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媽罵了我的班主任,請問我還能活嗎?

星期一淩晨,有一位網友在豆瓣小組發了一個帖子,

上傳了幾張高三家長微信群裡,家長和班主任發生衝突的聊天記錄,問大家支援誰。

這位網友應該是知情人士,給出了充足的背景資訊:

————1————

一開始,班主任在家長群中發了一句“再次強調智慧手機的問題”,同時公佈了一張帶智慧手機學生的名單。

這是個高三家長群,群裡有72名成員,班級人數不會少。班主任很忙,沒有敲名字或者是一一@家長,只發了一張圖片。

高三班主任都追求高效率。

根據樓主的說法,學校開學前就已經交代過不許帶智能手機。有家長馬上回復“收得好”,說明“發現學生攜帶智慧手機後沒收”應該也是學校有言在先的規定。

通知發出將近1小時後,一位學生家長在群裡@班主任提出質疑。這裡我們稱他為李家長。這段話分了3個帶編號的小段落,應該是李家長在word裡精心編輯的,想必也是字斟句酌過。

但這些話看起來唬人,其實一句都不對。

我們來一條一條看:

老師,首先先謝謝學校和老師對孩子的學習的關心!帶手機確實是個問題,但是呢,在此,我希望說幾句!

“首先”,“在此”,“1,2,3”,“我講兩句”,這是各種領導發言的常用表達。李家長一上來就把自己拱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所有人都睜大眼睛看仔細了”。

但位置這個事情,自己說了不算,得大家都認的才有效。

家長群第一錯覺:群內成員人人平等

別被“家長群”這個名字騙了。

這個群是個通知群,主角有且只有老師,建群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老師向家長傳達消息。單方面想用領導的口氣增強自己說話的分量,完全是盲目自信。

1. 孩子若是在上課或者晚自習期間玩手機被收,做家長的無話可說,但是,今晚聽說,並不是孩子把手機拿起來玩被收的!而是老師私自收查,這侵犯到了孩子的隱私權!

這段話有兩個意思:

第二,老師沒收手機,侵犯隱私權。

我國《憲法》中有兩處與個人隱私相關,分別是“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單純沒收手機在這裡顯然不適用。如果非要主張老師侵犯學生通信自由,李家長至少要舉出老師解鎖學生手機、查看短信微信聊天記錄的證據,顯然也不太可能。

《刑法》、《民法通則》等其他法律中也有關於侵犯個人隱私的條款,如果查閱一下就會發現,隱私權的範圍主要是公民的“私生活、家庭、住宅、通信、榮譽和名譽”。

總之,李家長關於“隱私權”的指控完全不成立。

一個真相是,真正會用“隱私權”和“知情權”的人,根本就不會把這兩個詞掛在嘴上。

如果你沒有法學學位,那在引用術語之前,最好諮詢一下身邊的相關專業人士。不然你嚇唬停車場保安可能能成功,中學班主任,還兼語文老師,趴窗戶損人都是一流,兩大殺手角色二合一,想想看!

2. 孩子帶手機,我們也跟孩子說了不許拿出來玩,只有下課或者放學才允許拿出來,再者,帶手機也是為了方便我們跟孩子溝通,要是孩子寄宿生,週末回家,怎麼跟家裡人聯繫,要是孩子出現了什麼意外,請問誰負責!

根據後面的聊天記錄,學校禁止的只是智慧手機,允許學生帶老人機上學,所以這一條也不成立。李家長不怎麼瞭解學校規定,平時可能根本不跟老師溝通。

他還想把別的家長也拉進來:

“要是孩子寄宿生,週末回家,怎麼跟家裡人聯繫,要是孩子出現了什麼意外,請問誰負責!”(正處級以下的同志注意,各種聊天工具上不要用感嘆號)

家長群第三錯覺:聯合寄宿生家長向老師施壓效果更好

別犯傻了,有腦子的家長一定不會在群裡公開懟老師,你咒人家孩子“出了意外”,人家還能被你當槍使?

3. 手機被收,高考後還,那要是孩子的手機都壞了,請問學校負責賠償嗎?@班主任

這條純粹就是為懟而懟。其實沒有哪個老師真的願意保管學生的智慧手機,損壞還在其次,放在辦公室被盜的風險非常大。現實中大部分老師的做法是,沒收學生手機後與家長私下溝通,約定時間還回去。

從內容到語氣,李家長句句都不對。但是他最大的問題還不在這裡。

家長群第四錯覺:可以在家長群裡直接向老師提出質疑

這是家長群中最常見的取死之道。

熊師傅在《關係攻略》的《家長群攻略》一文中詳細解釋過這個問題:

在孩子求學階段,家長的利益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大部分老師的績效也來自於此,兩邊有共同利益,本來可以坐下來談。

但在有著幾十個圍觀者的微信群裡挑釁老師,這位家長可能壓根沒想過後果,以及是否能解決問題。

————2————

班主任的反應果然非常激烈:

一開始是在譏諷李家長擺譜:你有本事,你怎麼不上天呢?

