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最差合夥人,越王勾踐複國後,為何過河拆橋殺死文種?

(圖)圖片來自《博物》雜誌

創業、做生意、建團隊找合夥人時, 一定要擦亮眼睛, 找對人如虎添翼, 折騰一時幸福一世, 最終苦盡甘來;找錯人則是瞎折騰,

功成時被一腳踢開, 打拼付出的血淚一筆勾銷, 有苦無處訴, 小的掏錢免災, 大的家毀人亡。

中國古代, 就有一位創業的小夥伴, 因錯選合夥人, 經歷了興一國亡一國的傳奇後, 也把自己引上了不歸路。 鞠躬盡瘁扶起的君王要了自己的性命, 也抹煞了自己複國的功勞。

這個人就是文種, 春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 協助越王勾踐治理國家, 足智多謀, 他的合夥人是越王勾踐。

西元472年, 勾踐賜給全力助自己複國的直臣文種一把劍, 要他自行了斷, 理由是, 文種你獻出的征討吳國的七條戰略, 我僅用三條就滅了吳, 剩下的四條再也用不著了, 怪可惜的, 你還是帶著去效忠先王去吧。

過河拆橋, 兔死狗烹也不過如此!

可憐文種為光復越國這個春秋大業嘔心瀝膽, 全力拼下的江山, 無福消受, 卻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遇人不淑, 可悲可歎啊!

二十年前, 勾踐從吳國馬廄被放出來, 生怕吳王反悔, 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連夜趕回越國, 那時的勾踐落魄到極點, 三年吳王僕役生涯, 牽馬喂馬打掃馬圈, 隨時有被砍頭的危險, 哪還有半點君王的形象與氣勢。

如今大難不死, 重返故國, 此刻看到境內花紅柳綠, 一片祥和, 百姓安居樂業, 越國早已不是三年前戰敗時百姓民不聊生, 國家破敗的景象, 他深知這都是文種大夫治國有方啊。

勾踐的眼眶紅了, 自己在吳國做牛做馬, 早已沒有了一國之君的尊嚴, 在自己人生最低谷, 競然還有這赤膽忠心的臣子對自己死心踏地,

不離不棄, 守著這樣一個破敗的國家, 勵精圖治, 休耕養息, 竟也治理得井井有條, 忠臣啊!

勾踐感動了, 激動了, 心動了!

人一動情就容易激動, 一激動就會不顧身份口無遮擋, 勾踐就在動情的當口拉著文種的手, 流著眼淚許下了一個彌天大謊:軍功章裡有我的一半, 也有你的一半, 好好幹, 待吳國滅亡, 越國復興, 就分一半的國土給你。

(圖)勾踐, 陸華(繪)

想必越王說這話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估計恨不得當下就掏心掏肝來驗證自己的真心。

總之, 當時文種也被感動了, 當真了, 不冷靜了, 君無戲言啊, 即使再落魄畢竟還是一國之君啊, 君臣有別, 此刻國君正拉著自己的手, 涕淚橫流, 對自己委以重任, 竟然還要拉自己入股, 功成名就還有分紅, 何德何能, 何德何能啊!

對於分半壁江山的誓言, 文種未必當真, 但越王的誠心與真心卻實實在在打動了他, 有時, 人會為了一句虛無飄渺的承諾就輕易的交付了自己的整個身心, 文大夫成了越王的鐵忠粉, 哪怕是肝腦塗地也必誓死效忠。

不可否認, 越王當下的感情或許是真的, 承諾是走心的, 但是, 不要忘記, 時間是最有效的毒藥, 很多誓言都是悄無聲跡的泯滅在漫漫長河中。 而很多癡情話講了就忘了, 而帝王的話, 本就不可信, 更何況這句話又是穿過了漫長的二十年, 早已被時間的河流沖刷的支離破碎。

文種飽醮感動的淚水回去後, 對於被寄託的這份厚望, 他感到了肩上任務的艱巨, 幾乎被掏空的越國, 連生存都是問題, 何談滅吳?他徹夜難眠, 絞盡腦汁苦思冥想, 幾夜不眠不休, 終於一副複國大略漸漸清晰起來,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戰, 他甚至想好了每條策略下面具體的實施方案, 他再一次熱淚縱橫, 把凝聚心血的熱騰騰的滅吳七策連夜整理後, 獻給了越王。

20年過去了,越國真的滅了吳國,捉了夫差,報了大仇。文種還是那個文種,而越王卻不是當年那個越王。

越王勾踐似乎真的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初許下的諾言,一起打下的江山,他要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裡,想要分紅,門都沒有。

或許在越王看來,越國能戰勝吳國,自己功不可沒,你文種又沒去吳國喂過馬,沒低三下四求過人,沒住過石室睡過石床,沒吃過吳王的屎,沒舔過苦膽,這些最苦最累最髒的活都是他一人做的,文大夫只不過動動腦子想了幾條所謂的妙計而已,憑什麼百姓要對你歌功頌德?

