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許億:詩人的憂憤與激怒

岑參買酒送別被貶官到江甯的王昌齡。 寫了一首很動人的詩。 前面寫了很多替朋友不值的話。 那麼多混蛋在京城做官, 唯獨老友你隻身去淮。

詩篇懷念當年讀書的艱苦, 如今早生華髮, 卻要遠渡澤國任一個小官。 唏噓之間, 又說到, 船到京口的時候, 應該是桃花開的時節。 在船上如是還有雅興, 不妨寫多點詩。 詩中結尾:惜君青雲器, 努力加餐飯。

我讀詩不多, 偶然讀一篇, 還是蠻有感觸。 岑參詩的好處, 在於情緒的收放。 怨與惜之餘, 收到興致與情感。 餘味甚好。

我喜歡的是, 兩個文人在離別之際, 雖然滿懷對於時局的怨憤與對彼此不舍, 依然還是有一份從容不迫的心態。 桃花開的時候, 逆旅孤舟, 也該有一點閒情逸致, 去想像別的東西。

當然, 閒情逸致, 其實也是一種現實。 有時候“預買煙波無釣舟”。 處於有心無力的尷尬之中。 當然, 懂得自我安慰, 也可以說“莫怨孤舟無定處,

此身自是一孤舟”。

我們都曾經滿懷志向, 但很快為現實消磨。 性格習慣, 都為之改變。 甚至趣味, 也變成看一棵樹, 不愛挺直高拔, 而愛其旁枝斜出。 聽人說話, 習慣去想其言外之意。 久而久之, 也似過去開口與人講話, 張嘴便是, 我今天要講的東西, 分三個層次。 意思那麼多, 一句話哪裡包含的了。 說的曲折盤繞, 以為知音再少, 弦斷也有人聽。 就是不肯乾脆點破了說開了。

說是現實之累, 其實也不合適, 實際我們也往往樂在其中。 慢慢的又發現其中的意義。 你看, 你不懂的, 我懂。 你懂的, 沒有我懂得更多, 螺螄殼裡做道場, 也是道場。 面對空間之逼厭, 與其自我窒息, 不如屏息靜氣, 轉移思緒。 就好像非常討厭無處不在的蟑螂,

從中汲取積極的意義, 便是打不死的小強, 也足夠勵志。 當然, 小強被打死了, 也有其他的小強之怒。

安史之亂爆發後, 玄宗大赦天下, 王昌齡久困得釋, 被派出去當官。 赴任時路過亳州, 被刺史閭丘曉“忌殺”。 同年十月, 這個閭丘曉, 又被張鎬因救援不利、貽誤戰機而杖殺了, 算是為王昌齡報了仇。 閭丘曉臨死前哀求, ‘辭以親老, 乞恕’, 張鎬說, 你有想到那王昌齡的家人誰來養。

殺閭丘曉是因高適授意。 寫邊塞詩, 高適與岑參齊名, 有“高岑”之譽。 一幫當年喝酒吟詩的朋友。 亂世之中, 也能報仇雪恨。 算是快意。 高適詩雲:幾度報仇身不死……未知肝膽向誰是。 這樣的人, 最後也寄情於:更於時事無所求。 且與少年飲美酒, 往來射獵西山頭。

人生終究是撲朔迷離的。

有時候想到, 那時節, 朋友們在渡口邊告別的時候, 其實都很年輕。 對於未來, 卻下了很多不恰當的定義。 然後彼此寄望。 活到某個時刻, 忽然看前途卻已是“已恨碧山相掩映, 碧山還被暮雲遮”。

消沉幾乎是一種必然。

是的, 雖然“情知好夢多無用, 猶願為君夢中人。 ”一廂情願也不至於, 但不情願又如何?

王昌齡自己說“莫聽白頭吟, 人間易憂怨。 ”

胖子說, 以為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實際上, 就是糊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