這一段還在就事論事,認真解釋。

親身上陣吵,還把自己心裡積攢地怨念都倒了出來。

這多半是一位年輕教師。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知道,面對這類家長的低階挑釁,“引而不發”遠比直接的情緒宣洩好得多。

真正的厲害角色都是私下和老師溝通,絕對沒有在群裡公開叫板的。班主任只要什麼也不說,規則問題自然會有熱心家長幫忙在群裡解釋,剩下的就讓李家長自己去琢磨。他什麼時候琢磨到自己孩子正在高三這個關鍵時期、正需要班主任的督促和管理,什麼時候就能把自己嚇出一身冷汗。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班主任放手不管孩子玩手機,將來他們考不上大學,變成一個滿口“隱私權”的妄人,又算誰的責任呢?

班主任在操作上原本沒什麼大瑕疵,但因為幾段言辭激烈的話,最終給自己招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旁觀者對對錯並不關心,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看你的姿態美不美。”

只要這位老師還在這所學校工作,恐怕就很難得到發展了。

————3————

還有一個群體也被網友DISS得很多,就是借機抱班主任大腿、表忠心的家長。

李家長剛開始打的如意算盤是煽動住宿生家長和他一起質疑,恐怕他萬萬沒想到,最終出現的是一大群自發支持老師的人。

這些家長的行為雖然看起來滑稽好笑,但他們的想法本身是沒問題的:高三了,希望老師多分一點精力在自家孩子身上,儘量跟老師搞好關係,替他分憂。

但是在群裡搞這一套,太露骨了。

家長群第五錯覺:刷屏表忠心能增加老師和我的親密度

其實老師在氣頭上,根本看不清你們誰是誰。

真正密切的私人關係,一定是靠私下溝通建立的。好好編輯一段話,小窗發給班主任,告訴他你會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比在大群裡助拳姿態要好看得多。

畢竟,說不定就有那麼一個無聊的群成員,把未經打碼的聊天截圖發到公共論壇上,問網友們支持誰呢?

————4————

原帖是10月16日發的,18日樓主已經把圖片刪掉了。

從原始發言來看,樓主應該是認為這場衝突當中家長和老師都有不妥之處,所以把聊天記錄發到了豆瓣最大的小組,讓熱愛八卦的姑娘們來品評。

帖子熱度非常高,大家討論得不亦樂乎,持各種觀點的人都有。

但是別忘了,家長群不是一般的微信群,聊天內容和姓名備註都包含了大量的個人資訊,而樓主發帖時完全沒做任何處理。

這件事的熱度發酵之後,老師,李家長,群裡其他家長的資訊都暴露無遺,幾個孩子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老師的職業生涯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圖片的原始出處多半是群裡潛水的家長,現在恐怕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齒,在憋著勁把TA找出來。

樓主現在刪掉了原始圖片,但圖已經被轉得全網都是。

就連原始的帖子也不好刪:豆瓣小組的規則是,樓主自己如果想刪帖,需要先把所有回復一條條全部刪完,才能刪主貼,而這帖子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個回復了。

你找一大群人來看好戲的時候,心裡怎麼就沒點數呢?

————5————

這件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們覺得我們是一個懂關係的民族,現實中大多數人對關係的理解相當膚淺。

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懂禮貌的國家,然而現實中不懂禮貌的人很多很多。

對關係自詡精通、其實粗陋的我們,現在能夠儘快改善的一件事就是,遇見事多想想:

到底怎麼回事

我是準備講道理,還是為了觸怒對手?

我的行為,誰會受益,誰會看笑話?

我不採取任何行動,會不會給自己造成嚴重的損失?

如果不會說話,那家長群裡只說四句話就好了:

收到

好的

謝謝

好棒

顯然也不太可能。

《刑法》、《民法通則》等其他法律中也有關於侵犯個人隱私的條款,如果查閱一下就會發現,隱私權的範圍主要是公民的“私生活、家庭、住宅、通信、榮譽和名譽”。

總之,李家長關於“隱私權”的指控完全不成立。

一個真相是,真正會用“隱私權”和“知情權”的人,根本就不會把這兩個詞掛在嘴上。

如果你沒有法學學位,那在引用術語之前,最好諮詢一下身邊的相關專業人士。不然你嚇唬停車場保安可能能成功,中學班主任,還兼語文老師,趴窗戶損人都是一流,兩大殺手角色二合一,想想看!

2. 孩子帶手機,我們也跟孩子說了不許拿出來玩,只有下課或者放學才允許拿出來,再者,帶手機也是為了方便我們跟孩子溝通,要是孩子寄宿生,週末回家,怎麼跟家裡人聯繫,要是孩子出現了什麼意外,請問誰負責!

根據後面的聊天記錄,學校禁止的只是智慧手機,允許學生帶老人機上學,所以這一條也不成立。李家長不怎麼瞭解學校規定,平時可能根本不跟老師溝通。

他還想把別的家長也拉進來:

“要是孩子寄宿生,週末回家,怎麼跟家裡人聯繫,要是孩子出現了什麼意外,請問誰負責!”(正處級以下的同志注意,各種聊天工具上不要用感嘆號)

家長群第三錯覺:聯合寄宿生家長向老師施壓效果更好

別犯傻了,有腦子的家長一定不會在群裡公開懟老師,你咒人家孩子“出了意外”,人家還能被你當槍使?