更重要的是,成王敗寇,他現在是王,所有人都要俯首稱臣,山呼萬歲,而文種你老了,不中用了,還不會拍馬屁,留你何用?更何況,我在吳國做僕的三年的那點老底你一清二楚,誰還沒點秘密?天天在眼前晃蕩,老是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還是消失了好,眼不見心不煩。

於是,終於有一天,賜給文種一把劍,這把劍正是吳王當年賜死伍子胥的那把,他是想告訴文種,我知道你是忠臣,但我現在真的不需要你了!

呸!還真夠不要臉的!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憐文大夫死得不得其所。

勾踐在功成名就之時,輕飄飄地賜死了自己打江山的合夥人,對於合夥人嘔心瀝膽建下的功勞的抹煞更是讓人心寒,那麼,勾踐口口聲聲說,文種七條滅吳七計他僅用三條,憑良心講,是這樣嗎?

才不是。

當年,文種提出的滅吳七條,也有說是滅吳九策,但大意都差不多,我們就以司馬遷(《史記》裡記載的七條為准,來論論這個理。

文種所提滅吳七策的七項內容:

第一,贈送吳王大量財幣,讓他習慣於過奢侈的生活,又去其防越之意。

第二,使吳國糧食價格高,吳軍糧庫空虛;

第三,用美人計,消磨其意志;

第四,送吳國能工巧匠築高臺,使其國內財力虧空;

第五,賄賂吳王左右的奸臣,使之敗壞朝政;

第六,離間吳王的忠臣,終於迫得伍子胥自殺;

第七,鑄造武器,訓練士卒,待機攻吳。

看似簡簡單單的七條策略,實施起來卻需要極深的謀略,一著不慎就有全盤皆輸,滅國的風險。吳王不是傻瓜,吳國的那些謀臣也不全是酒饢飯袋,其中所需要的縝密的心思與佈局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越國是如何踐行這七條策略的。

越王歸國後,每年都要給吳國進貢,越國進貢時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只送真金白銀等不能吃,不能用,只能看的珍寶,第二,堅持秘密hui賂吳國佞臣伯喜丕,成功打通吳王身邊的人。

少送糧食是因為糧食是國家國民生存的根本,貴重的金銀財寶與寶物只是暫存在吳國,待吳國城破,一切又都可以物歸原主,這是越國打的長遠的如意算盤。

上貢的物品不僅是給吳王夫差,還有一半留給了吳國的太宰伯喜否,伯喜否是個貪財又進讒言的小人,一般這種人都深得領導開心,因為會拍馬屁,把夫差哄得團團轉,吳王放回勾踐,他的功勞可是大大的。

伯收到了勾踐送來的貴重的禮物,欣喜不已,自然是要在夫差面前為勾踐美言, 伯喜否不僅為越國說話,還挑撥夫差與伍子胥的關係,伍子胥自越國兵敗就強硬的一再要求殺了勾踐,並預言越國將會是吳國最大的威脅,一個要殺一個要保,伯喜否與伍子胥之間的爭鬥一直未停。

(圖)范蠡,文種,勾踐,夫差,伍子胥

而吳王夫差狂妄自大,色厲內荏,自安居樂業後一直不喜歡直言進諫的伍子胥,情感的天平就倒向了伯喜否。最終兵敗城破,丟了小命,最後死的時候歎息無顏地下見伍子胥,蒙眼自殺身亡。

這不正是文種滅吳七策當中的第一、第六第五策嗎,這可是一箭三雕啊。

再來看,勾踐十三年,文種去吳國哭窮,稱越國內糧庫空虛,百姓食不裹腹,要向吳國借來萬石糧食,鑒於越國忠心的表現,夫差爽快應允。

實際上越國在會稽廣建穀倉,空而不用,以示國庫空虛,掩人子目,並且把好穀存入山洞,以備軍用,壞谷借給百姓,並示令加倍還吳,引起越國百姓仇恨抱怨。兩年之後,文種把從吳國借來的糧食如數奉還,吳王見還回的稻穀個個顆料飽滿,對勾踐的誠信與稱臣之心大加zan賞,就命令發給百姓做種子,結果稻不生長,吳國大饑,糧庫空虛,引起吳國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吳國百姓把此罕見大饑荒歸咎于天意,認為是吳王荒淫無度,惹怒了上天,而實際上,這也是文種滅吳七策中的第二條的具體實施,因為還回去的穀是蒸熟的,表面看上去圓潤飽滿,實則早已沒了生命力。就是要讓吳國糧庫空虛。

還有一個著名的美人計,中國歷史上四大美人之一西施,就是作為被送給吳王的。

越王派人遍游國中,得兩名美女,這兩名女子就是西施與鄭旦,有多美呢?

