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普通家用車究竟多長時間換一次機油合適?

普通家用車究竟多長時間換一次機油合適?

按理說依照保養手冊上的規定來就好了, 但是在我天朝這個問題異常複雜, 各方神聖(專家)一直爭論不休, 至今未有定論。

爭論的起因是有人發現同樣一款車, 國內的保養週期(手冊規定)比國外要短得多, 甚至是“腰斬”, 即國外規定15000公里保養一次, 國內就變成了7500公里一次。

對此, 官方(汽車廠/4S店)的解釋是:1、中國的油品(指汽油)品質不好;2、中國的路況不佳。

關於第1點, 沒見到“兩桶油”出來反駁過, 似乎默認了。

關於第2點, 中國的大城市確實普遍比較堵, 上下班高峰期走走停停是常有的事。

很多專家也經常拿這兩點作為論據, 說明國內保養週期縮短的必要性。

果真如此嗎?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果全信就太傻太天真了。

首先, 據知情人士透露, 售後服務是4S店的重要利潤來源, 縮短保養週期可以使利潤增加, 這道理就象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 同時, 車輛在其生命週期內增加保養的頻次, 有利於降低車輛的故障率, 提高品牌的聲譽, 這當然是汽車廠所喜聞樂見的。

所以從造車的到賣車的, 毫無疑問都希望保養週期能縮短、縮短, 再縮短, 便可以肆無忌憚、理直氣壯地制定“適合國情”的遊戲規則了。

為了證明沒有冤枉他們, 下面舉兩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 就是我家裡的一台車(為了防止車托車黑的嫌疑, 具體品牌就不透露了), 為了增加市場競爭力, 宣佈新款車型的保養週期卻從原來的每5000公里(或3個月, 以先到為限)變成了每10000公里(或6個月)。

而所謂“新款”, 其實不過是外觀上改動了幾個地方, 並增加了一些舒適性的功能而已, 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沒有任何變化。 在我的再三逼問之下, 4S店最終承認我的“舊款”也可以按10000公里(或6個月)的週期進行保養。

第二個例子, 我家裡的另一台車(與上述同樣的原因, 具體品牌省去), 保養手冊上明明寫著15000公里保養一次, 4S店卻要求7500公里去保養一次。 我沒有理會他們, 基本上是按照15000公里的週期去做保養的, 現在開了6年了, 也沒見有什麼問題。 不要相信某些人所說的“車子已經隱藏有問題了”的鬼話, 什麼毛病要在車上潛伏個7、8年才爆發不成?就像有人說徐曉冬已經被雷雷打成了重傷,

你信嗎?

從上面這兩個案例就可以看出汽車廠和4S制定的保養週期是多麼的不靠譜。

與此同時, 一些機油供應商的專業人士也站了出來, 指出機油並沒有那麼嬌貴, 保養週期過短, 造成了機油的極大浪費。 這樣的反水言論非常出人意料, 按理說機油供應商應該是和汽車廠、4S店、汽車維修店屬於同一條繩子(利益鏈)上的“蚱蜢”才對呀?!

估計是實在看不過眼, 憤慨之下, 不願意讓機油再做“背鍋俠”了。

既如此,那我等P民該怎麼破呢?個人覺得有三種選擇:

1、嚴格按照保養手冊或者4S店要求的週期保養,雖然經濟上會有些損失,但是這是一個非常穩妥的做法(因為廠家和4S店肯定留足了安全係數)。另外,萬一車子出現品質問題,需要4S店扯皮的時候,也可以防止他們拿保養週期來說事。

2、在保養手冊規定的保養週期增加50%左右的時間去4S店或者熟悉的汽修店進行保養。這是一種兼顧經濟性又有一定保險係數的折衷方案。

3、自己學會判斷機油的好壞,從可靠的管道買回合適的機油,需要更換的時候自己或者找汽修店的師傅更換。

總之,保養的週期同油耗的高低一樣,與用車的環境、路況,駕駛員的水準、習慣等等因素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地學習相關知識,才能避免被不良商家忽悠。

(文 / 劉阿流)

既如此,那我等P民該怎麼破呢?個人覺得有三種選擇:

1、嚴格按照保養手冊或者4S店要求的週期保養,雖然經濟上會有些損失,但是這是一個非常穩妥的做法(因為廠家和4S店肯定留足了安全係數)。另外,萬一車子出現品質問題,需要4S店扯皮的時候,也可以防止他們拿保養週期來說事。

2、在保養手冊規定的保養週期增加50%左右的時間去4S店或者熟悉的汽修店進行保養。這是一種兼顧經濟性又有一定保險係數的折衷方案。

3、自己學會判斷機油的好壞,從可靠的管道買回合適的機油,需要更換的時候自己或者找汽修店的師傅更換。

總之,保養的週期同油耗的高低一樣,與用車的環境、路況,駕駛員的水準、習慣等等因素都有關係,不可一概而論。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地學習相關知識,才能避免被不良商家忽悠。

(文 / 劉阿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