝病相關患病率和死亡率、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和總死亡率均高於HCV單純感染的患者,過去基於干擾素的方案在這一人群的療效欠佳,藥物不良反應大,患者耐受性差。來迪派韋索磷布韋和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HIV/HCV共感染的SVR率達到95%以上,和HCV單純感染的療效相當[4][5]。

可見,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DAA藥物組合,將為這些干擾素時代的難治患者提供臨床解決方案。

小結

會議最後,莊輝院士詼諧道:DAAs療效十分卓越,90%甚至95%以上的治癒率都是常見的,不禁讓人感慨干擾素時代治癒之難。隨後他總結了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主要有以下四點:

1.我國此前治療HCV感染主要還是干擾素+利巴韋林的方案,DAA時代的來臨是我國HCV治療的轉折。

2.從本次會議內容可見,以索磷布韋為基礎的方案療效確切,安全性良好,無需檢測基線耐藥、臨床使用方便,肝硬化失代償患者也可使用,將會為HCV患者帶來獲益。

3.有些藥物在臨床試驗階段療效資料較好,但是真實世界研究療效卻不如預期。索磷布韋真實世界研究療效與3期臨床研究結果高度一致。

4.DAA時代的來臨不僅意味著我國HCV的治療邁入了新的時代,甚至預示著HCV治療無干擾素時代的來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適用于專業醫務人員

莊輝 院士

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導。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免疫控制乙型肝炎專家委員會委員、亞太消滅病毒性肝炎聯盟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名譽主委。中國肝病“阻擊戰”的領軍人,推動我國肝臟病學走向國際舞臺。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發起人之一,並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王貴強 教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主持制定了《乙型肝炎診斷標準》,參加制訂《甲型肝炎診斷標準》、《丙型肝炎診斷標準》、《戊型肝炎診斷標準》、《腎綜合征出血熱診斷標準》等。參加和主筆制定了我國多部指南,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等。

任紅 教授

博士生導師,重慶醫科大學國家重點學科傳染病學學科帶頭人、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所長、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肝臟病雜誌》總編輯、《肝博士》總編輯。

參考文獻

1. http://www.who.int/hepatitis/strategy2016-2021/en/ (Accessed December 2016)

2. Wei L. APASL 2017, OP242.

3. Churry MP, et al. N Engl J Med. 2015 Dec 31;373(27):2618-28.

4.Naggie S, et al, CROI 2015, Oral #LB-152.

5.Bräu N, IAS, 2016.

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