據書上記載,猶如天女下凡,二女每日一起綄紗于江,引得群鳥畢集,丁壯爭睹,江水不流。

光有姿色還不夠,必須要投吳王所好,越王於是遍尋國內最好的樂師、舞師、棋師、化裝師、禮儀師各一名,調教三年之後才送入吳國。

夫差果然對西施的投懷送抱喜不自禁,迷戀至極,為博美人一笑,修廣宮,改建姑蘇台,擴建大型王室園林“館娃宮”,開蘇州園林建築之先河。

(圖)顧炳鑫人物立軸,西施

越國投其所好,送來大量建材物資,更是派大批能工巧匠入吳,大起宮室高臺,木料堆積如山,以致堵塞河道,民力疲憊,人不聊生,成功的用美人計迷心志 耗國力(對應滅吳第三、第四策)

在越國國內,勾踐頒佈免稅令和生育令來增加越國壯丁,同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命人聘楚國陳音為射師,楚女聘為劍師,教習三千軍士, 伐木造船,籌建水師,並且在助吳北伐中原名義中,稱招五千,實際招募三萬,秘密增強國家軍事實力,這不正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嗎?(對應滅吳第七策)

以上計謀策略都在正史上都有據可查,文種不愧是治國良才,所列七條,條條可行,猶如繩索,環環相扣夫差脖子,七條實現之日,即是夫差上吊之時。而萬萬沒有想到,這條繩索同時也勒死了自己,千算萬算也沒算出竟然死在自己窮其畢生精力扶持的越王手上。

越國的復興註定了只是勾踐一個人的盛宴,而不會是所有人的狂歡。

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這個有著長頸鳥喙長相的越王勾踐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差的合夥人。

*作者:米微,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獻給了越王。

20年過去了,越國真的滅了吳國,捉了夫差,報了大仇。文種還是那個文種,而越王卻不是當年那個越王。

越王勾踐似乎真的已經忘記了自己當初許下的諾言,一起打下的江山,他要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裡,想要分紅,門都沒有。

或許在越王看來,越國能戰勝吳國,自己功不可沒,你文種又沒去吳國喂過馬,沒低三下四求過人,沒住過石室睡過石床,沒吃過吳王的屎,沒舔過苦膽,這些最苦最累最髒的活都是他一人做的,文大夫只不過動動腦子想了幾條所謂的妙計而已,憑什麼百姓要對你歌功頌德?

更重要的是,成王敗寇,他現在是王,所有人都要俯首稱臣,山呼萬歲,而文種你老了,不中用了,還不會拍馬屁,留你何用?更何況,我在吳國做僕的三年的那點老底你一清二楚,誰還沒點秘密?天天在眼前晃蕩,老是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還是消失了好,眼不見心不煩。

於是,終於有一天,賜給文種一把劍,這把劍正是吳王當年賜死伍子胥的那把,他是想告訴文種,我知道你是忠臣,但我現在真的不需要你了!

呸!還真夠不要臉的!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憐文大夫死得不得其所。

勾踐在功成名就之時,輕飄飄地賜死了自己打江山的合夥人,對於合夥人嘔心瀝膽建下的功勞的抹煞更是讓人心寒,那麼,勾踐口口聲聲說,文種七條滅吳七計他僅用三條,憑良心講,是這樣嗎?

才不是。

當年,文種提出的滅吳七條,也有說是滅吳九策,但大意都差不多,我們就以司馬遷(《史記》裡記載的七條為准,來論論這個理。

文種所提滅吳七策的七項內容:

第一,贈送吳王大量財幣,讓他習慣於過奢侈的生活,又去其防越之意。

第二,使吳國糧食價格高,吳軍糧庫空虛;

第三,用美人計,消磨其意志;

第四,送吳國能工巧匠築高臺,使其國內財力虧空;

第五,賄賂吳王左右的奸臣,使之敗壞朝政;

第六,離間吳王的忠臣,終於迫得伍子胥自殺;

第七,鑄造武器,訓練士卒,待機攻吳。

看似簡簡單單的七條策略,實施起來卻需要極深的謀略,一著不慎就有全盤皆輸,滅國的風險。吳王不是傻瓜,吳國的那些謀臣也不全是酒饢飯袋,其中所需要的縝密的心思與佈局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越國是如何踐行這七條策略的。

