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耳陳余列傳 張耳和陳餘為何反目?

張耳和陳余是一對好友, 稱之為斷頭交也不為過, 但是好好的一對朋友最後竟然拔劍相向, 互相仇殺,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張耳和陳餘為何反目成仇?

張耳是魏國人, 在魏國很出名。 他年輕的時候就是魏國公子無忌的賓客, 也就是門客、謀士。 張耳的能力大家都很讚賞, 他能夠接受二嫁的妻子, 得到妻子父親的幫助, 招攬很多的門客, 成為自己的謀士, 為將來的大事謀劃。 但是張耳沒有生在一個好的時代, 若是一個和平的時代, 張耳一定是一位能臣, 盡心盡力為朝廷做事, 踏踏實實做人。 可是他生在亂世, 戰國時期本就混戰不堪, 秦國的強大遠超過魏國, 終於魏國還是沒能抵禦住秦軍的鐵蹄, 成為了亡國之國。 陳余和張耳一樣也是魏國人, 他仰慕儒學, 到各地去求學, 陳余的妻子也是一位富貴人家, 不過他並沒有像張耳一樣利用岳丈的錢來支持政治。

秦朝時候, 秦始皇一直都很擔心殘存的六國餘孽捲土重來, 下令捉捕那些在本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人。 張耳在魏國是很出名的, 於是秦始皇就懸賞千金捉拿張耳, 懸賞五百金捉拿陳餘。 張耳和陳餘兩人在魏國出仕時就是好友, 他們一起逃跑到陳地, 隱姓埋名, 靜靜等待時機。

聽說了陳勝吳廣起義, 終於有人敢站出來反抗秦朝的政治了, 張耳和陳餘兩人抱著複國的大計投奔到了陳勝身邊。 張耳和陳餘兩人在義軍中的一名主要將領武臣的身邊任職, 隨著陳勝稱王, 武臣也稱王了。 當初陳勝準備自己稱王, 他就問張耳和陳餘問過意見, 當時張耳的意見是反對的, 他認為應該立六國後人為王, 這樣起義才能長久,

才會得到更多的支援。 秦朝無道, 壓迫百姓, 當初陳勝就是因為受到秦朝的壓迫才起義的, 老百姓都以為你陳勝是為他們而鬥爭的人, 六國的百姓們也都習慣了自己原來的國家。 此時陳勝若是稱王, 大家就會認為你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去攻打秦朝的, 這樣一來說不定會失去很大一批追隨者。 而且如今陳勝是最大的領導者, 將來戰勝了秦二世, 秦朝滅亡, 這些六國的諸侯王都會感謝您, 到時候您就可以坐擁天下成為帝王, 號召諸侯。 可是陳勝眼光短淺看不到長遠只想著現在眼前的利益, 他還是稱王了。

有史學家就評論過這種現象, 陳勝的那一批起義人士當初沒有立六國的後人為王, 而是自己稱王, 結果就失敗了,

可是在陳勝失敗以後, 從他的軍隊中走出來的一些較大的軍事頭目卻紛紛立了六國後人為王, 這就值得推敲了。 陳勝為了一己私利, 不願意封六國後人為王, 而是自己成為王, 然後轉唄號召天下, 誰知大家最後都不聽從他的號召, 起義軍被盡數消滅。 張耳和陳余跟著武臣在趙國稱王了, 張耳是趙國的丞相, 陳余是趙國的大將軍。 本來這樣下去也沒什麼, 但是秦軍章邯攻打趙王的時候, 他們一行人被困在了巨鹿城, 張耳休書一封, 請求陳餘出兵救援。 陳余率領五萬大軍就在巨鹿城附近, 但是他拒絕出兵。 張耳本就因此對陳餘感到失望, 更何況脫險之後聽聞趙國的另外兩員大將竟然死了, 張耳懷疑是陳餘將二人殺死然後怪罪到秦軍身上,
陳餘沒有說話, 只是交出了自己的兵符, 表示自己不願意做趙國的將軍了。

後來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感念張耳為滅亡秦朝有很大的功勞, 於是封張耳為常山王, 陳餘不服, 因為他只封為了侯爺, 比張耳要低一個等級。 陳余不服就找來幫手齊王, 打敗了張耳, 最後張耳投靠了劉邦, 還和韓信一起殺了陳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