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認生是缺點嗎?

作者簡介:文峰, 一位從事兒童教育的文學愛好者, 有育兒經歷, 也有教學經驗, 自信, 樂觀, 喜歡與人交流, 是一名喜歡孩子的大叔。

當寶寶到了一歲以後, 突然變得開始認生起來。 遇到不熟悉的人, 寶寶總是躲躲閃閃, 不願意讓陌生人抱。 當寶寶學會說話後, 遇到陌生人更是不願意向他們問好。 即使爸爸媽媽再怎麼教, 寶寶就是不願意說一句:“叔叔好”、“阿姨好”。 有的時候, 親朋好友聚會, 有些寶寶總是喜歡一個人玩。 見此情景, 有許多人就開始給孩子下定義:“這孩子不合群”、“這孩子沒理貌”、“這孩子孤癖”。

有些父母見孩子如此認生, 就強迫孩子和親朋好友打招呼。 有些孩子不想打招呼, 父母還訓孩子:“這孩子真不懂事, 沒禮貌。 ”父母越是這樣說, 孩子就越是不說話。 在父母的眼裡, 這孩子真的不合群了。 而孩子在他人眼裡也被貼上了沒禮貌的標籤。

前些天我站在陽臺看風景,

見一鄰居領著小孫女在樓下玩耍, 此時正好過來一位年輕的媽媽與老奶奶打招呼。 老奶奶就讓小孫女和這位阿姨打招呼問好, 這個小女孩不但不問好, 還往奶奶的身後躲。 老奶奶氣得直訓孫女:“真沒禮貌!真沒禮貌!……”那位年輕的媽媽忙打圓場:“沒關係, 孩子還小, 認生是正常的, 熟了就好了。 ”儘管如此, 老奶奶還是不停地訓著小孫女。

其實, 多數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認生期”。 很多孩子一旦記事了, 就有了回避陌生人的習慣, 甚至有些孩子從三四個月開始就認生了。 有些孩子對媽媽、奶奶、姥姥顯得比較親近, 而對爸爸、爺爺或姥爺都顯得比較冷淡, 甚至不願意讓他們抱。 這主要緣于孩子對經常照顧自己的人比較熱情, 而對與自己相處不多的人表現冷淡, 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

孩子到了半歲以後, 已經能明顯區分家人和外人。 他們對陌生人總是充滿警惕的目光。 有些孩子對於陌生人和自己打招呼還能鎮定自若, 但有些孩子面對不熟悉的人,

尤其是陌生的男性和自己打招呼, 會立刻大哭起來。 這其實就是孩子“認生期”的到來, 是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 有些孩子的認生期不太明顯, 有些則仿佛是一夜之間就到了來。 而孩子認生期的到來, 其實是孩子心智發育, 尤其是記憶力正常發展的標誌之一。

正因為孩子能記住自己熟悉的人了, 當然就會拒絕陌生人和自己親近了。 寶寶的認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能力。 當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之後, 就會害怕陌生人給自己帶來傷害, 所以會用躲閃甚至是哭鬧來向家人傳遞自己的情緒, 以此來尋求家人對自己的保護。 所以, “認生”是一種信號, 它意味著孩子的記憶力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當我們看到孩子的這個信號時, 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進一步幫助孩子發展記憶能力和社交能力, 而不是強迫孩子在短時間內迅速接受陌生人。 具體方法可以是:

增加外出活動時間

多帶寶寶到社區廣場和花園溜彎兒, 到人多的地方多與小朋友們接觸, 讓寶寶盡可能多地接觸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和陌生的聲音。這會更有利於增強寶寶的記憶力,能記住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同時還可以幫寶寶增強社交能力,避免寶寶真的“不合群”、“沒禮貌”。

多參加集體活動

許多同齡的大人們聚會,正是寶寶們相互交往的好時機。他們會模仿大人們的交流方式,與其他寶寶進行交流。很快,他們便會成為好朋友,好夥伴。因此,有寶寶的家庭應該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交流的機會,這樣就會慢慢變得不再恐懼陌生人了,社交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增強。

維護寶寶的安全需要

帶寶寶參加集體活動時,要注意周圍的場合不要過於嘈雜,同進還要避免太多的人圍觀。一旦有人想爭搶著抱孩子時,父母要維護寶寶的安全需要,不強迫孩子讓陌生人抱,否則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

寶寶認生的主要階段

寶寶的認生期有早有晚。有的會在三四個月後開始拒絕陌生人抱他,有些在1歲左右會回避和陌生人見面,有些寶寶在3歲左右會回避和陌生人打招呼。

其實,只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見的陌生人、參加的集會越來越多,寶寶融入環境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當寶寶能很輕易地與剛認識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時,遇到陌生人不打招呼這種事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寶寶一旦過了“認生期”,見到陌生人還會落落大方,甚至會喋喋不休地與陌生人說話。

所以,當父母發現寶寶突然變得認生時,這並不是倒退,而是寶寶的自我認識有了新的進步。認生並不是缺點,而是寶寶認知的提升和飛躍。其實,那些不認生、自來熟的孩子,也未必就一定好。那樣的孩子比認生的孩子更缺乏安全意識。因此,當孩子進入一種陌生的環境,遇到陌生的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健康生活,快樂育兒,心貝網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優親子育兒品牌,想獲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兒資訊,敬請關注心貝親子網。

讓寶寶盡可能多地接觸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和陌生的聲音。這會更有利於增強寶寶的記憶力,能記住不同的人,不同的聲音,同時還可以幫寶寶增強社交能力,避免寶寶真的“不合群”、“沒禮貌”。

多參加集體活動

許多同齡的大人們聚會,正是寶寶們相互交往的好時機。他們會模仿大人們的交流方式,與其他寶寶進行交流。很快,他們便會成為好朋友,好夥伴。因此,有寶寶的家庭應該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交流的機會,這樣就會慢慢變得不再恐懼陌生人了,社交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增強。

維護寶寶的安全需要

帶寶寶參加集體活動時,要注意周圍的場合不要過於嘈雜,同進還要避免太多的人圍觀。一旦有人想爭搶著抱孩子時,父母要維護寶寶的安全需要,不強迫孩子讓陌生人抱,否則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

寶寶認生的主要階段

寶寶的認生期有早有晚。有的會在三四個月後開始拒絕陌生人抱他,有些在1歲左右會回避和陌生人見面,有些寶寶在3歲左右會回避和陌生人打招呼。

其實,只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見的陌生人、參加的集會越來越多,寶寶融入環境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當寶寶能很輕易地與剛認識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時,遇到陌生人不打招呼這種事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寶寶一旦過了“認生期”,見到陌生人還會落落大方,甚至會喋喋不休地與陌生人說話。

所以,當父母發現寶寶突然變得認生時,這並不是倒退,而是寶寶的自我認識有了新的進步。認生並不是缺點,而是寶寶認知的提升和飛躍。其實,那些不認生、自來熟的孩子,也未必就一定好。那樣的孩子比認生的孩子更缺乏安全意識。因此,當孩子進入一種陌生的環境,遇到陌生的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健康生活,快樂育兒,心貝網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優親子育兒品牌,想獲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兒資訊,敬請關注心貝親子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