3. 手機被收,高考後還,那要是孩子的手機都壞了,請問學校負責賠償嗎?@班主任

這條純粹就是為懟而懟。其實沒有哪個老師真的願意保管學生的智慧手機,損壞還在其次,放在辦公室被盜的風險非常大。現實中大部分老師的做法是,沒收學生手機後與家長私下溝通,約定時間還回去。

從內容到語氣,李家長句句都不對。但是他最大的問題還不在這裡。

家長群第四錯覺:可以在家長群裡直接向老師提出質疑

這是家長群中最常見的取死之道。

熊師傅在《關係攻略》的《家長群攻略》一文中詳細解釋過這個問題:

在孩子求學階段,家長的利益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大部分老師的績效也來自於此,兩邊有共同利益,本來可以坐下來談。

但在有著幾十個圍觀者的微信群裡挑釁老師,這位家長可能壓根沒想過後果,以及是否能解決問題。

————2————

班主任的反應果然非常激烈:

一開始是在譏諷李家長擺譜:你有本事,你怎麼不上天呢?

這一段還在就事論事,認真解釋。

親身上陣吵,還把自己心裡積攢地怨念都倒了出來。

這多半是一位年輕教師。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都知道,面對這類家長的低階挑釁,“引而不發”遠比直接的情緒宣洩好得多。

真正的厲害角色都是私下和老師溝通,絕對沒有在群裡公開叫板的。班主任只要什麼也不說,規則問題自然會有熱心家長幫忙在群裡解釋,剩下的就讓李家長自己去琢磨。他什麼時候琢磨到自己孩子正在高三這個關鍵時期、正需要班主任的督促和管理,什麼時候就能把自己嚇出一身冷汗。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班主任放手不管孩子玩手機,將來他們考不上大學,變成一個滿口“隱私權”的妄人,又算誰的責任呢?

班主任在操作上原本沒什麼大瑕疵,但因為幾段言辭激烈的話,最終給自己招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旁觀者對對錯並不關心,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看你的姿態美不美。”

只要這位老師還在這所學校工作,恐怕就很難得到發展了。

————3————

還有一個群體也被網友DISS得很多,就是借機抱班主任大腿、表忠心的家長。

李家長剛開始打的如意算盤是煽動住宿生家長和他一起質疑,恐怕他萬萬沒想到,最終出現的是一大群自發支持老師的人。

這些家長的行為雖然看起來滑稽好笑,但他們的想法本身是沒問題的:高三了,希望老師多分一點精力在自家孩子身上,儘量跟老師搞好關係,替他分憂。

但是在群裡搞這一套,太露骨了。

家長群第五錯覺:刷屏表忠心能增加老師和我的親密度

其實老師在氣頭上,根本看不清你們誰是誰。

真正密切的私人關係,一定是靠私下溝通建立的。好好編輯一段話,小窗發給班主任,告訴他你會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比在大群裡助拳姿態要好看得多。

畢竟,說不定就有那麼一個無聊的群成員,把未經打碼的聊天截圖發到公共論壇上,問網友們支持誰呢?

————4————

原帖是10月16日發的,18日樓主已經把圖片刪掉了。

從原始發言來看,樓主應該是認為這場衝突當中家長和老師都有不妥之處,所以把聊天記錄發到了豆瓣最大的小組,讓熱愛八卦的姑娘們來品評。

帖子熱度非常高,大家討論得不亦樂乎,持各種觀點的人都有。

但是別忘了,家長群不是一般的微信群,聊天內容和姓名備註都包含了大量的個人資訊,而樓主發帖時完全沒做任何處理。

這件事的熱度發酵之後,老師,李家長,群裡其他家長的資訊都暴露無遺,幾個孩子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老師的職業生涯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圖片的原始出處多半是群裡潛水的家長,現在恐怕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齒,在憋著勁把TA找出來。

樓主現在刪掉了原始圖片,但圖已經被轉得全網都是。

就連原始的帖子也不好刪:豆瓣小組的規則是,樓主自己如果想刪帖,需要先把所有回復一條條全部刪完,才能刪主貼,而這帖子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個回復了。

你找一大群人來看好戲的時候,心裡怎麼就沒點數呢?

————5————

這件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們覺得我們是一個懂關係的民族,現實中大多數人對關係的理解相當膚淺。

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懂禮貌的國家,然而現實中不懂禮貌的人很多很多。

對關係自詡精通、其實粗陋的我們,現在能夠儘快改善的一件事就是,遇見事多想想:

到底怎麼回事

我是準備講道理,還是為了觸怒對手?

我的行為,誰會受益,誰會看笑話?

我不採取任何行動,會不會給自己造成嚴重的損失?

如果不會說話,那家長群裡只說四句話就好了:

收到

好的

謝謝

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