越王歸國後,每年都要給吳國進貢,越國進貢時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只送真金白銀等不能吃,不能用,只能看的珍寶,第二,堅持秘密hui賂吳國佞臣伯喜丕,成功打通吳王身邊的人。

少送糧食是因為糧食是國家國民生存的根本,貴重的金銀財寶與寶物只是暫存在吳國,待吳國城破,一切又都可以物歸原主,這是越國打的長遠的如意算盤。

上貢的物品不僅是給吳王夫差,還有一半留給了吳國的太宰伯喜否,伯喜否是個貪財又進讒言的小人,一般這種人都深得領導開心,因為會拍馬屁,把夫差哄得團團轉,吳王放回勾踐,他的功勞可是大大的。

伯收到了勾踐送來的貴重的禮物,欣喜不已,自然是要在夫差面前為勾踐美言, 伯喜否不僅為越國說話,還挑撥夫差與伍子胥的關係,伍子胥自越國兵敗就強硬的一再要求殺了勾踐,並預言越國將會是吳國最大的威脅,一個要殺一個要保,伯喜否與伍子胥之間的爭鬥一直未停。

(圖)范蠡,文種,勾踐,夫差,伍子胥

而吳王夫差狂妄自大,色厲內荏,自安居樂業後一直不喜歡直言進諫的伍子胥,情感的天平就倒向了伯喜否。最終兵敗城破,丟了小命,最後死的時候歎息無顏地下見伍子胥,蒙眼自殺身亡。

這不正是文種滅吳七策當中的第一、第六第五策嗎,這可是一箭三雕啊。

再來看,勾踐十三年,文種去吳國哭窮,稱越國內糧庫空虛,百姓食不裹腹,要向吳國借來萬石糧食,鑒於越國忠心的表現,夫差爽快應允。

實際上越國在會稽廣建穀倉,空而不用,以示國庫空虛,掩人子目,並且把好穀存入山洞,以備軍用,壞谷借給百姓,並示令加倍還吳,引起越國百姓仇恨抱怨。兩年之後,文種把從吳國借來的糧食如數奉還,吳王見還回的稻穀個個顆料飽滿,對勾踐的誠信與稱臣之心大加zan賞,就命令發給百姓做種子,結果稻不生長,吳國大饑,糧庫空虛,引起吳國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吳國百姓把此罕見大饑荒歸咎于天意,認為是吳王荒淫無度,惹怒了上天,而實際上,這也是文種滅吳七策中的第二條的具體實施,因為還回去的穀是蒸熟的,表面看上去圓潤飽滿,實則早已沒了生命力。就是要讓吳國糧庫空虛。

還有一個著名的美人計,中國歷史上四大美人之一西施,就是作為被送給吳王的。

越王派人遍游國中,得兩名美女,這兩名女子就是西施與鄭旦,有多美呢?

據書上記載,猶如天女下凡,二女每日一起綄紗于江,引得群鳥畢集,丁壯爭睹,江水不流。

光有姿色還不夠,必須要投吳王所好,越王於是遍尋國內最好的樂師、舞師、棋師、化裝師、禮儀師各一名,調教三年之後才送入吳國。

夫差果然對西施的投懷送抱喜不自禁,迷戀至極,為博美人一笑,修廣宮,改建姑蘇台,擴建大型王室園林“館娃宮”,開蘇州園林建築之先河。

(圖)顧炳鑫人物立軸,西施

越國投其所好,送來大量建材物資,更是派大批能工巧匠入吳,大起宮室高臺,木料堆積如山,以致堵塞河道,民力疲憊,人不聊生,成功的用美人計迷心志 耗國力(對應滅吳第三、第四策)

在越國國內,勾踐頒佈免稅令和生育令來增加越國壯丁,同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命人聘楚國陳音為射師,楚女聘為劍師,教習三千軍士, 伐木造船,籌建水師,並且在助吳北伐中原名義中,稱招五千,實際招募三萬,秘密增強國家軍事實力,這不正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嗎?(對應滅吳第七策)

以上計謀策略都在正史上都有據可查,文種不愧是治國良才,所列七條,條條可行,猶如繩索,環環相扣夫差脖子,七條實現之日,即是夫差上吊之時。而萬萬沒有想到,這條繩索同時也勒死了自己,千算萬算也沒算出竟然死在自己窮其畢生精力扶持的越王手上。

越國的復興註定了只是勾踐一個人的盛宴,而不會是所有人的狂歡。

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這個有著長頸鳥喙長相的越王勾踐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差的合夥人。

*作者:米微,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