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百里者半九十

遠行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這是出自西漢時期劉向編定的《戰國策·秦策五·謂秦王》裡面的一句話。

節選

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裡才算是走了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

翻開歷史的記憶,這樣的事情有很多。

春秋末年,在吳越爭戰中,吳王闔閭戰敗身死。為了給父親報仇,夫差即位後,

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終於將越國戰敗。本來快要滅越國了,但是吳王夫差卻半途而廢。他不僅聽信讒言,放虎歸山,而且開始貪圖享樂,不再乘勝追擊。而失敗的越王勾踐卻知恥後勇,臥薪嚐膽,20年後終於一舉滅掉了吳國,夫差身死。

楚漢爭霸中,項羽本來有優勢可以滅掉劉邦,但是卻選擇了分地而治,分天下而管,導致後來劉邦的發展,並最後將項羽逼到烏江自刎,含恨而死。

明朝末年,打進了北京城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由於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盲目輕敵,剛愎自用,結果大好的江山毀於一旦,李自成也落得個亡命天涯的結局,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中國共產黨深知“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的後果,不管是革命年代,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面對即將取得的勝利,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同志在勝利面前要保持清醒頭腦,

在奪取全國政權後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並且把進京比喻為“趕考”。

新中國建立之後,經過近70年的努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我們的處境也更加艱難。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青年為之奮鬥。越到最後關頭,越需要大家咬緊牙關堅持到底,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具有更加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容許有絲毫的精神懈怠,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